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时期人口增长6倍,为了控制人口,这些省溺婴、堕胎、绝育!

在古代封建社会,人口的多少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强盛的关键因素。


为什么呢?


因为古代劳动生产率低,财富的积累主要来自人工劳作,人越多生产的东西就越多,社会就越有钱;

因为古代要打仗,打仗需要人口,人越多在打仗时越占优势;

因为古代要收税,人口越多工作的人就越多,国家才会越来越有钱······

基于这些原因,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十分注重人口的增长,推行了很多增长人口的措施。比如我们印象中比较繁荣强盛的汉朝和唐朝:


汉朝在建立之前,曾爆发过长时间的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这些战争让人口从2000多万减少到1300万人,国内田地无人耕种,汉朝急需增加人口种地,增加粮食,增加收入。


所以刘邦登基之后,规定:15岁女性必须嫁人,否则超过15岁,每月多收120钱的税收,直到结婚为止;除此之外女性只要生育,家庭就能免掉2年的赋税。

120钱是一个什么概念呢?120钱在西汉初期可以买一百五十斤米。如果按照一人一天两斤米的量来算,能吃75天,这在古代可是很大一笔钱了,很多家庭都负担不起,所以选择了早早结婚生子。


再说唐朝,唐朝在建立之前,因为隋炀帝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修建大运河、发动高句丽战争,导致人口锐减严重。所以唐朝建立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加人口:


·物质奖励,对于生育的夫妻两人,国家采取物质奖励的政策。

·降低结婚年龄,男生15岁,女生13岁就可以谈婚论嫁了。

·释放宫女回家嫁人,设立专门的机构抚养被遗弃的婴幼儿等等······


从这些情况,我们都可以知道,基本每个朝代都是在采取措施增长人口。但有一个朝代比较例外,这个朝代人口增长了3倍,最高时已经超过4亿人,但是却让皇帝头疼不已,这个朝代就是——清朝乾隆时期。

其实清朝一开始人口也不多,清朝初期的时候也仅仅只有七千多万人,那清朝的皇帝是采取了什么措施,在几百年内将人口增加到4亿人?又是什么原因让乾隆皇帝从增长人口变成了遏制人口?


第一是因为清朝的社会环境稳定。由于清朝采取闭关锁国、休养生息的政策,基本没有外敌,唯一的外敌就是关外的蒙古,但是通过联姻的方式都解决了,内部都是一些小规模平乱战争,对百姓的影响较小。


在这种安定的、没有战火的日子里,百姓的生育意愿也提高了。


另一个原因是政策因素,清朝一开始交税是按照人头来的,也就是说你家有多少人就要交多少份税,这对本就不富裕的农民家庭来说,肯定不愿意多生孩子多交钱。


但后来为了增加人口,康熙颁布了“永不加税”的政策,意思是家里新增的人口不再收税,只按照原本的人口来进行收税。雍正皇帝上位后,又将这一政策改了改,变成了“摊丁入亩”。“摊丁入亩”的意思是按照农民所拥有的土地来交税,不再按照家里有几口人来交税了。这种政策让人口和税收不再挂钩,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生育观念。


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粮食,清朝的时候,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世界已经开启了全球化时代,虽然清朝实行了闭关锁国,但还是有一些新的农作物传进来,比如番薯和土豆。

大家都知道民以食为天,在这些农作物没有传进来之前,农民可食用的农作物基本都是大米,产量低价格贵,很多人吃不饱自然是不愿意多生孩子的。但是番薯和土豆传进来以后,它比普通的五谷更加抗病抗灾还顶饱,所以有了这两种粮食以后,大大降低了人们饿死的概率,大家生育的意愿也提高了。


当然,还有一些影响比较小的原因:比如清朝入关以后,带来了大量现在东北地区的人民,这些人也算做了新增人口,比如人们延续香火的观念提升等等。


在这些措施的共同影响下,在几辈人的努力下,清朝乾隆时期的人口达到古代历史巅峰——4亿人口。


但这并没有让乾隆喜出望外,反而愁坏了乾隆。


因为人口虽然增加了,但是粮食没有增加,土地没有增加,当粮食和土地跟不上人口的增长,人们没有土地没有收入,吃不饱穿不暖,离起义叛乱也就不远了。


虽然乾隆也采取了一些列措施来增加土地、增加农作物产量,但这次人口数量的增加数量是史无前例的,所以一系列措施也不只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


