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17世纪 中叶后英国重新接纳犹太人的原因

前言

1066年诺曼战争结束后,一群人从法国鲁昂移民到英国,开始寻找新的生存方式。

后来,犹太人来到了英国,他们开始在诸如伦敦,温彻斯特牛津剑桥以及坎特伯雷等城镇设立犹太社团。

从那时起,就开始了英国大量犹太移民的历程。

然而,由于他们既是外来的,也是基督教的“异端”,因此,他们和其它民族一样,都以“客民”的身份生活在英国。

也就是说,他们需要一个“保护人”来庇护自己,而在那个时候,只有英国的国王才有这样的力量。

由此,英国犹太社会对英王产生了一种特别的依赖。

在犹太社会中,君主对他们的信仰与经济利益给予了保障,而他们所拥有的一切财富也都归君主所有。“然而,当他们失去了对国王的经济支撑,而爱德华一世对他们的改革也没有成功时,一次大型的驱逐犹太人的行动开始了。

1290年之后,英国的犹太教徒基本全部被遣返,但是也有少数“漏网之鱼”。

剩下的一些人是基督教的信徒,另外一些人为了不违背自己的宗教,就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不想暴露自己的身份。

1656年以前,英国政府曾非正式地允许英国的犹太民族在公众中出现。

从欧洲的情况来看,德国,法国,西班牙,乃至东欧各国都掀起了一股巨大的反对犹太人的热潮,比如意大利的犹太人比利亚,德国的犹太标语,法国,西班牙的驱逐犹太人,就连东欧的波兰和俄国的领导人也在推行驱逐犹太人的政策。

为何英国当局不但无视爱德华一世颁布的驱逐犹太人的法律,甚至对欧洲其他国家推行的驱逐犹太人的措施也无动于衷,相反,它却默认了犹太民族重返英国。

近几年,关于英国犹太民族生活现状的研究不断涌现,而关于英国是否再次接受了犹太民族问题的探讨则有待深入。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英国再次接受犹太教徒的情况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并从中可以窥见英国当局在对待外国人和国内少数族裔的态度.

英国民间亲犹的推动

在这一时期,由于清教人士对《旧约》的尊崇与研读,加上英国整体上对于希伯来语与犹太的玄奥哲理等方面的学习,使很多基督教人士都产生了“亲犹主义”的心理,并逐步对一般民众的犹太人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而产生了“回归犹太人”的强烈呼吁。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理由如下:

首先,朝圣者对新教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希伯来语专业可以追溯到欧洲一些学院的文艺复兴时代。

在研究希伯来语的过程中,希伯来人的历史与文化也逐渐为我们所知。后来,当英国的朝圣者在《旧约》中描述了从埃及逃离并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流浪。

浸信会不仅提议接受并接受犹太教徒,还把这一提议写入他们的教条。

但是,他们并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有人认为犹太教应该在英国的法律中占有一席之地,也有人认为应该在公共场合就基督教举行一次会议。

但是,他们都认为英国应该采取一种对犹太民族的信仰容忍政策,并以此来恢复其对犹太民族的认同。

在这个社区中,也有一些朝圣者,他们是有意识地遵循着犹太教的传统。有些人是按照犹太的习俗去做手术,有些人则是移民到了阿姆斯特丹,信仰犹太教。

其次,“英国人希望犹太教徒皈依基督教,这也是促使他们产生亲犹情绪的原因之一。”

在英国,有不少基督徒,特别是朝圣者,坚信“千禧之世”即将到来,到时候耶稣将再一次出现,所以每一位信众都要全力以赴才能成功。

在这种节骨眼上,他们相信除非犹太皈依基督教,否则他们的千禧年之梦就会破灭。

这凸显出,在建立“千禧年”帝国过程中,犹太民族所起的关键作用。他们相信,要想让犹太国家改变信仰,就得从犹太人开始。

如果政府同意了犹太人的返回,他们就可以用自己的宗教来影响犹太人,让他们感觉到耶稣的仁慈,渐渐的和英国的人融合在一起,他们就可以抛弃犹太教,皈依基督教,这样的话,英国的“千年帝国”就可以建立起来了,耶稣也就可以回来了。

而持有这种看法的人们则倾向于尽快将犹太人纳入他们的国籍。“即使是反对犹太教的人,或者是赞成消灭犹太人的英国人,也加入了对犹太人的容忍。”

另一段与“失踪十个分支”在南美洲被发现有关的故事,有关的是“消失的十个分支”

“一六四四年,蒙蒂兹诺从南美洲回到阿姆斯特丹,声称他和埃库阿多以色列十个支教的几个讲希伯来语的犹太人有联系,他们就是他们的后代,据说已经消失了。这个布道大大鼓舞了犹太人。在那个时候,犹太的拉比马纳色认为,这是弥赛亚来临的征兆。在犹太传说中,把犹太人分散到世界各地,是救世主到来的先决条件。"

