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海深处,徽韵古城,关于婺源你知多少?

婺源,它是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与安徽省、浙江省交界地区,西毗景德镇,北枕黄山的一座小城。

它有着生优美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里真正的实现了自然与人文共生共融,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它是古徽州府所辖的六县之一,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古村落遍布,村落的形态保存较完整,空间变化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独具徽派风格。同时,它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整个县命名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它就是婺源。

一座低调不起来的小城。


01

“晒秋”的起源地,挂在山崖上的古村

篁岭景区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篁岭村,属典型山居村落。这里四季皆宜游玩,春天可以观油菜花海、夏天可以戏峡谷溯溪、秋天可以赏古村晒秋、冬天可以品民俗度假。其中,这里以“晒秋”闻名遐迩,每年夏秋交替房前屋后成了竹晒匾的世界,长长木架托起圆圆的晒匾,春晒茶叶、蕨菜;秋晒红辣椒、稻谷等。



篁岭景区属典型山居村落,依照“天街九巷,三桥六井”布局建设。其中天街长388米,横贯东西,九条巷道由天街分支,延展至村庄的各个角落,是篁岭村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两边商铺林立,各种当地特色的业态在此汇聚;如婺源三雕之一的木雕,会进行现场雕刻、修复,还有民间艺人制作竹编用品、工艺画伞、现场作画等。



在篁岭村,可以看到一个浓缩的婺源。在当地人独具匠心的打造和设计之下,这里逐渐成为婺源旅游的一个亮点,一年四季,惊喜不断,每个不同地方,不同年龄段的人,都会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喜欢的元素;年轻人会体会到浪漫,中老年会体会到精致和慢慢的生活,而孩子则会看到缤纷的色彩。独特的旅游体验带着人们走过索桥、滑过溜索、乘上高空索道,俯瞰独特的晒秋奇观。



篁岭景区的雪不来则矣,一来惊艳四方,彷佛穿越回了明清时的徽州人家;虽没有北方那般厚重、浓烈、酣畅,但是遇上山村徽韵,十分醉人。雪中的房羣高矮递进、层层而上,白黄相间又宛如“江南布达拉宫”。雪后村内银装素裹,村落、梯田、枫树在白雪的映衬下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02

“万亩梯田春黄秋绿,红叶相衬色彩缤纷”

江岭地处婺(wù)源县最东北,是到了婺源最值得去的地方。其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呈梯田状,从山顶铺散到山谷下;站在山顶望去,脚下大片的山谷内,油菜花层层叠叠,一望无际,中间围拢着几个小小的村落,黑瓦白墙的徽派民居夹杂在一片金黄之间,在婺源再没有比这更壮观而令人惊喜的了。



江岭是婺源田园风光的代表;江岭开始,公路始终在山间盘旋,从江岭向下看,只见层层梯田,曲折的线条,山谷盆地中的小河;因地势特点,这些小河落差极大,水能资源丰富,故人们在这些小河出山谷的隘口,筑起一道道短短的大坝,依靠四周的高山便可把这些水截住,形成了一个大型的湖泊,在高山的环保下,便是镶嵌在青山之间的高山平湖;而江岭的湖自然是离不开点缀在湖边的村庄,一个个村庄点缀在青山绿水之中,宛若世外桃源一般,构成了一副极美的婺源农村风光画卷。



推荐玩法

在江岭经常能看到壮观的云海。云海是江岭独特的自然景观,尤其在春冬两季,最为壮观。江岭低海拔河谷暖气与高海拔冷空气相遇,导致逆温层以下形成厚厚的云海,覆盖着幽静的山谷。江岭的云海浓密而均匀、壮阔而平缓,随处可见的云海让人感觉踏步于空中。环顾四周,连绵不断的群山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美景几乎尽收眼底。



11月正是赏秋拍红叶的好季节,江岭的枫林秋色也不甘示弱,无论是春黄还是秋红,其都以壮观开阔让人赞叹不已。深秋的江岭,就似一幅色彩浓重的油画;田野间满是那绿油油的油菜苗,一垄一垄的从下往上布满整个山坡,弯弯曲曲的田埂,就是一个硕大的五线谱,那劳作的人,用双手奏出了最动听的音符。阳光暖暖地漫过山顶,像瀑布般倾泻而下,把整个山村染红,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03

“黛瓦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精美画卷”

婺源景区是以县城命名的国家景区,景区内林木葱郁、峰峦叠嶂、峡谷深秀、溪流潺潺,奇峰、怪石、驿道及多个生态保护小区构成了当地美丽的自然景观,且保持完整的明清古建筑、以及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和景色,而具有“书乡”的美称。



