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官员70退休,能否退休皇帝决定,有官员3次上书退休却被驳回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在古代早些时候,官员到年纪不干了,称之为“致仕”,而不叫“退休”。孔子认为,社会的特征是“老了有依靠,国家重用壮年之人,年幼的时候能学一技之长,孤独老人疾病都有保障”,即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保障。中国如今的养老制度,因城乡二元体制而有很大差别。而在唐朝时期,养老的基本差别不在于城乡,而是官民待遇不同

现在我们的养老方针也是从古到今逐渐演变,使得制度更加的完善。在盛世唐朝,官员“退休”具体是怎样的制度呢?“退休”后有什么样的特殊待遇吗?

一、 唐朝官员退休条件

“退休”一词最早出现于唐朝时期,也是唐朝将之前的制度进行更改和进一步的完善。

年龄与健康是官员退休首先考虑的条件,正常情况下,年龄越大,健康状况越差,往往出现精力衰耗、体弱多疾等问题,因此到了一定的年龄,官员就应该退休。

1.年满70岁:这是常见的退休方式,早在《礼记》中就有记载:"大夫七十而致事",明确了"七十致仕"这一年龄条件,也是考虑到顺应自然。唐代继承了这一规定:"旧制,年七十上应致仕",一般情况下,六品以下中低级官员往往遵循这一规定,基本没有例外。

如还未年满70岁的年纪,但长相显老的,也是需要致仕的。唐朝对于官员退休也是比较灵活的,视其身体状况,年龄、身体、功绩,可提前或者延后退休。根据《唐书》和《资治通鉴》所记,唐朝官员大多都不是在70周岁退休,基本都是提前或者延后,但大多朝中要员都是年满七十就退休。

“诸职事官,七十听致仕。五品以上上表,六品以下申省奏闻。”

2.伤病缠身,不适继续效力。官员如果因身体不适,染上疾病或因伤病等原因,可以申请提前退休。这种一般以武将居多,因为常年征战奔波,难免会有伤痛在身。

二、唐朝办理退休手续

官员年满七十,应该要退休,五品以上的官员,要上书申请,最终由皇帝亲自直接处理。

《唐六典》曰:"凡下之所达上,其制亦有六,曰:表、状、葵、启、牒、辞"

六品以下的官员退休,则由所属机构尚书省签发处理,再由宰相们进行商议,拟定初步意见,但最终仍是由皇帝裁决,不过由于皇帝国务繁忙,一般这种退休文书都是会草草批阅同意的。

多数官员可能一次上书退休就能得到批准。如贞观八年,李靖此时只有64岁,并没有到70退休的法定年龄,但他仍然递交了退休文书,而唐太宗李世民,也没有做过多的挽留,反而十分爽快的批准了,并且向朝廷官员表扬李靖,称赞他进退有度。

"朕观自古已来,身居富贵,能知止足者甚少。不问愚智,莫能自知,才虽不堪,强欲居职,纵有疾病,犹自勉强。公能识达大体,深足可嘉,朕今非直成公雅志,欲公为一代楷模"

但也有少数官员,或者德高位重,或者君王青睐,多次请辞都无法退休。比如唐文宗时期,裴度自称年高多病,三次上书申请退休,但都没有得到批准,文宗“不允辞官之请,并恩礼弥厚",想退休而不得,不知是何种感想。

三、唐朝官员退休福利

唐朝“以孝治天下”,其核心就是养老,对于高龄老人,朝廷会有一系列的养老政策,家中有80岁老人,给“侍丁”一人,家中有90岁老人,朝廷允许侍丁二人。百岁的侍丁三人。侍丁在唐朝是一种身份,表示不再为朝廷服务,对朝堂而言,以放弃国家利益为前提,更好的推行孝道,让养老更为保障。百姓的养老尚且如此,更何况官员。与百姓不同的,官员是朝廷的中流砥柱,唐朝官员一旦退休,待遇自然是不同,根据官员职位不同,等级不同,所享受的待遇规定也是不同。

唐朝对于官员退休,也有自己的一套安置政策。分官阶及政绩不同,政策也是不同。

其中一个是赠予官位

官阶是衡量一个官员地位高低、权力大小的重要标准,同时它还与官员享受待遇多少紧密相连。官员退休后,因为丧失了政治权利,作为补偿,朝廷会赠予退休官员一定的官阶,用以彰显其致仕前拥有的名誉和地位,一定程度上维系其曾享受的政治经济待遇,不致让退休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在官员致仕赠予官阶上,唐朝廷一般会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本官致仕。本官致仕,官员退休维持在任时的职事官或散官官职与官阶不变,并以之作为退休的赠官。在官员未违背礼制、犯政治过失的情况下,本官致仕是较为正常和常见的一种官阶赠予方式。但特殊情况下,本官致仕会以勒令致仕的形式,成为皇帝或权臣迁移或打击官员的一种政治手段,用以相对体面地让受打击者离开政坛。

2.加散官。官阶致仕加散官官阶致仕,即以官员致仕前所任职事官官阶为基础,致仕时授予同等地位散官,或者授高一阶或者几阶散官的情形。在唐代前期,散官阶对于官员来说意义重大,它是官员区分级别高低、享受政治待遇的重要标准。因此加散官官阶致仕,也是提高官员致仕后所享待遇、使其安度晚年的一种手段。

其二是对国家有特别贡献的退休臣子,是会将自己的俸禄作为“养老金”。五品以上的官员,只可得原先俸禄的一半;五品以下的官员,会有土地。从一品到九品的所有官员,都有永业田地给予,土地是可以传后代子孙的。这样五品以下的退休官员,虽然没有养老金,但仍可以获得一部分田地带来的收入,来保障其生活。

官员除了这些待遇之外,还针对所有的唐朝致仕官员,在法律上享有一些特殊待遇,在唐朝为官,不管你是什么品级,只要到了退休的年纪,最低能保障生活,多少还有点财政收入。

结语

唐朝时期,官员退休制度得到更加完善,以及进一步的具体实施。也是之前朝代所没有的,更是盛世唐朝的一种兴盛体现。如何确保官员退休后正常生活,不致陷入贫困交加的境地,同时让在职官员打消顾虑,安心工作,唐朝对此进行了探索和补充。

在继承前代致仕制度的基础上,唐廷又有所发展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官员致仕待遇,逐渐形成了囊括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生活待遇、身后待遇在内的一整套官员致仕待遇体系。从而将中国古代退休制度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为后世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本,如宋代政治制度,便多继承自唐代中后期的一系列变革,致仕制度亦不例外。

参考文献:

《旧唐书》

《唐令》

《资治通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唐朝   官员   皇帝   致仕   官阶   朝廷   唐代   待遇   年龄   制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