在那个时代,如果说美洲有犹太人的话,那么英国就是唯一一个没有犹太人的国家了。所以当耶稣复活,完成他的梦想时,将犹太人带回英国就成了当务之急,也是必须的。

克伦威尔对犹太人的经济考量

17世纪中期,克伦威尔在英国的政治舞台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他本人也为英国的复兴做出了贡献。

在他的治理下,犹太人得以在英国以一个公众的身份生活。"犹太教团体不断涌现,并受到了政府的容忍。"

克伦威尔之所以大力提倡犹太人回到英国,有两个理由:

一是因为克伦威尔是个朝圣者,他非常怜悯犹太民族,并且非常钦佩他们在商业上的成功,所以克伦威尔在英国允许犹太民族回归的问题上,公然表示了自己的拥护,这种立场在英国社会上造成了不可忽略的冲击。

第二个原因就是克伦威尔看中了犹太民族在商业和财政上的才能,想要利用他们的财力来发展英国的经济,从而提升英国在与各国的竞争中的地位。

15~18世纪,西欧各国逐步转向了以“重商制”为导向的“重商制”方针,推动了西欧各民族之间的竞争和发展。

克伦威尔目睹了犹太民族为荷兰带来的巨大财富与财力,因而萌生了再次收留犹太民族的念头。

按照他的观点,一个民族在挑选效忠它的人时,不要去管他们的宗教,而要确保他们真的效忠于你。所以,他极力提倡英国恢复对犹太民族的欢迎,尤其是要从荷阿姆斯特丹引进更多富有且在财务和商业方面有才能的犹太民族。

借此,英国可以借助他们的财富和商业才能,以及遍布全球的巨大商贸网,扩大英国的对外经贸,增强英国的经济力量,并努力在与荷兰,法国,西班牙等的国际市场上占据绝对的上风,并将英国提升为欧洲第一强国.

另外,克伦威尔认为,犹太民族对英国的经济发展有很大帮助,他还致力于发展他们的政治信息收集技能。

他提倡以犹太商贾遍布欧洲的巨大网络为依托,通过训练犹太商贾充当英国间谍,以方便对欧洲各国的了解。

因此,在伦敦,克伦威尔很看重与“马兰内”之间保持一种特别的联系。

“马兰内”在西班牙语中是一种隐姓埋名的犹太人,他们看似信奉基督教,但骨子里却是犹太教。

他们忠于自己的犹太教,暗中遵循着犹太教的传统,他们主要是在自己的部落里通婚,他们避开了那些改变了宗教的基督教犹太人,但是他们却偷偷地到犹太会堂里去作祷告。

以“马兰内”为代表的犹太民族,在欧洲国家间的经济与国际商贸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而克伦威尔也正是出于对这些贸易奸细的充分运用,才会对“马兰内”城中的一些商家给予一定的优待,以保证其权益,以此来交换一些关键的消息。“

比如,马兰内的卡瓦加尔利,利用他在欧洲的眼线,收集到了其他国家的确切消息,将他们的计划报告给了英国,由英国政府来制定对策。

为此,卡瓦加尔及其两个孩子成了第一批获得英国国籍的犹太公民。

那时英国正处于一场动荡之中,尽管有了护国主克伦威尔的大力扶持,但还是有一些顽固的、对犹太民族有着强烈的仇恨和抵触情绪。

英国在克伦威尔的领导下,终于做出了一个决议,那就是“白厅会议”,它于一六五五年十二月四日在克伦威尔的授意下举行。

一共举行了5次,只有5次是在公众场合举行的头4次是在暗中举行的。

与会嘉宾有英国达官贵人、法律界人士、大学教师及其他人士。

参加会议的大部分都是宗教方面的人,这场会议的结果几乎是板上钉钉的。这是由于宗教团体对于再次接受犹太教徒有很大的抵触情绪。

他们相信,犹太人将会把犹太教的教条散播出去,诱惑一个基督教教徒出卖自己的宗教。

他们还将容许犹太教徒在公共场合举行仪式视为亵渎耶稣,并建议基督子女将被犹太教徒以“血祭诽谤”的名义杀死。

除了这一点以外,英国的商业人士也受到了强烈的抵制,他们担心打着“犹太”旗号的钞票流入英国,会导致外资进入他们自己的商业版图。

英国的商人们更是相信,犹太人能够在英国的经济上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影响到英国的政局,因此,他们对外宣称,犹太人对英国的伤害要比对他们的好处要大得多。

因为宗教和商业上的保守派势力,他们极力反对犹太教徒的回归,所以这次会谈以争论而告终,并没有产生什么实质结果。

“在最后的讨论中,克伦威尔也承认了这个决定是令人沮丧的,因为这个决定违背了帝国的根本利益。”

网络大厅的会谈最终以失败告终,虽然在收容问题上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但是从长期来看,这场会谈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英国政府对犹太民族的看法。

克伦威尔把这个议题提交到公众面前进行辩论,这一举动显示出英社会对于犹太民族重返家园的考量。虽然最终他并没有动用自己的权力,但他却是全力支持犹太人回到英国,这也让英国人民对他的做法产生了一丝认同。