婺源景区的游玩,推荐江岭、李坑等景点,进入景区内后,可根据指示牌,走到江岭,可观赏到漫山遍野,一望无际,从山顶铺散到山谷下,呈梯田状的层层叠叠的油菜花,与中间围拢着几个小小的村落,黑瓦白墙的徽派民居夹杂在一片金黄之间,无比壮观的美景,再来到李坑,可以看到斑驳的白墙,古朴的勾檐,门前溪水潺潺、叮咚有声,小木桥,石板路,乌篷船,仿佛如错落中点缀着星星点点的油菜花,白墙黑瓦与黄花相映,煞是好看,可值得一览。



婺源景区的“晒秋”是当地婺源县的一种典型的传统习俗,具有地域特色,此习俗并非秋季“专属”,一年四季都有展示,因每到丰收时节,人们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一直延续至今。



04

“千年古村文风炽,钟灵毓秀有乾坤”

江湾景区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境内东北部,是一座具有丰厚的徽州文化底蕴的古村落。景区建有百工坊、鼓吹堂、公社食堂等景点,让游客体会旧时手工艺匠人的传统技艺。



萧江宗祠

萧江宗祠又名永思祠,座落在婺源县江湾镇占坑村、始建于明朝万历六年(1587年),后毁于太平天国战火。该祠曾被誉为江南七十座著名宗祠中“最好的一座宗祠”,为婺源古代四大古建之首,于2003年9月进行了第三次重建。宗祠尽显王室气派,占地面积达2400平方米,分前院、前堂、中堂、后堂四进。前院为宽敞花园,设有青石护栏半月形莲花池,内养红鲤鱼、草鱼等多种鱼类;前堂为五凤楼、九脊顶、午朝门、月楼,梁材檐椽巧饰雕琢、画面生动、形态逼真;中堂粗梁大柱,鼓式石础,石阶、石栏、月台各具特色,匾额楹联措词秀丽、授意深长;后堂高于前堂,有楼阁安放灵牌。



江永纪念馆

江永纪念馆位于婺源县江湾镇江湾北门街58号处、经过整修后,于2002年5月对外开馆。馆内分为中堂、客厅(受经堂)、弄丸斋、堂前4个部分,分别对江永的生平事迹、一生主要著作、业绩进行展柜、展牌、实物展出。



北斗七星井

北斗七星井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江湾景区内。其体现了"天地人合一”的中国风水学最高原则,南侧梨园河呈太极图“S”形系。相传北宋初年,南唐国师何令通遭贬来到江湾灵山隐居,与萧江六世祖江文采交往甚笃,便指引萧江氏族人由旃坑迁居风水宝地云湾(现为江湾)。萧江先祖在他的指引下,利用风水学的最高原理,对江湾的水系环境、建筑布局、街衢走向,山脉走势等方面进行了改造。族人自迁云湾后人工日益兴旺、科第举发,其中村内的北斗七星井便是国师运用风水学的典范。



江湾景区的建筑布局极具特色,一街六巷,纵横交错,从后龙山俯瞰,巷道间构成一个硕大的“安”字,嵌于锦峰绣岭,清溪碧水之中,山上林木葱郁,生机盎然,南侧梨园河呈太极图“S”形,由东向西蜿蜒流过,碧波荡漾,山与水的交融给江湾平添了许多灵气。



05

美观大方图案多,结实耐用制作巧”

婺源甲路纸伞是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甲路镇的传统手工艺品,以制作灵巧、工艺精湛、风格别致而著称。其工艺承传统之法,画面取民间之彩,成为了美观大方、晴雨相宜、经久耐用的生活用品,而且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



婺源甲路纸伞的制作是全手工进行,首先要选好材料,尤其是竹子,这是伞架质量的基础保证。同时,削好的伞架必须进行严格的高温蒸煮,太阳暴晒及烘烤,还有装键、裱皮纸、绘伞花、修卷上油、穿花线、结顶等近三十道复杂工序。



婺源甲路纸伞设计巧妙,制作技艺在机构学及工艺学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同时,它以纸为载体,一直传播着中国书画文化,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具有相当的文化艺术价值。



婺源甲路纸伞制作工序全为手工,其中伞架以竹子为原料,综合应用了力学、材料学、机构学等原理。它运用活动的节点替代固定的节点结构,钻孔穿线的连接与竹销钉连接相配合,并应用楔配合自锁机构来锁定展开结构。可以说,构件联接整合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这在过去、现在或是将来都极具研究价值。



06

“玲珑剔透,层次分明”

婺源砖雕是雕塑的一种,是用青灰砖雕成,常有“千金门楼四两屋”的说法。是“三雕”中工艺最复杂的技艺,被誉为民间艺术极品。采用了圆雕、浮雕、透雕等手法,其制作之精良,画面之唯美令人啧啧称奇,砖雕题材也较为广泛,有人物、山水、花卉等图案。有“江南第一砖雕”之美誉。



