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番外篇:秦桧是奸佞还是贤臣名相?蒙元官方史书早有评论

#影视连载计划##满江红#

今天我们接着聊电影《满江红》幕后的历史故事,说说主角秦桧这个人的真实历史面目。

秦桧是中国历史上很具争议性的人物。

秦桧的一生尤其是仕途,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是对比明显、前后反差很大的两种形象。

在人生上半场,秦桧进士及第,忠正爱国,出使金国不辱使命,反对向金国割地求和,上书金国反对立张邦昌为帝,在朝中颇有名望。而且他博学多才,诗文和书法名满天下。

在人生下半场,他随徽宗、钦宗被金军驱掳,受到金国贵族的欣赏、器重。随后,在南宋朝廷内,他力主宋金议和,使南宋偏安一隅,延续统治。

因而,秦桧很受宋高宗赵构宠信,两次担任宰相、执政十九年,先后受封秦国公、魏国公,权倾朝野,位极人臣。秦桧死后,被追赠申王,谥忠献。


于是,有说他是奸佞、祸国殃民。也有人自古至今高度评价他、不断为他鸣不平。

例如宋高宗高度评价秦桧:

力赞和议,天下安宁。自中兴以来,百度废而复备,皆其辅相之力。诚有功于国。

明末清初的史学家、文学家张岱评价秦桧:

呜呼!秦桧力主和议,缓宋亡且二百余载。

现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评价秦桧:

有大功,而世人唾骂他至于今日,真是冤枉。

还有人说抗金将领岳飞被害之事,实际上是秦桧在替宋高宗“背锅”。

还有说秦桧是贤臣、名相。说秦桧是理性权衡宋金实力对比、力倡韬光养晦的务实派,是格局宏大、真正为国为民着想的政治家等等。

客观地说,秦桧为官初期一度属于“主战派”,而且才学、理政能力杰出。这是不容抹杀的史实。

我们来看看,攻灭南宋的蒙元政权,在编修的史书《宋史》中是如何评价秦桧的。

《宋史》中对秦桧的评传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也即官修正史。

而且,《宋史》修撰于元朝末年,已是秦桧死后近二百年。也即有盖棺定论的意义。

在中国历史上,有后朝为前朝修史的惯例。

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曾经下诏编修宋史。但是因为当时体例、年号不一致,这个项目就搁置。

毕竟,修史是个严肃的政治举措、宏大的文化项目,需要慎重对待,条件成熟时启动。

何况,元朝之前,除了宋朝,还并存有金、辽政权。要修宋史,必然绕不开金、辽的历史地位。

元朝建立后,一边持续对外扩张,远征东亚、东南亚,一边要巩固在中原的统治,加之皇位继承紊乱、政变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

尤其是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因而,一直忙于应付远征、内政的元朝,为前朝修史的项目也就一直延后。

到了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下诏修辽、金、宋三史。

两年半后,《宋史》成书,随后予以刊刻。

《宋史》记叙的时间跨度大,从五代十国,到北宋、南宋,纵贯三百二十年。

其体例完备,融会贯通了以往纪传体史书所有的体例,纪、传、表、志,共有四百九十六卷:《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

其内容广泛而丰富,包括宋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典章制度、社会活动以及相关一系列主要人物等。

由此,《宋史》成为中国二十四史中篇幅规模最庞大的一部史书。

言归正传,《宋史》记叙了两千多人的列传,也即为两千多人作了传记。

其中,《奸臣》列传记载了二十余人的事迹,包括大名鼎鼎的吕惠卿、蔡京、蔡卞、赵良嗣、郭药师、黄潜善、汪伯彦、秦桧、万俟卨、韩侂胄、贾似道等人。

对秦桧则重点记叙,个人传记内容多达一万余字,记录了其生平事迹。

其中对谋害岳飞之事,《宋史》明确记载道:

“四月,桧欲尽收诸将兵权,给事中范同献策,桧纳之。……十月,兴岳飞之狱。……十二月,杀岳飞。桧以飞屡言和议失计,且尝奏请定国本,俱与桧大异,必欲杀之。……诬飞尝自言‘己与太祖皆三十岁建节’为指斥乘舆,受诏不救淮西罪,赐死狱中。子云及张宪杀于都市。天下冤之,闻者流涕。”

这里明确记载了秦桧的动机是“欲尽收诸将兵权”。

秦桧谋害岳飞的主因是岳飞“屡言和议失计,且尝奏请定国本,俱与桧大异”。即岳飞多次说与金国“议和”失策,并且曾经上奏“定国本”也即主张“迎请二帝还朝”以及立储方面。

在这两件大事的原则、方向上,岳飞都与秦桧的想法大相径庭,“俱与桧大异”。因而秦桧“必欲杀之”。

秦桧谋害岳飞的手段,是诬告岳飞自称“‘己与太祖皆三十岁建节’为指斥乘舆,受诏不救淮西罪”。

结果,岳飞被“赐死狱中”,儿子岳云及张宪都被判死。

《宋史》也认为岳飞等人属于冤死,以致于“天下冤之,闻者流涕。”

