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自古君王谁自甘成为昏君、暴君?

对历史有了解的人,一说到古代哪个君王,立马就能说出这人是个明君或昏君,又或是暴君,是的,我们作为后世之人,以上帝视角回顾历史,自然能客观地进行评价。但如果站在当时及当事人的角度,我们扪心自问,有几个人不以主观意识去对待事物?有毒的动植物从来不认为自己有毒,更不会认为自己是有害的,人也是一样,而君王也只是人。

我们一般评价古代君主,无非庸君、昏君、暴君、明君这几种。庸君可以理解为碌碌无为的,在位平平无奇的,过日子的那种皇帝;昏君特点是好大喜功、偏听偏信、宠信佞臣、穷奢极欲;暴君一般是个人性格问题造成的,如凶残,心狠手辣,暴虐、不听人言、刚愎自用等等;明君知人善用,听得逆耳忠言,集思广益,亲贤臣,远小人,以万民福祉为己任。

但是如何定义呢?无非是根据君王生平功过来称量,那么生平是功是过又如何评判呢?一般都是以结果导向。结果是好的,那么君王就是英明的,结果不好,君王肯定是错的,似乎失败者不配称英雄。我们以几个熟知的君王举例。

秦始皇剧照

先说秦始皇。很多人说秦始皇残暴,是个暴君,因为在他的治下严法重刑,还发生过“焚书坑儒”事件。但是我们要知道,秦国一直信奉的是法家思想,法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严法重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震慑百官和百姓,才能让国家高度统一,形成强大的国力。

我们看其它六国,都信奉儒家思想,能够终结乱世吗?春秋战国多少年了?如果靠讲伦理道德可以完成大陆一统,让百姓过上太平安乐的日子吗?明显不可能,只有法家思想最适合那个乱世,商鞅、李斯等无一不是法家实践者,通过他们的变法、改革和治理,秦国是否一跃成为战国霸王?我们以事实说话,没有法家就没有秦始皇的丰功伟业,改革和统一的过程一定伴随着牺牲和鲜血,这是无法避免的,任何一个朝代在盛世来临前一定会经历一段黑暗,政治不能太过于人性化,否则国家无法统治和发展。其实正因为这种高效、强硬的政治体制,反而吸引了各国大量的有识之士投靠了秦国,因为只有秦国能带给他们希望。

在秦一统六国后,其它亡国的学子感叹世无明君,在秦的暴政下暗无天日,其实就是文化上的不能接受。中国人历来信奉儒家思想,因此不能理解始皇帝的想法和做法,以至于秦灭亡后,世人形容秦始皇都会给他安上一个“暴君”的头衔,我认为这有失偏颇,就像当今西方国家和中国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和体制,美国及西方国家提倡自由民主,认为中国搞专制,专制就等于暴政,因此不能理解和接受,甚至有敌对的意识,难道我们国人都赞同吗?道理是一样的,如果处在当时的秦国,你绝不会认为秦始皇是暴君。

宋徽宗剧照

再说宋徽宗,这个北宋的亡国之君,他刚继位时也想当一个明君,曾向全国发布公告收集意见,并称如被采用则有赏,如有顶撞也绝不加罪,因此也曾掀起过一阵热潮,只不过最后不了了之。

他重用大奸臣蔡京确实是导致亡国的最重要的原因,不过我们知道宋徽宗是个书法家,他痴迷于书法,而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就是蔡京,宋徽宗对他有好感,喜欢和他走近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他作为一个皇帝就这点爱好,正好来一人还是个业内顶级专家,喜欢就很正常了。此外蔡京非常能够讨好宋徽宗,知道他喜欢字画就帮他四处搜罗名家之作,平时经常跟宋徽宗谈论艺术,宋徽宗也觉得蔡京和自己的兴趣、品味非常一致,于是两人关系越来越密切。