婺源砖雕是雕塑的一种,是用青灰砖雕成,常有“千金门楼四两屋”的说法。是“三雕”中工艺最复杂的技艺,被誉为民间艺术极品。采用了圆雕、浮雕、透雕等手法,其制作之精良,画面之唯美令人啧啧称奇,砖雕题材也较为广泛,有人物、山水、花卉等图案,有“江南第一砖雕”之美誉。



婺源砖雕的雕刻手法夸张、变形,一般是高浮雕,以增加浓重的装饰性。由于砖质松脆,刀法多趋于简练。砖雕的题材包括翎毛花卉、龙虎狮象、林园山水、戏剧人物等。明代的风格古拙朴素,颇像汉代的画像石;清代则趋向于细腻的层次,布局往往像整幅的立轴、手卷那么严谨(立轴、手卷是中国画的装裱方式)。



婺源砖雕是用青灰砖雕成,常有“千金门楼四两屋”的说法。在古老的建筑上它们随处可见,看是不太起眼。但是砖雕的应用很广泛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有些民间随处可见的。



07

色泽黑润,入纸不晕的婺源“黑玉”

婺源墨是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的特色工艺品,最早始于南唐;因婺源旧属安徽新安郡、徽州,故婺源墨又称“新安墨”“徽墨”,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是集绘画、书法、雕刻、造型等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珍品,不仅用料考究,且生产技术复杂,难以掌握;民间有诗赞曰:“烟房点灯实难熬,赤身喘气入阴槽,熬尽灯油沥尽胆,留取乌金千秋照。”



婺源墨最早始于南唐,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北宋时,婺源黄岗山已成为东南最大产墨基地,代表名家有吴滋、戴彦衡等,并曾受到内相汪藻的推崇。清康熙而后,婺源虹关詹墨、花桥吴墨、凤山查墨、沱川余墨迅速占领全国市场,使得婺源已成为中国最大徽墨产地,不仅产量最多、品种最多、墨铺最多,制墨名家也众多。



婺源墨色泽黑润,经久不褪,不仅以质取胜,且技艺传承千年。它有着点烟、制墨坯、捶打、入模、晾墨、描金等数十道工序,并将传统文化吸收融入到手工制墨之中,所制墨品除具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内在品质,同时还集绘画、书法、雕刻、造型等艺术于一体,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珍品。



08

“外酥内软、软绵回味”

婺源油煎灯为婺源的特色美食小吃之一,用麦粉调和拌稀,以萝卜、葱和肉末为馅,菜籽油油炸而成,也叫油炸锅。因为外形看上去特别像灯的底座,由此得名。



果子炸成以后造型玲珑,呈圆台状,外壳金黄松脆,内馅则鲜美绵软,吃起来香酥绵软,婺源人多用本地自制的辣椒酱搭配油煎灯用来作为早餐点心或者零食。



面粉与水、盐混合调成面糊,然后用勺子取一飘装进一个灯座形状的模具里,放到油锅内炸。这个得讲究火候,所以等候时间大概需要15分钟。 当模具中的面糊表层开始变硬成形时,就将它倒出来,直接在油锅中炸一会,直到外皮金黄便可以捞起沥干。



09

“口感鲜嫩,入口即化”

苦槠豆腐来自苦槠树的果实的苦槠子,一个个头挺小的带有深棕黑色硬壳的圆形小果实。初冬时分苦槠子从树上脱落,人们要非常仔细的搜罗这些果实,得到果实之后要经过暴晒、浸泡、磨浆、过滤、加热、冷固成块、切割、在一缸一缸清水中浸泡轻漂,最后才得到这特殊的苦槠豆腐。制作好的苦槠豆腐散发着天然的香气,原始加工的苦槠豆腐会略有涩味。通过改进过滤、沉淀等工艺,提高去渣率,则能去除涩味且更有弹性、不易碎。



平常看到的豆腐都是白白嫩嫩、晶莹剔透的,而苦槠豆腐是呈咖啡色的豆腐,它质地柔软、QQ弹弹,味道略带苦涩、但却入口即化。



10

“婺源臻品遍山野,茶香汤亮滋味浓”

婺源绿茶,是江西省婺源县特产,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它是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其外形紧细圆直,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具有“叶绿、汤清、香浓、味醇”的特点。



婺源绿茶的产地位于江西婺源县,境内90%为红黄壤,土层深厚,养分丰富,渗透性良好,是使“婺源绿茶”生产的独特土壤条件,而且雨量充沛,终年云雾缭绕,茶树在这种环境下有利于内含物的形成,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造就了婺源绿茶的高品质与独特性,使其叶质柔软,持嫩性好,芽肥叶厚,具有叶绿、汤清、香浓、味醇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婺源   婺源县   江永   上饶市   徽州   江西省   砖雕   宗祠   花海   景区   村落   古城   深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