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皇帝都病死于巡战途中,结局却大相径庭

秦始皇嬴政

明成祖朱棣


皇帝是封建王朝的权利中枢,皇帝驾崩往往会带来一系列权利的再分配,这个时期是王朝最为动荡不安、最为风雨飘摇的多事之秋。纵观我国封建王朝两千多年的传承史,皇帝驾崩这段时期都或多或少地隐藏着杀机、充斥着倾轧、弥漫着阴谋、迪荡着火拼,大厦将倾、欲盖弥彰。

我们今天要说的是两位驾崩于巡战途中的皇帝,他们都是不甘平庸、勇于进取的千古一帝,但是只因一念之差造成抱憾千古的绝唱。

秦始皇和明成祖都是病逝于巡战途中,秦始皇死于他第五次东巡途中的沙丘宫也就是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明成祖死于他第五次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也就是今内蒙古多伦县。都是第五次,都是死于途中,都是没有前兆,都是突然驾崩,都是没有来得及安排后事,都是英雄不甘逝去的悲壮,都是大业未成的苍凉。这两位生前都是铁腕皇帝、政治强人,带着一生的遗憾离开人世。可是结果却千差万别。

秦始皇嬴政死的时候,只有李斯、赵高两位近臣在旁;明成祖朱棣死的时候,也是只有内侍太监马云与大学士杨荣、金幼孜掌舵。

我们了解一下秦始皇的两位近臣。

李斯是法家荀子的高徒,他是战国秦初这段时期最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实施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建立统一的驰道(车同轨)等一系列措施都是出自他的手笔。但是李斯的为人却不被称道。首先因嫉贤妒能毒杀师兄韩非子(史记这么记载,战国策说因姚贾而死),但不管怎么说韩非子之死与他脱离不了干系,从这一点看李斯的人品就值得商榷、值得考证。而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篡改诏书这一千古奇案就已经把他列入了罪臣这一行列。正如苏轼所言:“李斯、赵高矫诏立胡亥,杀扶苏、蒙恬、蒙毅,卒以亡秦。”李斯因一己之私助纣为虐,成为秦亡的导火索、黑推手、冲锋号。

赵高我们就不用评论,他是历史上最阴险狡诈的小人,最恐怖窒息的阉者,李斯临死的幡然醒悟道出了:“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麋鹿游于朝也”的感慨。

其实我们只是看到了秦亡的局部,秦亡与秦始皇脱不了干系,他一直没有立太子是其一生的败笔,对于最高统治者对王朝继承人犹豫不决或者游离不定都是王朝极大的隐患;而且还在关键时期把自己中意的继承人扶苏打发到边关这个远离政治中心的真空地带。对于赵高、李斯这样人品的极端信任,又为王朝的灭亡做了铺垫。秦始皇才是王朝灭亡的推手。

朱棣对太子的选择上也曾有过犹豫不决的时候,他对次子朱高煦更有一种偏爱,但是综合历朝历代的经验,朱棣还是下定决心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这是他死后能够使政权平稳过渡的关键。再者朱棣死后在旁边的几位近臣,杨荣是太子的右庶子(助手),金幼孜是太子的老师,内侍太监马云也是跟太子近侍,他们与次子朱高煦几乎没有联系,这样为太子顺利接班做好朱棣死亡的隐蔽工作提供了基础。再者他们虽然也对权利有着无限贪恋,但对最高权利却没有二心,他们只不过是依附一个主子罢了,当然太子是最好的选择。而赵高一开始就有了最高权利的觊觎之心,这一点来说他就可以胆大妄为,沿着自己攀爬最高权利中枢的路径努力。

做为后人,我们只能为秦始皇感到惋惜不止、唏嘘不已。历史是一面镜子,赵高的贪婪最终赢得一个粉身碎骨的结局,这就是对作恶多端者的“最好回报”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韩非子   途中   皇帝   近臣   内侍   王朝   次子   大相径庭   太子   千古   结局   权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