历史书写的惨痛代价,庄廷鑨明史案的10个冷知识

庄廷鑨明史案,是清初最大的文字狱之一,由庄廷鑨编写《明史》而引发。这场文字狱的主角是一位双目失明的浙江湖州富户庄廷鑨,他通过购买未完成的《明史》并增补删节,编写了一部完整的明朝史书。然而,他的努力却导致了惨痛的结局。



今天,我将为您揭示关于庄廷鑨明史案的十个冷知识,让我们一同了解这段清初历史中的悲剧事件!

【冷知识一】

庄廷鑨是一位双目失明的富商,他出钱购买了明人朱国祯的未完成《明史》。随后,他延揽名士,进行了增润删节和补写崇祯朝和南明史实的工作。

【冷知识二】

庄廷鑨的父亲庄允诚于顺治十七年冬(公元1660年)将书刻成,并行刊书《明史辑略》。然而,这一举动最终导致了他们的惨痛命运。

【冷知识三】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归安知县吴之荣将庄廷鑨告发。庄廷鑨和庄允诚在此时已经去世,但他们的尸体被掘墓刨棺,遭受了极其残酷的处罚,被斩首并碎骨。尸体被悬吊在杭州城北关城墙上进行示众,持续了三个月。

【冷知识四】

庄廷鑨的弟弟庄廷钺也因此案而被杀害。这场文字狱波及广泛,所有列名参校、刻印买卖者都因此获罪,70余人重刑,18人遭受凌迟的残酷处罚。

【冷知识五】

庄廷鑨明史案是清初最大的文字狱之一,也是清朝政府对于历史书写和言论的严格限制的体现。庄廷鑨的编写活动被视为对历史的篡改和悖逆。

【冷知识六】

庄廷鑨的《明史辑略》是一部涉及明朝历史的重要著作,然而,由于其编写过程中的一些行为,导致他被视为不忠不孝之徒。

【冷知识七】

庄廷鑨明史案对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人对于历史书写和言论审查感到恐惧,开始自我审查,避免触犯政治敏感的领域。

【冷知识八】

庄廷鑨明史案反映了清朝统治阶级对于历史观念和言辞的高度警觉,为了维护政权的稳定和统一,政府对于历史书写进行了严格的控制。

【冷知识九】

庄廷鑨明史案的发生使得清朝的学者们更加小心谨慎,对于历史研究和言辞表达保持高度警惕,以避免遭受政府的审查和惩罚。

【冷知识十】

庄廷鑨明史案成为清初历史中的一大悲剧,揭示了当时政权对于历史权威和言论自由的严格控制,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警示。

【结尾】

通过了解这十个冷知识,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庄廷鑨明史案这一清初历史中的悲剧事件。庄廷鑨因编写《明史》而遭受残酷的处罚,许多相关人员也遭受牵连和惩罚。这场文字狱揭示了清朝政府对于历史书写和言论的严格限制,以及对于历史观念的高度警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明史   明朝   文字狱   知识   历史   顺治   清初   惨痛   清朝   悲剧   代价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