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读完五代十国史

从开平元年(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到显德七年(960年)后周王朝灭亡的54年间,为我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在黄河流域相继出现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从长江流域到珠江流域又先后建立吴、南唐、吴越、闽、南汉、楚、荆南、前蜀、后蜀,连同河东地区的北汉,共有十国。除此之外,刘守光在河北北部建燕国,李茂贞在凤翔称岐王,沿边各族所建渤海国、契丹国、大理国等,还未包括在内。当时南北各地许多政权并存,社会很不稳定,处在一个激烈动乱和变革的时期。

五代

后梁

后梁

唐末天祐四年(907年),唐朝宣武节度使、梁王朱温灭亡唐朝,建立梁国,史称后梁。后梁建都开封(今属河南),称东都,以洛阳(今属河南)为西都。梁太祖开平三年(909年)由开封迁都洛阳,末帝乾化三年(913年)又还都开封。后梁辖78州,占有今黄河以南,淮河、汉水以北及陕西关中等地区。吴越、闽、南汉、楚、荆南诸国名义上都臣属后梁。

梁朝建立前后,朱温在河南部分地区比较重视恢复农业生产,减轻租赋,安辑流亡,有利于社会的短暂稳定。但朱温称帝之后,多次诛戮功臣大将,又长期与河东李克用、淮南杨渥进行激烈的对抗与战争。国内阶级矛盾相当激烈。统治集团内部父子、兄弟之间相互残杀,混乱不堪。

朱温当了五年多皇帝,被第三子朱友珪杀死。8个月后,第四子朱友贞又发动兵变,夺取帝位。后梁先后历三主,历时16年,同光元年(923年)被后唐李存勖灭亡。

后唐

后唐

沙陀族人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二人是后唐王朝的创建者。李克用在唐朝末年任河东节度使,封晋王,与朱全忠长期争霸中原。李存勖在开平二年(908年)继承王位后,继续与后梁长期争战,同光元年在魏州(今河北大名北)称帝,建立唐国,史称后唐。同年攻入汴州,灭亡后梁。

后唐建都洛阳,辖地126州,相当于今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全部,以及陕西、宁夏、湖北、安徽、江苏等部分地区。同光三年(925年)后唐出兵灭亡前蜀,其领土一度扩展到长江上游。凤翔李茂贞和吴越、闽、楚、荆南,都向后唐称臣。

唐庄宗进入洛阳之后,皇后、宦官、伶人干政,朝政极端腐败。唐明宗继位,改革朝政,整顿禁军,出现了我国北方相对稳定的时期。但后来其子李从荣、李从珂相继发动兵变,争夺帝位,国家逐渐衰落。

后唐经历唐庄宗、明宗、闵帝、末帝四主,共13年,最后被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灭亡。

后晋

后晋

沙陀族人石敬瑭,唐明宗女婿,在后唐长期统领禁军,并出任河东节度使,兼任大同、振武等军蕃汉马步军总管。石敬瑭为了推翻后唐朝廷,无耻投降契丹。清泰三年(936年)九月,契丹帝耶律德光在太原册立石敬瑭为大晋皇帝。石敬瑭不久攻入洛阳,灭亡后唐。后晋迁都汴州,升汴州为开封府,是为东京,以洛阳为西京,共辖111州。因燕、云等16州已割给契丹,实际统治地域比后唐略有减少。

后晋统治很不稳定,国内藩镇连续发生叛乱。全国各地连年发生水、旱、蝗虫等严重自然灾害,很多人饿死或逃亡。晋出帝袭位后,与契丹关系有所恶化。契丹统治集团大举南下,汴州失陷,晋国灭亡。后晋传二帝,历时11年。

天福十二年(947年)二月,契丹帝耶律德光在汴州改国号为大辽。契丹骑军到处抢掠屠杀,激起中原地区广大军民奋起反抗,迫使契丹统治者匆匆自汴州北逃。

后汉

后汉

沙陀族人刘知远任后晋河东节度使,见后晋灭亡,契丹北还,中原空虚,遂在太原称帝。刘知远接着出兵南下,天福十二年(947年)六月建都汴州,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领有108州,比后晋统治区域又略有减少。

