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瞧不上中医,来看看在宋代当个医官,要求到底有多高?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众所周知,宋朝在整个封建王朝之中,都是影响极为深远的一个王朝。在这一时期,各项政治制度都得到了完善,医官管理制度也是其中之一。宋朝的医官同样属于一种官职,他们都是受到了中央政府的任命,在医疗机构任职的医务人员

陈桥兵变

其实早在宋朝以前,各个王朝同样有着医务人员。但当时并没有对这一群体进行一个完善的管理。等到宋朝时,不管是经济,还是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因此这种情况下,也为宋朝医官管理制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并且,宋代的这种管理制度,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从选拔开始一直,到任用都有着完善的规定。

一、准备就绪的背景:各领域在同步提升

在赵匡胤成功发动了陈桥兵变之后,整个宋朝就建立了。宋朝吸取了前朝的经验教训,因此所采用的就是文官统治。宋太祖加强了对于中央集权的掌控力度,想要凭借这种方式来消除威胁皇权的一切因素。为了能够更好的实行这一统治,宋朝在各个领域,都建立起了一系列的制度。这其中,就包括了医官的管理制度。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之中记载:

“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纪律已定,物已有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

宋朝官员

宋朝时在土地方面实行了土地私有制,这就意味着土地买卖自由。即便是民间百姓也可以进行土地兼并,这样一来带动了整个宋王朝的经济发展经济足够繁荣了,这也为宋朝的医官制度发展奠定了基础,整个的医官管理制度相当的详备。

包括南宋时期,整个王朝的经济重心也集中在南方地区。南方地区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历史基础,都相当有利于王朝的发展。在这样的基础之下,宋朝的人口数量得到了明显的增加。这样一来学医的人数也明显增加了,同样促进了宋朝医学的发展。

再一个就是前面有提到过,宋太祖建国之后所奉行的是文人统治,文人进行统治的思想大都是遵循仁政的思想,自然也就认为,医学也是这一统治思想内部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毫不夸张的说,宋朝的统治阶层对于医学的态度,就是相当宽容和支持的

学医过程

除了官员支持医学的发展以外,宋朝的统治者同样支持医学的发展,甚至将医学作为仁政策略的重要一环,给予了极大的重视。这些政治上的思想,都促进了宋朝医官制度的发展。从政治制度上看,宋朝延续了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这就意味着各个政治部门之间是互相独立的,也是权力制衡的。

同时,宋朝在选拔官员上面,也是继续实行科举制度。这样的选拔制度相对来说要公平许多,也能够让许多身怀才能但是出身平平的人,都能有机会进入社会的高层。这种社会阶级流动制度,同样为医官管理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赵匡胤

宋朝时的法律系统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完备的了,主要是由律,敕,格,式,指挥等多个形式组成。在这一基础之上,统治者便安排将医官管理制度写入法律系统之中,这为整个王朝的管理制度提供了相关的指导原则。

宋代的医官制度相较于前朝来说极其的完善,而且随着医官群体的数量越来越大,这些医官也是分属于不同的机构,同样有着不同的职责。

二、职责多样:分设不同的医官机构

宋朝的医官管理机构,随着王朝的发展也在逐步的完善。像最开始时,主要就是指翰林医官院,这是管理医官的各个方面的一个机构。除此之外,宋朝的医官管理制度之中,还包含着药政管理机构。这一机构顾名思义,就是指的管理药物的机构。

医官讨论

当然了,对于医官来说,肯定不能固守己见,必须要持续的进行学习,这个时候在整个的管理系统之中,就还包含着医官的教育机构,像太医署,太医局,这些都是由中央建立的地方医学教育机构。

宋朝的医官并不单单只是去救治病人,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其他的职责,这些都是在前朝医官职责的基础上逐步拓展得来的。前面已经提到了,宋代的医官也是属于政府的官员,自然属于政府的官员,那么势必就需要承担一定的公共事务。

宋朝时期频繁的爆发疫情,这些疫情对于整个宋朝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个时候医官就需要按照政府的安排去进行疫情防控。