客观地讲,岳飞等人被冤死,有秦桧的爪牙等人煽风点火、献策,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宋高宗也难逃其咎。但是《宋史》中明确记载秦桧是此事件的主谋、主要执行者。

当然,《宋史》里记载的秦桧干的祸国殃民之事,不止这一桩。

因而,《宋史》中对秦桧的评价,不像对其他人物仅有寥寥数语,而是有长篇大论,有理有据。这里择录一部分总结性文字:

上述点评,是说秦桧包藏祸心,阴险狡诈,阿谀欺君,结党营私,倾轧异己,陷害忠良,大兴冤狱,贪污受贿、富可敌国。


可见,《宋史》对秦桧的评价立场鲜明,有理有据。

官方编修的史书内容广泛,记载具体的人和事时很省笔墨。能对一个臣子罕见地用这么多的文字口诛笔伐,可见此人就是常说的罪大恶极,罄竹难书。

正如南宋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所言:

秦桧之罪所以上通于天,万死而不足以赎买。

对《宋史》编撰团队的质疑

有些对历史研究较深的人会说,《宋史》是根据宋朝史官的史书资料编撰而成的,而且元朝编撰团队中很多是汉人儒生。

那么,他们自然会站在宋朝及汉人的正统立场,贬低秦桧。

我们先说第一个问题,《宋史》的内容从何而来?

任何一个朝代为前朝编撰史书,总不至于道听途说、收录民间传闻或者凭个人想象吧?那岂不成了民间故事传奇?

因而一般都要参照前朝史官记录的国史资料。这样才能尽量保证史料素材的丰富、准确。

宋朝崇文抑武,文化学术活跃,庞大的文官群体有充分的条件记录本朝史。记载本朝史的工作,先后由中央官署崇文院、秘书省负责。

而且宋朝经济繁荣,雕版印刷兴起,有利于史料的刊载、保存。

《宋史》就是元朝在宋朝史官的原始记录的国史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编撰而成。也即基本保留了宋朝历史的原貌。

但是元朝编撰《宋史》的团队并未拘泥于宋朝的官史观点。

例如《宋史》中否定了王安石变法,将变法派吕惠卿、曾布、章敦等人列入奸臣传。而且尊崇道学,首列《道学传》,记载了两宋的道学家,还专列了忠义、孝义、列女三传,宣扬道学思想。

再说元朝编撰《宋史》的团队。

编撰《宋史》的团队中确实有一批汉人。

这批人都是学识渊博之人,其中不乏科举进士以及史学家、文学家、书法家。其中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吕思诚还担任编撰《宋史》的总裁官。

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能选入编撰官史者,必须是效忠于本朝、能站在统治者角度修史的人。

因而,《宋史》编撰团队的汉人都是清一色的元朝官员,有些还是出身于元朝官宦世家。

例如贺惟一高居中书省左丞相,被赐姓蒙古氏,改名为太平,其父贺胜曾任元朝亲军都指挥使;张起岩是元朝名臣,自其高祖开始几代人都是元朝官员;吕思诚官居中书参知政事、御史中丞,其父曾任平定知州。


何况,一般官修史书往往会贬低前朝。

因而,这批人不可能也不敢逢迎百年前的宋朝,站在宋朝立场刻意贬低秦桧。

更重要的是,《宋史》编撰团队有很多蒙元贵族、文士,而且他们文绩卓著,大多通晓汉语、汉文化。

例如有史官斡玉伦徒、泰不华等人,铁木儿塔识、揭傒斯担任总裁官,中书右丞相蔑里乞・脱脱、阿尔拉·阿鲁图先后为都总裁官。

斡玉伦徒以《礼记》举进士,泰不华是右榜进士,揭傒斯专任翰林国史院编修官。铁木儿塔识少时读书颖悟绝人,补国子学诸生。

蔑里乞・脱脱、阿尔拉·阿鲁图是元朝贵族重臣,也是《宋史》的领衔者、把关人。

因此,《宋史》的观点显然代表元朝贵族及统治阶层。那么,《宋史》中对于前朝名臣秦桧的评价,也就是他们的立场和观点。

蒙元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而且是南宋的敌方、死对头。按理说应该会欢迎甚至褒扬秦桧这种人,但是却将其定为奸臣。

可见,在元朝贵族及统治阶层的评判标准中,秦桧就是个罪恶多端的奸臣 !

另外,由于编修《宋史》时值元朝濒临崩溃的前夕,成书时间比较短,因而显得比较粗糙。

因而后世的明、清时期不断有补充、修正之作。但是它们一直并未改变秦桧的“奸臣”之名。

综上可见,无论在宋朝还是元、明、清朝,无论在汉族还在少数民族人民的心目中,秦桧的“奸臣”之名天下共知,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感谢阅读。下次我们继续聊电影《满江红》的相关话题,更多精彩内容,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满江红   史书   宋史   奸佞   贤臣   史官   道学   前朝   奸臣   元朝   宋朝   南宋   官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