后汉时期,魏州、河中(治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长安(今陕西西安)、凤翔(今属陕西)等地相继发生叛乱,征战不息。朝廷内部不和,相互残杀。乾祐三年(950年)十二月,邺都留守、枢密使郭威自魏州南下,进入开封,灭亡后汉。汉主传二世,仅存四年,系五代时期最短命的王朝。

后周

后周

郭威灭后汉建后周。后周是五代的最后一个王朝,仍以开封为首都。先后夺取后蜀秦(今甘肃秦安西北)、凤(今陕西凤县东北)、成(今南西和西北、所(今甘肃武都东)与南唐淮南14州,共有119州。后周传三世,周太祖郭威称帝3年,世宗柴荣在位5年多,恭帝宗训在位半年,共9年。

郭威、柴荣在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大力推行改革,废除许多弊政,增强了国家实力。周世宗南征北战,战无不胜,全国

统一事业出现了五代时期前所未有的大好属面。周世宗病故后,幼子宗训即位,后周政权随即被大将赵匡胤夺去。

十国

五代十国形势

吴国的创建者杨行密在唐朝末年转战淮南及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景福二年(893年)被唐朝授为淮南节度使,封吴王。杨行密选骁勇壮士5000人组织亲兵,称“黑云都”,衣粮赏赐优厚,出征作战,奋勇争先,成为淮南最精锐的武装力量,为杨行密及其后继者长期割据淮南创造了有利条件。

天祐二年(905年),杨行密死,子杨渥立,但军政大权不久就落入权臣徐温手中。后梁贞明五年(919年),杨隆演(杨行密第二子)正式建国,称吴王,改天祐十六年为武义元年。次年杨隆演卒,杨行密第四子杨溥袭位,于后唐天成二年(吴国乾贞元年,927年)称帝。大丞相徐温这时病故,其养子徐知诰拜太尉兼侍中,继续专权朝政。

吴国首府为扬州(今属江苏),辖地28州,相当于今江西、皖南、江苏大部及鄂东部分地区。吴从杨行密景福元年(892年)任淮南节度使算起,传渥、隆演、溥共四主,历时44年。后晋天福二年(吴国天祚三年,937年),徐知诰迫杨溥让位,自己称帝,建齐国。

南唐

徐知诰系徐温养子,先后任吴国昇州刺史、润州刺史、淮南节度副使,封为齐王,与养父徐温一起,揽吴国大权。徐知诰在建立大齐国的第二年,冒充唐朝李氏后裔,改称李昪,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南唐处在后晋、楚、荆南、吴越、闽等国包围之中。李昪对南方诸国一般采取友好相处的联合政策;对来自北方的后晋威胁,则保持高度警惕,创造条件,准备北伐。李昪在国内注意选拔人才,改革朝政,发展经济。南唐经济富庶,文化发达,为南方诸国之冠。

李昪子李璟在庸晋天福八年(南唐昇元七年,943年)称帝,重用一批佞臣,先后发动对闽、楚两国的战争,国力严重消耗。此后,周世宗三次进牢淮南,南唐连连失败,对周称臣。

南唐后主李煜

南唐建都金陵(今江苏南京),盛时有35州,包括今江西全部及安徽、湖北、江苏福建等部分地区,南唐从徐知诰(即李昪)于公元937年建大齐国,到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后主李煜被宋军俘,共传三主,存世39年。

吴越

杭州临安(今属浙江)人钱镠在唐朝末年占有浙江东、西二道,任唐朝镇海军节度使与镇东军节度使,进封越王、吴王。后梁又封他为吴越王。后唐同光元年(923年),钱镠正式建国。