皇帝的办法行不通,一些江浙地区的富人阶级就开始动了歪心思,因为他们的思想比较超强,觉得人口的增加会降低他们的生活水准,所以不敢省,也不愿意省。于是想了一些可以快速控制人口增加的高招——比如溺女婴、堕胎、绝育。

我们先来说一说溺婴。其实溺婴现象各个朝代都有,只是不同的朝代,溺婴数量、溺婴性别不一样。比如在战乱的战国时期,生了儿子去当兵,会得到很多好处,所以溺女婴的较多,但在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的汉代,因为男婴三岁之后会被收人头税,所以溺男婴的比较多。


而在人口激增的清朝,因为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再加上宋朝以后,有厚嫁为荣的观念,如果女子的嫁妆很少,会受到男方的耻笑,甚至公公婆婆会薄待新媳妇,一些家庭如果要凑嫁妆,只能卖房卖地,甚至去借高利贷。


很多家庭都不愿意被嫁妆所累,所以溺女婴的现象尤其严重,特别是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山西等地方。


根据史料记载,在福建地区,基本所有的贫苦人家,只要生下女儿就会直接溺死,就算是江西地区的中等家庭,一般也只敢留下一两个女儿,多余的还是会全部溺死。在湖南地区,要是哪一家人养了三个女儿,就会被别人当成大户人家。


这些省份不仅溺婴的数量非常多,手段也非常残忍,常用的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是在孩子出生之后,接生婆看见是女婴就直接问主人是否需要溺死,主人一旦同意,接生婆就会直接把孩子的头按进水里,等到孩子没有反应了再捞出。

第二种是在孩子出生后,接生婆直接用胎盘胞衣盖住孩子的嘴巴和鼻子,不让他呼吸,最终窒息而亡。

不管是哪种方式,在我们现在看来,都显得十分残忍,可是在清朝时期,使用这些残忍方式溺婴的现象却十分普遍,尤其是福建、浙江、江西、山西等地方更为严重,至于严重到什么程度,我们可以结合史料记载分析一番。

这两种方式都非常残忍,但是在清朝却非常普遍,没有人管。衙门迫于人口增长的压力,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百姓迫于生计的压力,违背自己的良心。


当然,除了溺女婴的方式,也有一些人从源头上解决人口问题,选择堕胎或绝育。


在清朝,百姓常用的堕胎或绝育的方法有几种:


最方便最便宜的方法是延长哺乳期,因为哺乳期的女性一般在半年到一年内不会排卵和受孕,所以会通过延长哺乳期控制生育。但这种方式,对孩子和母亲都不利,孩子会因为年龄太大,乳汁满足不了孩子的营养;而目前则可能因为延长哺乳期永远失去生殖能力。

第二种常见的方式是通过食用某些食物或药物来控制生育,比如食用棉花种籽榨出来的油,具有抑制男子生育功能的作用,再加上棉籽油的价格便宜,也成了一些稍微富裕一点的家庭的选择。


当然,还有比较残忍的方式,比如通过破坏男女的生殖机能达到避孕或绝育的目的,对付男子的通常称为阉割,对付女子的则称为幽闭。但是民间私行阉割和幽闭是违法的,所以这种办法的使用在民间并不多见。


虽然这些方法对控制人口确实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都是千千万万个未出生的孩子的冤魂换来的结果,用未出生的孩子来换取一定时期的安稳,真的值得吗?或许这个时代的我们并没有话语权,也不能改变什么了,但纵观各个朝代,好像孩子都是被赋予了“责任”,因为打仗缺人,所以要多生,因为粮食不够,所以要少生。因为种种原因,我们的生育往往是被动的不可控的,但现在环境更好了,更稳定了,我想我们每个人:

·都应该有选择是否生育的自由

·都应该有判断是否该生的能力

·都应该有选择生育之后的担当

毕竟孩子不是附属品,父母更不是生育的机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乾隆   人口   哺乳期   女婴   朝代   清朝   粮食   时期   方式   孩子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