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慈禧第一,其实是历史学得不够好 - 《历史的棋局》

一本由不同的历史片段组成的集合,与以往认知中的正史不同,《历史的棋局》这本书为许多广为人知却可能错误的历史进行了纠偏。以小见大、管中窥豹,帮助我们理解和认识真实的历史,像常说的那样,你以为的只是你以为的

书籍最后一章介绍了慈禧与慈安的关系,更好明白这一章所述内容前,先简单聊聊清朝的后妃妃体制。

一、妃制

在清朝,后妃共有8个等级,由高至低依次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其中皇贵妃1、贵妃2、妃4、嫔6,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于东西12宫。

后宫等级森严,有着严格的晋升和选拔制度。帝王选妃,讲究血统纯正,来维持皇室尊严,社会地位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再考虑女子的容貌。清制中明确规定,凡13岁到16岁的满蒙八旗女子,都必须参加阅选。这正是很多影视剧来源,这种制度下,许多姑娘被迫入宫,感受宫内寒凉,与众多后妃向一个男人争宠。


秀女入宫通常封为答应,若为贵人以上,意味其本家十分显贵。了解清后宫选妃体制,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后宫生存中,人与人、与资源的关系。后位不仅代表着身份和尊贵,同时意味着博弈。

二、同治

慈禧17岁入宫后被封为兰贵人,19岁晋升嫔位,21岁封为妃,22岁晋升为贵妃。后代人评价她的后宫之路,都说她的提职速度仿佛坐了火箭,她聪明、有头脑并且很有野心。然而与慈禧同时入宫的慈安,选秀入宫仅半年,就成为了皇后,与慈禧不同,她温柔贤惠、识大体,民间口碑特别好。

在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中,朝代更迭的漫漫长河里,除武则天外,最有权势的女人非慈禧莫属。实际在真正的历史里,慈禧上面始终还有另一个人,那就是慈安皇后。有人认为,如果慈安未早逝,或许东西宫二位太后与恭亲王,能够成为固定铁三角,两位太后则能始终一同垂帘听政。

在大家的印象中,慈禧有超出一般女人的才智且为咸丰诞下皇子,但直到咸丰去世,她仍然低慈安一等,而皇后一生无子却始终稳居后位,可见慈安手段也非泛泛之辈

咸丰弥留之际,为小皇子载淳安排了八大辅臣,为防止辅臣权利太大,同时将御赏、同道堂两枚印章交由慈安和慈禧分别保管。

本意是想辅臣为安排决定朝中大事,但颁布谕旨则必须在头尾分别加盖两枚印章,以免皇权旁落。

聪明的咸丰希望通过此机制形成制衡,但他万没想到,没有印章的谕旨形同废纸,而两宫太后面对不认同的裁定,能做到的也只是拖着不盖章。后来八大辅臣做出让步,同意东西太后垂帘听政。咸丰帝聪明反被聪明误,他选择的顾命大臣均为亲信,而亲信中漏掉了重要的恭亲王奕䜣,事实证明,恭亲王成为后续朝局变化的关键人物。

三、大权在握

至高无上的皇帝,可能从未体验过分权的失落,所以想象不到自己驾崩后,臣子与妃子会为了权利打成什么样。权力面前要么死,要么活,偏偏慈禧又是野心极强的人


大清朝老祖宗传下来的规定,后宫不得干政,作为辅政重臣且党羽众多,慈禧凭借自己的力量十分单薄,所以她拉拢了慈安皇后。作为选秀冠军,咸丰正八经的正室,慈安知书达理且受老百姓喜爱,可惜没有为皇室留下一儿半女。慈安在世时,慈禧对她恭敬有加,即使在两宫同时垂帘打理事务的阶段,慈禧凡事都会与慈安讨论后决定,配合十分默契。

无论慈禧心里怎么想,至少在外人面前她对慈安始终表现得很尊重,两人共同执政的生涯中,仅发生过3次矛盾。后来,慈安早逝,将慈禧推上了风口浪尖,世人多猜测她的死与慈禧有关系,不过根据《翁同龢日记》记录推测,慈安可能患有心脏类疾病。况且,她手中有曾国藩、李鸿章等王牌,慈禧没有胆量贸然撼动正宫的位置。

不过,是非成败转头空,真相到底怎样,只有当事人最了解。

说到底,历史就好像一盘棋,当局者痴,旁观者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咸丰   慈禧   后妃   历史   棋局   贵妃   后宫   太后   印章   贵人   皇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