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上发展起来的王朝:元朝和买、拘括马匹的出现有什么影响?

#头条创作挑战赛#

蒙古民族被称为是“马背上的民族”。马,对于蒙古民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元代文人郑介夫曾说:“古今立国,未尝怠于马政,盖以边庭守战之备,马不可缺,而车辇出入,百官拥从,及檄书交驰,邮传叠发,尤不可一日无也。”

元朝从建立以来,就没有设立明确的牧监养马制度。然而,蒙古军横扫欧亚,连年征战,马匹的需求量和损失量都极大。朝廷没有牧监养马的制度使马匹短缺成为元朝军队的常态。

在元朝,朝廷会在遇上战争的时候向民间和买、拘括马匹,其中,和买是政府出钱买马,而拘括相当于强制征收百姓的马匹。

和买、拘括马匹的出现与发展

最早和买,拘括马匹的现象出现在蒙古灭金之后。

随着蒙古民族统治区域的不断扩张,以及蒙古军队战争频率的增加,马匹的需求量和损失量都在上升。为了解决军队当中马匹缺失的问题,窝阔台准备在汉族地区拘括马匹。

但是,耶律楚材却制止了窝阔台的想法。最主要的原因是,汉族地区尤其是南方地区很难满足蒙古军队的需求。汉人养出来的马匹大多用于生产而非战争,再加上南北方气候差异大,南方马匹往往很难适应北方气候。

和买、拘括马匹的频繁出现是在元世祖时期。忽必烈彻底结束了流亡的南宋政权,成为中国大地上的统治者,元朝政府开始在全国各地和买、拘括马匹。拘括的政策比较强硬,基本上就是政府强行征用民间的马匹。

根据史料记载:“圣旨到日,仰于本路和买騬马一万疋,除出征官员并正军征行马疋及上赴朝廷人所骑马外,但有騬马,拘收见数......”和买相对缓和,政府出钱向民间购买。

在朝廷马匹数量短缺的特殊时期,政府所有的官钱全部可以用来和买马匹。《大元马政记》中记载:“和买价银,于本路系官不问是何银内,即便支给”。

和买,拘括马匹先在北方开始,南宋政权覆灭之后才在南方出现。江南地区第一次出现拘括马匹是在至元二十四年(1287),被征收马匹的大多为寺院道观。

寺院道观成为主要拘括对象的原因竟然是,时任江南释教都总统的杨琏真迦觉得,和尚和道士平时根本没机会用到马。

《大元马政记》中记载:“杨总统奏:‘汉地和尚、也里可温、先生、答失蛮有马者,已行拘括;江南者未刷。僧、道坐寺观中,何用马?’令杨总统与差去官一同拘刷,交付江淮省,送镇南王位下,以其数闻。”

到了元朝中期,拘括马匹的原因大多都是军队出征,大量马匹损失,需求量上涨。

根据《元史》记载,元贞元年(1295),“命曷伯、撒里蛮、孛来将探马赤军万人出征,听诸王出伯节度。......以探马赤军出征,马不足,诏除军民官吏所乘,凡有马者尽括之 ”。

往往战争程度越激烈,和买、拘括马匹的数量越多。元朝统治混乱,尤其是到了中后期,不断出现王室叛乱的现象。与此同时,皇室成员之间内斗加剧,政权不稳。

再加上元朝对汉人的严苛政策,越来越多的人对当朝政府感到不满,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朝廷为了镇压各地的起义和叛乱,对马匹的需求量再度增加,和买、拘括马匹不减反增。

元朝

和买、拘括马匹的社会影响

和买、拘括马匹给元朝社会带来深刻且广泛的矛盾,渗透到了元朝社会的每个角落。

元朝官府和买、拘括马匹的范围越来越广,涉及到元朝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就连道士、和尚也不能幸免。

无论民间对和买、拘括马匹政策怨声有多大,官府就是对其视而不见。百姓挤压许久的矛盾无处发泄,官民关系紧张,社会矛盾加剧。

元朝

从短时间来看,和买、拘括马匹对社会的稳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朝廷和买、拘括来的马匹绝大部分是用来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行,例如填补军队马匹缺口,补充站赤马匹,保证国家交通网络正常运行。在一些国家特殊时期,和买、拘括马匹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稳定的必然选择。

除此之外,和买、拘括马匹对于蒙古统治者维护上层社会(即蒙古族)稳定也起到了一定作用。统治者将拘括来的马匹作为皇家恩典,救济蒙古军民。《元史》中写道:“括马三万匹,给蒙古流民,遣还其部”。