吴越首府在杭州(今属浙江),辖地13州,包括今浙江全省及江苏、福建部分地区。吴越地域狭小,长期受吴或南唐的包围。向中原诸王朝称臣纳贡,以牵制吴或南唐。自后梁贞明五年(919年)起,吴越先后与吴国、南唐长期友好相处。吴越在战争较少的环境中,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钱镠于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卒,其子孙元瓘、佐、倧、俶相继袭位。吴越从钱镠于景福二年(893年)任镇海军节度使,到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灭亡,共86年。

唐末光州固始(今属河南)人王潮、王审知兄弟参加当地的反唐武装,随同王绪辗转到达福建。王潮杀死王绪后,景福二年(893年)任福建观察使,次年改威武军节度使。乾宁四年(897年),弟审知继任其职。后梁封王审知为闽王。同光三年(925年),王审知死,长子延翰继位。次年延翰建国称王。王审知次子王延钧在长兴四年(933年)称帝,国号闽,首府设福州(今属福建)。

闽国领福、建(今福建建瓯)、漳(今属福建)、泉(今属福建)、汀(今福建长汀)五州,地盘很小。王审知对外臣奉中原诸国,与邻国交好,战争很少,社会安定;对内劝课农桑,开辟海港,发展海上贸易,为古代福建地区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闽国自王审知死后,兄弟纷争,国无宁日。后晋开运二年(闽国天德三年、南唐保大三年,945年),南唐出兵攻占建州,俘闽主王延政。此后,闽国领土被瓜分,南唐占建州、汀州,吴越取福州,闽国军将留从效割据泉、漳二州,名义上仍臣属南唐。留从效死后,陈洪进在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以泉、漳二州降于宋朝。

从唐末景福二年(893年)王潮任福建观察使起,闽国先后传审知、延翰、延钧、继鹏、延曦、延政,共53年。

南汉

南汉是刘隐建立的。刘隐在唐朝末年任封州刺史、岭南节度使。梁国先后封刘隐南平王、南海王。刘隐于乾化元年(911年)卒,弟癸袭位,贞明三年(917年)称帝,国号大越,次年又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建都广州(今属广东)。

刘隐、刘奕延揽不少名士,委以重任,因而“为国制度,略有次序”。州县官一般以士人担任,不用武夫悍将,减少了动乱,有利于岭南地区的稳定。刘隐、刘樊多次出兵作战,击败岭南各地的割据者,基本上统一了岭南东西二道。

刘葵及其后继者都是有名的暴君,其残刑酷法,骇人听闻,遭迫害致死者不计其数。刘晟、刘长在位时,宦官专权,更使其统治区成为人间地狱。

南汉经刘隐、龚、玢、晟、张五代,统治岭南67年。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宋军攻入广州,刘长降。

唐朝末年,马殷在蔡州(今河南汝南)应募从军,随后渡淮河南下,由江西转战湖南,被唐朝授为湖南节度使。后梁建国,马殷遣使贡献,且有劝进之功,封楚王。开平四年(910年),加天策上将军,马殷始开天策府,置左、右相。后唐天成二年(927年)又封为楚国王,正式建国。

马殷一贯奉事中原诸王朝,借以抗衡吴、南唐、荆南、南汉各国;同时采取睦邻政策,对邻国不轻易挑起争端,起到了保境安民的重要作用。在国内大力鼓励农民发展蚕桑和茶叶生产,开展对外贸易。楚国势力强盛时有23州,首府潭州(今湖南长沙),后称长沙府。

后唐长兴元年(930年)马殷卒,诸子希声、希范、希广、希萼、希崇争权夺位,内讧频繁。后周广顺元年(南唐保大九年,951年),南唐军队攻入长沙,将马氏家族全部俘至金陵,楚国灭亡。

广顺二年(952年),马氏旧将刘言、王逵、周行逢起兵,赶走南唐军队,降附后周。后来,刘言、王逵、周行逢相继称雄,割据湖南。北宋建隆三年(962年)周行逢卒,子保权继立。次年,周保权归附宋朝。

