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荡好力与人比试举鼎,折胫而亡,一国之君当真如此浅薄?

赢荡,秦国君主,号秦武王,在位仅四年便死于非命。其人自幼天生神力,魁梧壮硕,好力尚武,因与人比试举鼎折断胫骨而亡。赢荡应此举一直被人诟病,堂堂一国之君,当真如此轻率么?真的是个莽夫?

图片来自网络

攘外安内,大行尚武之风。

赢荡即位之初,内有党争不断、义渠、丹、梨叩关、巴蜀内乱;外有列国虎视眈眈。面对如此局面,赢荡采取“先外后内、携越夹楚、联齐制魏”的外交策略,初步解除了外患。而后,驱逐张仪,设左右丞相分臣权、强王权,剑指巴蜀。平定巴蜀之乱后,出兵义渠、丹、梨,最终使其臣服。同时,在军中任用有能力的勇武之人为将,大行尚武之风,大大增强了军队的战力。从这些手段和措施,我们能看出赢荡不仅勇武,而且也胸有谋略。

图片来自网络

壮志未酬,年少而亡

秦国历代君主都未能实现“兵出三川(宜阳)”的目标。赢荡稳定了内部,又逢秦军兵锋正盛之时,也是立下了:“欲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乎?”的目标。赢荡如此雄心壮志,谁还能说他是莽夫?

赢荡接受了左丞相甘茂的建议,联魏攻韩。攻占了包括宜阳等在内的很多中原腹地城池,实现了秦国历代君主“兵出三川”的夙愿。而后,赢荡以右丞相樗里疾为先锋,率领军队到了周王朝所的都城所在——洛邑(洛阳)。他自己则是直奔周王朝太庙所放得九鼎而去,而且举“雍州鼎”力竭,被掉下来的鼎砸断了胫骨,当夜就死了,时年23岁。

图片来自网络

使命担当,不容推卸

当时周王朝虽然衰落,可名头上仍是“天下共主”。赢荡身为诸侯王不去朝见周天子,反而是去举象征“天下”的九鼎,其称霸天下的野心不言而喻。

我认为赢荡大智若愚,因为他知道举鼎的意义:他代表的是秦国,他举鼎则是展示秦国问鼎天下的志向,也是对列国态度的试探。列国的态度,将决定这统一天下的第一步怎么走、何时走。他很明白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知道别人代替不了他,必须亲自去做的,只是未曾想到是这个结果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宜阳   秦国   王朝   莽夫   胫骨   勇武   列国   丞相   君主   浅薄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