救济蒙古军民只是元朝统治者竖立的一个典型,表面展现皇家恩典,实际上是收拢蒙古族的贵族,巩固了蒙古民族的统治地位。

蒙古军队

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和买、拘括马匹的政策肯定是弊大于利。

首先,这项政策会恶化官民关系,助长贪腐风气。不论是和买还是拘括,从本质上来讲,都是元朝统治者对百姓的一种压迫手段。

虽然名义上来看,和买是政府出钱向民间购买马匹,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负责官员要么是给极少的银钱,远远低于市场价格;要么干脆就不给钱,将和买马匹的钱占为己有。

官员在和买、拘括马匹的过程中徇私舞弊,贪污受贿的现象屡见不鲜。官员在和买马匹的时候,变和买为拘括,贪污经费,大量原本用于和买马匹的钱流入官员的口袋里。

不少百姓为了减少自己被朝廷拘括马匹,花钱讨好办事官员。当然,就算百姓不出钱贿赂,很多官员自己也不会放过这个对百姓敲诈勒索的好时机。元朝官场形成了一个:百姓行贿不堪压榨,下级乡司不堪负重,上级机构毫不知情的景象。

《元典章刑部》中记载过,济宁路单父县达鲁花赤忽哥在和买马匹的时候,欺瞒上级,克扣下和买的费用,又对下级乡司施威,收取钱财。

名为和买,实为拘括的例子不在少数,贪腐之风盛行,这是官民关系一度恶化。

长此以往,元朝百姓叫苦不迭。百姓们为了减少损失,只能想方设法将自家的马匹藏匿,以免被官府发现。

针对遏制百姓藏马的现象,元朝政府不但不进行反思,反而选择用更加简单粗暴的手段去解决,那就是下发文件,明令禁止藏马。

在元朝,百姓蓄意隐藏马匹,那马匹去交换东西,买卖马匹都是违法的。一旦被人发现,举报给官府,要被处以杖刑一百七十下。帮助他人买卖、隐藏,交易马匹同样违法,被官府发现之后也要处以杖刑一百七十下。

同时,元朝法律还鼓励百姓检举揭发买卖、藏匿、抵押马匹的行为,检举揭发的人会得到一定的赏银。

即使是在如此严厉的惩罚之下,仍然有不少百姓冒着风险藏马。一时间,元朝百姓都人心惶惶,官民关系再度恶化。

许多百姓为了避免自己家的马被朝廷拘括,宁可忍痛提前将马杀掉,至少还能留得马的全尸。

压榨百姓的和买、拘括马匹政策严重影响了元朝民间的养马事业,从而影响官府用马,进而影响国家正常运行,以此形成恶性循环。

元朝百姓害怕官府的权势,逐渐不再敢养马。时间一长,民间马匹数量大大减少,官府拘括到的马匹数量大不如前。但是,蒙古军骑兵一直在四处征战,扩大元朝的疆域。元朝政府对马匹的需求量并没有减少。

官府为了和以前一样保证朝廷马匹需求量,只能加大力度搜刮百姓的马匹,百姓自然更加不愿意养马,以此形成恶性循环。

有官员发现了这个问题,向皇帝上书到:“今民间皆畏惮,不敢养马,延以岁月,民马已稀。万一国家急欲用马,何从而得?”

可惜的是,元朝统治者一直没能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民间产业受到影响,其中交通运输业和农业最严重。

民间养马数量减少,相关马的产业都会受到冲击,最先收到影响的就是交通运输行业。马,作为古代最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之一,承担起了大部分交通和运输的工作。

从官府角度来看,和买、拘括马匹数量减少,站赤马匹缺口难以填满,站赤正常工作难以正常进行。站赤就是元朝的驿站,是元朝官方的交通网络节点,官府信息传递,货物运输全要依靠站赤。

从百姓角度来说,缺少马匹,首先出行就会受到影响。再其次,民间的交通运输,货物传送也要被限制。

除了交通运输行业,农业遭到的损失也不容忽视。

汉人民间养马,大多用来进行农业生产,马匹数量减少,百姓的耕种效率降低。元朝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收到阻碍。

显然,拘括马匹的政策只适合用来在非常时期应急使用,根本不适合长时间使用。元朝统治者反其道而行之,大规模,长时间的拘括马匹。

而和买马匹,又对相关办事官员的道德有着较高的要求。元朝政府没能设立完善成熟的检查机制,忽略百姓的心声,社会矛盾加深,社会发展受到影响是必然的结果。

蒙古军队

虽然,蒙古统治者从草原走入中原,将政治中心设立在了汉地,但是他们却并没有真正打破草原与中原地区文化之间的隔阂,没有建立起合适中原的政策。

和买、拘括马匹的政策只是元朝政治的一部分,但是窥一斑而知全豹,元朝始终也没有真正的适应了解中原,这也是元朝快速短暂的原因之一。


参考资料

《元朝和买、拘括马匹及其社会影响》《元朝马政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元朝   马匹   蒙古   王朝   马背   官府   统治者   朝廷   需求量   军队   官员   民间   数量   百姓   政策   政府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