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古城记:石码镇城

龙海区石码镇曾经在清康熙元年(1662年)建有一座城堡,曰石码镇城,简称石码城。石码城位于石码镇西北部(原西湖小学,今实验小学)一带,主要用于军事防御。

清顺治元年(1644年),石码又填江滩,建外市街,舟楫鳞聚,商贾云集,成为繁忙的商业口岸。清顺治八年(1651年)底起,因郑成功军队与清廷军队在石码、海澄对峙多年。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采取“迁界”政策,划定江东桥以南的福河、石码、海澄以下沿海30里为“弃土”,百姓被迫内迁,石码商埠一时萧条。

石码镇城是一座守“界”的军事城堡。始撰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的《石码镇志》载:“镇城建于康熙元年(1662年),折镇门城改筑于此,城周百五十余丈,高二丈二尺,厚一丈有奇,为门三,东曰受贡,西曰万悦,各建(谯)楼,北曰安澜,水门临江为濠。北环官港,马道覆石板,上列女墙,筑方台置炮位,旁修窝铺。城外居民稠密,市肆云连,延袤数里。”漳州府海防同知闵公督建石码镇城。

石码镇城内建造营房,水师布防。镇城内设有军器局。康熙二十年(1681年)调拨分防,在镇城水门置左营守备行署(署在镇城内),置左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兵二百五十名,巡舰二号,二十三年裁撤。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石码镇置游击衙署,衙署设在镇城内,至宣统末裁撤。雍正二年(1724年),石码验制关署设在镇城东门,背城面江(系租许氏民房),民国元年(1912年)裁。民国五年(1916年),石码县佐涂彦升请准许巡按使,以废址改建贫民工艺厂(在案)。

民国七年(1918年)5月,陈炯明奉孙中山命率粤军进入福建,先后占领了闽西南27个县。1918年6月,陈炯明与李厚基达成划界停战协议,在粤军所占区域建立“闽南护法区”,首府设于漳州。陈炯明推行新政,设工务总局,随即进行大规模市政建设。广东惠阳人周醒南出任工务总局局长主持市政建设,美国康乃尔大学建筑系毕业的杨锡宗任总工程师并兼任石码工务局局长。陈炯明麾下洪兆麟部驻石码镇,民国八年(1919年)开始对石码镇进行市政建设。拆除福浒城、海澄城和石码镇城之城石,除围砌沿江堤岸外,还填港造路、建造骑楼街市等。


历经250多年的石码城,至民国十年(1921年)全部拆毁了。民国十三年(1924年),在旧镇城遗址改设西湖国民学校(今龙海实验小学)。

附:《漳州府海防同知闵公督建石码镇城功德碑》文

漳郡发源天宝,芝麓蔚起,秀丽层峦无穷,有奔赴之势。去城东四十里,地迩海滨,潮汐往来,有舮舳出没之虞。筑修防御,简练操守,故曰石码镇,盖郡之门户也。壬辰(顺治九年,1652年)岁①在龙蛇鲸鲵啸聚,屋宇倾折,鸟止靡定,荒烟火磷,半留半灭者,石码仅存其址,德当事目击心伤,勤勒以墩。□□计划商御卫之策,所以卫堂奥②,而先固门户也。太保李公坐镇东南,撑天半壁、德绥江浙,抚辑闽粤,廓清海甸之略,胸蕴已久,乃会同太保海澄公,暨各镇道府等,筹厥是谋,佥以为善,及迁徒复邦,爰度舆图。筑城石码,以固疆圉③,所以坚门户,而卫乎堂奥也。海澄公与各镇量择形势兴土功,而道府诸当事各抒劳瘁,一时匠料输将,恍如灵台故事,籍非公有先时之成算,岂易得今日之谋猷若是哉。是以特简我公监督,其任重其地,抑重其人也。伏念我公莅任以来,茹藿自甘,竭资赈饥,捐筑云城,温抚□□,诸如辑兵安民,□□善政,真所谓祥云端月,辑熙我霞岑者也。督理城役,均劳度,程勤惰,人唯恐其后者,谓非公之德化乎。城匝百五十丈,分功建筑,自夏徂④秋告厥成功,谓非公之才力乎。虽然公之德化才力,保太保公成之也,为作诗纪之诗厥。

康熙元年壬寅(1662年) 月 日

——录自《石码镇志》

【注释】


①壬辰:即顺治九年(1652年,永历六年),农历正月,清海澄守将赫文兴向郑成功投降。二月,郑军攻长泰,清朝派遣陈锦率大军前往救援;两军于江东桥展开大战。郑成功仗着对闽南地形较为熟识,在江东桥附近安排了许多伏兵,大败陈锦,歼灭多数清军,取得江东桥战役的胜利。不久即攻下长泰。


攻克长泰之后,郑成功集结大军进攻漳州府城,将之层层包围。四月,清朝为解漳州之围,于是募集百艘船舰进犯厦门,攻郑成功所必救。郑成功遂派陈辉、周瑞等率领百余艘战舰迎击,于崇武大败清军,取得崇武战役的胜利。


郑军在海上大捷,因而对漳州城的施压没有稍减;然而漳州守军亦相当顽强,使得围城的势态持续超过半年。几个月下来,漳州城内的水粮已竭,士卒、百姓饿死者不计其数。同年九月,清军将领固山额真金砺率领了万人大军开抵福建,进入泉州府;郑成功才下令解除漳州之围以待敌军。


郑成功将部队布置于漳州龙溪古县,欲用击败陈锦的同样方式,来伏击金砺军,但却遭金砺固山识破,两军展开混战,郑军提督黄山、礼武镇陈俸、右先锋镇廖敬、亲丁镇郭廷、护卫右镇洪承宠都在激战中阵亡。郑军于交战失利后,只能撤退以确保海澄、厦门的安全。清军趁胜收复南靖、漳浦、平和、诏安四县。


在此后的数年里,郑成功在闽南沿海与清军持续拉锯战。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采纳原郑成功手下降将黄梧所献“迁界”之策,将沿海(浙江、福建、广东)居民迁入内陆,重新布置防守。此后,至1683年,臭名昭著的迁界令实施了整整23载。


② 堂奥:腹地。


③疆圉 [jiāng yǔ]:边防抵御。

作者介绍:方港水,1951年6月出生,龙海区榜山镇崇福人。龙海市第八中学教务处主任,中学高级教师,2011年6月退休。2012年受聘龙海市政协文史委文史员至今,龙海市月港海丝文化研究会理亊。


图片:方港水、南风侨批錧

④ 徂 [cú]:往;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漳州   长泰   龙海市   德化   堂奥   闽南   清廷   元年   城内   民国   古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