从这个角度看,他信任蔡京就很合理了,试问我们任何一个人,如果遇到这样一位知己,谁不喜欢?和这样的知己朝夕相处,谁不产生信任感?宋徽宗也是人,人是感情动物,他因喜欢蔡京而信任他,因信任他而重用他,这个逻辑没有问题,只不过他信错了人,更是用错了人。宋代自宋太宗以来一直重文抑武,导致后世皇子都喜欢舞文弄墨,对于政治和军事基本都不懂,所以才导致宋徽宗没能掌控政局,做出了错误决策,并且在对金作战中失利,最终导致北宋灭亡。从结局来说,皇帝是灭国的第一责任人,因此后世给了宋徽宗一个“昏君”的头衔。

杨广剧照

最后再聊一下隋朝的亡国之君——杨广。在他统治期间高度专制,也可以理解为是独裁,或者是乾纲独断,他的话,他的命令,没有任何人敢违抗,并且立即执行。他父亲杨坚给他留下了一个比李唐更强盛的大隋,结果让杨广十几年就霍霍完了。后世评价杨广是“暴君”,其实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暴君,因为他的暴是专门针对于门阀贵族阶级,不是针对百姓,并没有触动国家的利益。

杨广在文献中的评价是此人非常聪明,因此他完全按自己的想法去治理国家,大臣的意见他不爱听,他认为对的事他就要去做,比如修大运河,很多人说他修大运河就为了自己玩,他当然要玩,自己的政绩当然要亲自欣赏一番,但是最重要的是他的政治目的,杨广之前在扬州待过一段时间,他曾亲身感受过江南地区的富庶程度,那比关中是好太多了。所以杨广一登基,就马不停蹄地修大运河,连通洛阳与扬州,使得南北地区之间的贸易速度大大加快,贸易次数也逐渐增多。这买卖多了,他就可以大把大把地收取商税了,这是他其中一个目的。另外,当时南方的粮食向北方输送非常不方便,修了这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后,两地资源能够畅通无阻地来往,这条运河在隋朝之后,历朝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大行工事时,消耗了大量民力,这也是杨广被骂暴君的原因。其实他征召的那些民夫,有绝大一部分都来自关陇贵族所属的隐藏人口,此外,他还给了钱,并且给足了工钱,他征召的民夫越多,这些贵族越高兴。人多了,分摊下来的工作量就少了,死人也就大大的减少了,同时拿工钱的也多了,民夫们也高兴了,这算哪门子的苛政暴政呢?

杨广为了惩治这帮贵族,打压他们的势力,抽调这些贵族治下的私兵和黑户征伐高丽。后来仗打输了,牺牲了很多士兵,就被后世有心人无限放大,认为杨广就是个暴君,残暴不仁。其实杨广有他的想法,这些死去的人不能算是大隋的百姓,那都是没有清查出来的各地黑户,这些贵族私下壮大着自己的实力,向朝廷隐瞒人口数量,这部份人连税都不交一分,所以杨广都不在乎,不心疼。我们平心而论,从政治角度出发,杨广的这种想法很难理解吗?

说到底,而导致隋朝真正灭亡的原因是杨广以整个贵族为敌人,包括后来取而代之的李唐也是因为自己的利益不受损而造反。杨广试图用他自己的办法打破这种垄断状态,使治下的底层百姓能够拥有上升阶层的通道和希望。可惜他失败了,他还是低估了贵族门阀的实力和险恶,最终饮恨收场。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只想说明历史的辩证规律就是“成王败窛”,以结果为导向,由胜利者来书写历史。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我们身处那个时代,站在君王的角度分析和思考,你就能理解他的一些想法。

按理说,古代君王都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有当时最好的学者做老师,因此他们基本都属于知识分子,其学识甚至高于大多数普通学子,因此,一些普通人都能理解和明白的道理他们不可能不懂。正如我们前面所说,没有一个君王愿意成为一个昏君、暴君,也没有一个人立志成为一个奸臣,只是功过是非皆由后人评说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昏君   暴君   君王   秦国   民夫   法家   大运河   亡国   后世   贵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