官员出行

封建王朝的发展力是有限的,肯定是不能和现在相比,医疗水平也是如此。为了能够更好的治疗各种疾病,宋朝的医官需要进行医书的编校。一方面,需要将新研制的医学成就编写入书籍。另一方面,还需要对于书籍之中,已经涉及到的相关错误内容进行修正。

尤其是宋朝时印刷还没有大范围的流行,这种情况下,许多医书还是依靠着手写。这样一来,很多内容都会在传抄的过程中出现错误。这些内容的修正,在宋朝就都是医官的任务了。

不过医官毕竟还是医生,所以最主要的职能肯定还是救治病人。宋朝诊治的对象相当的广泛,除了皇亲贵族之外,各种将士都需要医官去救治。

不仅如此,对于朝廷来说,必须要培养源源不断的医官,这个时候老医官还需要承担起为新医官传授医学的任务。中央政府会设置不少的医学教育机构,然后安排经验老练的医师去进行授课。

官员聚会

《宋会要辑稿》之中记载:

“国子监于翰林院选能讲说医书三,五人为医师,于武成王庙讲说《素问》《难经》等文字,召京城习学生徒听学”。

和前朝相比,也就是和隋唐两朝相比,宋朝医官的地位明显得到了提高。甚至宋朝时不少手握重权的官员,都是精通医学的。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医官在整个王朝之中的作用,宋朝时专门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这些管理制度也是相当完善,涉及到了方方面面。

三、管理得当:经考核影响升迁

对于宋代的医官来说,医官的教育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宋朝政府相当注重对于医官的教育,甚至将这一教育纳入到官方的教育内容之中。从宋朝建立之初就设立了太医署,只不过因为前朝的影响,所以最初医官是相当缺乏的,这个时候政府就会专门从民间征召医者。

宋朝时对于医学生的教育同样是分系统的,有学习针灸的,有学习医药的。先是组织这些医学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当理论知识掌握到一定的水平之后,然后再带领这些学生进行专门的实践,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临床实践”。

民间医者

不光是中央设有专门的医官教育机构,在地方上同样有这些教育机构。光是宋初教授出的学生数量就达近百万,而且会从其中挑选一些水平较高的进入翰林医官院。

宋朝时对于医官的要求相当严格,不再像前朝那样,有着一知半解的人都可以进入太医暑任职,法律之中明确规定只有经受过专业的医学教育的人才能够到翰林医官院任职。

当然,光是经受过专业的医学教育还不足够。宋朝时,医官在入太医局或者说是太医暑之前,都会有一个专门的入学考试,只有考试合格了才能够得到正式的职务。包括后期这些医官的升迁,都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考试。

等到了宋仁宗时期,范仲淹给皇帝提出了相关的建议,认为中央医学的教育必须更加的权威化、专业化。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宋朝就建立了专门的比试法。慢慢地,这一比试法逐渐的成制度化发展了。通过这一选拔的医官就能够进入翰林院,也就是最高层级的医官机构。

宋朝医馆

《乐全集卷》之中记载:

“诸科医人补充太医署学生者,听读方书,习学医道,侯及三年,本寺奏乞差官考试,艺业精熟入高等者,具名闻奏,送翰林院安排”。

宋代的医官还必须要定期的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和日常的表现对医官进行奖惩。一般来说,对于医官的奖励主要是升迁。也就是说只要通过考核就能够提高自己的品阶,甚至考核结果特别优秀的时候,在升迁的过程之中可以免试。

当然了,如果说在考核之中不合格的话,那么也会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样一来,既能够教育犯错误者,同时也能够在整个医官界之中引以为戒。

官员觐见

结语:

宋朝的医官管理制度,既继承了前朝制度的相关内容,同时还在这个基础之上有所创新。毫不夸张的说,宋朝时期的医官管理制度,已经形成了一种系统化的管理格局。

这种管理制度的完善,也推动了医官的地位。即便是底层市民,也有机会进入到仕途之中。这种管理系统,对于整个王朝的发展来说,也是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协助整个王朝稳定的运转

参考文献: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宋会要辑稿》

《乐全集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翰林院   宋代   王朝   前朝   宋朝   太医   管理制度   官员   中医   医学   机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