荆南

开平元年(907年),后梁以高季兴任荆南节度使。同光三年(925年),后唐封高季兴南平王,故荆南又称南平。

高季兴仅有荆(今湖北江陵)、归(今湖北秭归)、峡(今湖北宜昌)三州之地,首府荆州。荆南既奉事中原王朝,又向南方称帝的闽、南汉、后蜀诸国称臣,以争取更多的赏赐,并发展贸易往来。

荆南处在北方王朝与南方诸国之间,南方诸国将荆南作为屏障,以阻止北方王朝向南推进。北方王朝也把荆南看成南方各国进贡以及开展南北贸易的重要通道。因此,荆南尽管四面受敌,无险可守,但一直安然无恙,长时期得以存在。

高季兴天成三年(928年)卒,先后传从诲、保融、保勖、继冲,共5代。北宋建隆四年(963年),高继冲投降宋,荆南灭亡。

前蜀

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西北)人王建,唐末参加忠武军。后随唐僖宗逃奔成都(今属四川),升为神策军将领。大顺二年(891年),王建攻入成都,任西川节度使,进封蜀王。后梁建国,王建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

后梁贞明元年(前蜀永平五年,915年),王建又夺取凤翔李茂贞所管辖的秦、成、凤、阶四州。前蜀强盛时有46州,包括今四川大部以及湖北、甘肃、陕西部分地区。

王建称帝后,颇能礼贤下士,招用唐朝衣冠士族。前蜀国的典章文物,保留了唐朝的遗风,各项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袭唐朝。王建实行保境安民的政策,加紧军队建设,但不穷兵黩武,保持了社会的安定。

王建统治后期,诛杀功臣宿将,宦官势力猖獗,后妃干政,但尚未酿成大祸。后梁贞明四年(前蜀天汉二年,918年),王建子王衍称帝,宦官专权,贪贿风行,朝政腐败。同光三年(前蜀咸康元年,925年),后唐攻入成都,俘王衍北去,前蜀灭亡。

前蜀从唐末大顺二年(891年)王建任西川节度使起,传二世,共35年。

后蜀

同光三年(925年),后唐灭亡前蜀,派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董璋为东川节度使。长兴三年(932年),孟知祥出兵杀死董璋,兼并东川,被后唐封为蜀王。次年称帝于成都,国号蜀,史称后蜀。

孟知祥当皇帝半年死去,儿子孟昶继位。孟昶用人失当,亲信佞臣,朝政日益败坏。因长期偏安一方,后蜀上上下下,奢侈之风盛行。显德二年(955年)三月,后周出兵夺去秦、成、阶、凤四州,后蜀北部防线崩溃。

乾德三年(965年),北宋军队攻入成都,孟昶降,后蜀灭亡。后蜀经二主,共31年。

北汉

后汉高祖刘知远建国称帝时,以弟刘崇留守太原。刘知远死,其次子承祐继位,为隐帝。刘崇见隐帝年少,大臣专权,便加紧图谋割据。郭威灭后汉建后周,刘崇即称帝于太原,国号汉,史称北汉或东汉,以区别于刘知远的后汉与岭南的南汉。

刘崇和石敬瑭一样,对契丹实行民族投降政策,一再乞求契丹出兵帮助他对后周作战。显德元年(954年),刘崇勾结契丹大军与后周战于高平(今属山西),大败而归,从此一蹶不振。

刘崇死,子承钧继立,向契丹上表称男。以后刘继恩、刘继元相继即位,都与契丹保持密切关系,依靠契丹武力来维持北汉政权。

宋灭北汉

北汉管辖12州,包括今山西北部和中部地区,境内赋役苛重,民户纷纷逃亡,户口大量减少。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亲征北汉,刘继元兵败投降,北汉亡。北汉经四主,共28年。

五代十国开国皇帝、年代、都城一览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契丹   淮南   南汉   后晋   后梁   后唐   后周   节度使   南唐   元年   口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