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厂商集体放弃,为什么屏下相机无法普及?4个原因过于真实

智能手机的“形态”之所以往全面屏发展,是因为要解决一个痛点:人们对大屏幕的需求,和方便携带之间的矛盾。因此,不改变手机的便携性,只提升手机正面的“屏占比”,就成为了手机厂商共同追求的目标。

在刚开始的时候,为了提升屏占比的数据,手机厂商什么五花八门的路数都想得出来。从宽下巴刘海屏到水滴屏,从机械式滑盖到升降式前置相机,从挖孔屏到屏下相机。这就好比是一场考试,人人都想拿“最高分”,至于分数能不能代表用户体验,那根本就不重要。

这么些年来,手机屏占比一步步从83%左右,提升到了95%以上。距离100%屏占比,似乎只剩下一个问题:怎么隐藏前置相机。而就在这个时候,我们突然发现:手机厂商几乎集体放弃了屏下相机,而是选择了挖孔屏。

你会发现,2023年的旗舰手机,不管是iPhone 14 Pro,还是小米13、魅族20、一加11,各大厂商都无一例外选择了挖孔屏。至于前两年被吹得火热的屏下相机技术,却没有成为市场的主流选择。

而在此之前,各路大V几乎一致认为:屏下相机是手机发展的必然趋势。事实证明,当时的预测还是过于乐观了。问题来了,为什么手机厂商几乎集体放弃了屏下相机?4个原因过于真实。

1,屏下相机解决的不是关键痛点。和挖孔屏比起来,屏下相机解决了什么问题?答案脱口而出:在不牺牲前置相机,不增加重量,不增加机械结构复杂性这3个前提下,实现100%的全面屏。不过,消费者确实希望有一块完整的屏幕,但是需求并不迫切——屏幕多一个孔,和少一个孔,在实际使用中没有本质的区别。

2,屏下相机有一个难点无法解决。相机成像的原理是cmos接收光线,既然是内置在屏幕下方,那对屏幕的透光率必然有要求。但是OLED在发光状态下无法做得透明,因此只能通过抠像素、调整像素排列,来让屏下相机可以勉强工作。但不管是用什么办法,屏下相机一定会降低前置相机的成像效果——在这个全民自媒体的时代,牺牲手机的影像性能,是很难被接受的。

3,屏下相机诞生的前提,是用户对现状感到不满。比如iPhone X面世的时候,刘海屏被普遍认为是残缺的屏幕,三星甚至特地拍了个宣传片来嘲讽。但是在2023年,你会发现,消费者普遍接受了打孔屏。这里谈谈我自己的观点,说实话,挖孔屏可以不算是“异型屏”,因为它只是在完整的屏幕上,给前置相机留了一个小孔,没有人会觉得它是多余的。

4,全球的手机销量都在下滑,消费者越来越不爱换手机,手机厂商普遍选择了战略收缩,不愿意把预算花在前途未卜的黑科技上,而是把重点放在了2K-3K的中端机上。一加在2023年重回性价比路线,就是个非常明显的信号。既然现阶段手机厂商的主要战场是中端而非高端,高成本、低收益、有代价的屏下相机技术,还有用武之地吗?

以上4个,就是屏下相机技术无法普及的原因。简单来说,屏下相机技术是“卷到极致”的产物,不仅投入高,而且低回报,并且还会牺牲影像体验。既然打孔屏已经被大众普遍接受,手机厂商就没有必要在它上面花太多精力。

关于屏下相机技术,你认为它会就此沉寂下去,还是过两年会卷土重来?欢迎分享你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三星   手机厂商   集体   相机   影像   牺牲   屏幕   消费者   原因   真实   手机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