犹太人自身的努力

而使犹太民族得以重返英国的原因,既有英国国内亲犹势力的影响,也有克伦威尔本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更有犹太民族自己的积极参与。

在这些国家里,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犹太领导人,米纳西·本·以色列。

“米纳西是一个勤劳而有才能的外交官,”阿巴·埃班说,“在英国重新接纳犹太人方面,他发挥了很大的影响。

米纳西是一名来自荷兰的犹太犹太教教士,有着“马兰内”的后裔。他精通欧洲多种语言,毕生都在寻找一种能终结犹太部落四分五裂的生命的方法。

在那个时候,有一则消息在荷兰传播开来,其中有一则消息说,那就是英国社区再次接受了犹太教徒,这一消息引起了米纳西的注意。

从那以后,他对英国的政局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米纳西注意到,有一种传言,说“失踪的十个分支”已经在南美被找到了,这对英国来说,是一个机会,可以让他们接受他们。“

他在很长一段时间的思考中确信,把犹太人带到英国去,就可以终止他们的流浪生活,这是所有人都在期待的拯救世界的重要步骤。”

于是,他就向英国政府递交了一份申请。

米纳西是个很好的写信人,他对语言的掌握也很好,“他的羽毛笔很多,在拉丁语方面也很有天赋,这使他在基督教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克伦威尔通过他的工作,开启了犹太民族的保守派之门。

从那以后,米纳西把他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英国的回归上。

他在荷兰发表了很多关于英国应该再次接受犹太教徒的传记。他相信,犹太移民不但不会给英国的财政造成损失,反而会给英国提供无穷的财富和人才。

另外,也有人为基督教针对犹太教徒的控告提出了辩解,如“血祭诽谤”,以及企图逼迫基督徒改变信仰等。

接着,米纳西要求英国政府以克伦威尔领导下,他本人前往英国,同英国政府进行交涉。

一六五五年,米纳西带着他的儿子和其他一些凯撒来到伦敦,并上书给英国政府,要求英国准许他们在英国的生活,并在他们自己的国家里进行他们的宗教活动。

克伦威尔很赞成这一点,因此他召集了英国政府的代表开会。这次会谈最后以争执告终,米纳西本以为已经功亏一篑,没想到随后发生的一次意外,竟使犹太民族重新回到英国。

由此可见,虽然“白厅”会谈以失败告终,但并不能阻止时间的流逝,因为在英国,犹太民族回归是一种潮流,是一种必然。

这个意外就是所谓的“罗斯案”,1656年伦敦马兰教堂里有个叫罗鲍斯的犹太教徒,他曾被揭穿是个西班牙佬。

那时英国和西班牙正在打仗,一旦查实了他是个西班牙人,他所有的财富都将被没收,他自己也将被流放。

在这一案例中,罗鲍斯声称他不是西班牙人,而是受到西班牙的宗教迫害的一名犹太教徒。七个犹太教士还给克伦威尔提交了一封上书:“他们要求允许犹太人在一些特殊的地方进行宗教仪式,而不用害怕会对他们的家人和财物造成伤害。另外,他们要求在伦敦城外修建一座坟墓。”

克伦威尔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将这个问题转告给了国会。一个月后,“罗鲍斯案”的结局就出来了。

法院已经将罗鲍斯的所有资产返还给了他,但是仍然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来回答这个犹太拉比所提出的请求。

这次的事情,看似是一个小小的插曲,但却是一个巨大的插曲。虽然知道罗鲍斯是个犹太人,但是英国政府还是将他的遗产交还给了他,并且没有对马兰内做出什么处罚,这说明他们已经默认了犹太组织在英国的出现。

塞西尔·罗斯对这件事的看法很准确:“这是一个经典的英国折衷,它不符合常理,但它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就是这样,犹太人在这里立足的。”

17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独裁君主制度被废除,并成立了共和制度,这种分权制度为犹太民族的重返创造了一个较为有利的条件。

在英国,英国公民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亲犹风气”,是犹太民族重返英国的重要原因。

克伦威尔本人对于犹太民族的政治倾向,特别是对于英国的发展与国家实力的提高,特别是对于犹太民族的经济利益,起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

此外,犹太拉比米纳西的坚持不懈和献身精神,以及他自己在克伦威尔对待犹太民族的方式中所起的作用,都是不可忽略的,这些都是英国再次接受犹太民族的原因。

尽管这种做法最后只能获得非正式的默认,而不能获得合法的保护,但它仍然给了那些四分五裂的犹太人民一丝希望。

自此,犹太人开始在英国定居下来,并逐渐参与到英国的经济乃至社会生活中,对英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倩红,朱晓.试析爱德华一世驱逐犹太人原因I].学海2011(03)

2.王本立,试析英国对犹太人的重新接纳问题I].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3.刘景华,金辉.17 世纪中叶后莫国对犹太人的重新接纳I.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0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克伦威尔   英国   犹太人   犹太教   希伯来   英国政府   犹太   基督教   教徒   民族   原因   世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