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几十年的梦魇:杀了一个朱三太子,却有杀不完的朱三太子

1644年,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明朝灭亡。又有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清朝正式入住中原,开始了大清的统治之路。

在清初之时,清朝的统治并不是那么稳固的。先是顺治时期,有着南明朝廷,晋王李定国、张煌言、郑成功以及大顺军余部夔东十三家不断斗争,让清朝伤透了脑筋。到康熙时期,内有鳌拜专权、三藩起乱、郑经在沿海攻城掠地,外有沙俄、噶尔丹,不断有着各种内忧外患。不过,折磨清朝八十余年,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三帝,成为康熙的梦魇一个敌人却是神秘的朱三太子。

自顺治到雍正,以朱三太子为名的起义谋反或者行骗有着数十次。尤其是康熙时期,朱三太子不仅多有出现,还不乏做下大举动,康熙也曾说过“匪类称朱三者甚多”。

这个神秘的朱三太子到底是谁?真的有这么个太子吗?

朱三太子的来历

朱三太子就是崇祯帝的三皇子,真实名字有争议。

崇祯帝有七个皇子,这个是可以明确的。在《明史》中有记载七个皇子分别为:太子朱慈烺,次子怀隐王朱慈烜,三子定王朱慈炯,四子永王朱慈炤,五子悼灵王朱慈焕,六子悼怀王,皇七子悼良王。

这七个皇子中四人早夭,只有太子、三皇子、四皇子在世。那么,三皇子就是定王,叫朱慈炯了吗?

事实并不是这样,《明史》中的名字是有问题的。明末的钱士馨所著的《甲申传信录》中记述,永王名为朱慈焕,定王名为朱慈灿;明末清初查继佐的《罪惟录》中也说,三皇子永王主慈焕、四皇子定王朱慈炯

很明显的是,《明史》这里的排序是不一样的。但是《明史》是在康熙期间修订的,关于这段历史很近,竟然出了这样的问题,看似是漫不经心的疏漏,实际细微之处是有意为之。后世的史官,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史官,早已没有了春秋史官那种宁死也不改史的风骨,书写什么是皇帝掌控的,你看到的只是想让你看到的。

至于为什么修改皇子的名字,就与朱三太子的下落有关了。

朱三太子的下落

在李自成的大顺军攻破北京城之际,崇祯帝让太子、永王、定王外出逃命,隐匿于民间。

三位皇子并没能逃脱,而是被李自成给捉拿了。也有说法是太子逃匿不知所踪,只有永王和定王被李自成捉拿。在李自成攻打吴三桂时,就带有定王和永王,兵败后两人不知所踪。

等到清朝定都北京后,出现了轰动一时的南北太子案。先是北京城出现太子朱慈烺,有内监说是真的,也有人说是假的。结果就是,说太子是真的的人都被处死了,说假的都进行了赏赐。最终多尔衮进行决断,太子是“伪太子”,被处死了。据一些资料所记述,这个“伪太子”大概率就是真太子,只是被多尔衮以真当假杀了。

北太子被处死后,南京弘光政权也出现了太子朱慈烺。经过审问,这个太子是假太子,名叫王之明。不过,有很多人对弘光帝朱由崧即位不满,以假乱真,就称是真的。左良玉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打着伪太子“密诏”起兵要赴南京救护太子。结果因为左良玉起兵,加速了南京的覆灭,等多铎攻下南京后,先是承认太子是真太子以巩固江南统治,后又以他是假冒的处死了他。

自此,太子没了消息,但朱三太子又开始大量出现。这些朱三太子的名字也都不同,有靠谱的称为朱慈炯、朱慈焯、朱慈焕、朱慈焞等的;还有一些不靠谱的,竟然诈称朱慈璊、朱慈英。要知道明朝子孙是按金木水火土排列的,到崇祯儿子是火字边的,朱慈璊、朱慈英连明室规矩都不符合,这也说明了假冒朱三太子的人之多之杂。

早在顺治十三年时,直隶有朱三太子出现,自称朱慈焞。这个朱三太子可能是个骗子,召集了一伙人集资,声言出钱可以购买明朝复兴后的官职。别说还真有不少人出资买官,结果被官府知晓,朱三太子被处死。后续在顺治年间也有一些类似的现象,都是小打小闹,没掀起大风浪。

到了康熙年间,朱三太子更是多有出现。康熙十二年,吴三桂起兵,京师中杨起隆自称“朱三太子”朱慈炯,改元广德,拉起千人的队伍在京师作乱,康熙大为震惊。这个就是《康熙王朝》中的那个朱三太子,名字为朱慈炯,确实造成了不小的轰动。

杨起隆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康熙十六年三月,漳州人蔡寅打着朱三太子旗号,率“白头军”数万人起事;六月河南柘城又有人诈称明皇子。康熙十八年、三十八年、四十四年等年份都有朱三太子为首领的人起义,四十六年江苏太仓州与浙江四明山两地几乎同时起义,首领都是朱三太子。总之,朱三太子这个人物屡屡出现,杀了一个朱三太子,却有杀不完的朱三太子

于是朱三太子就成了康熙的梦魇,有关他的消息都会亲自介入。

康熙五十年,山东的班汉杰状告流动卖艺的陈四抢劫。

这就是一个小案子,根本不值得康熙出面。但是,康熙亲自介入,下令陈四斩首,陈六等三十六人及妇女三十六人发往黑龙江,给披甲人为奴,先前处理案件的陕西、湖广、贵州三省原任督抚,以及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陈诜、左都御史等重臣都被查办,不乏有革职、撤职的。

这样的一个小案子康熙竟然如此重办,究竟是为何?其实,就因为康熙认为这样百十人的杂戏班子,手执刀枪等器械绕行各省,又不在有良田之地停留,很不合理。于是,康熙又怀疑上了那个不断出现的神秘人物——朱三太子。

其实,这些可能都不是真正的朱三太子。真正的朱三太子可能并没有造反,而且后来也被康熙给捉拿了。

真正的朱三太子

康熙四十七年,和尚张念一在浙东以朱三太子的名义起义,称永兴年号。

起义很快就被镇压了,不过真正的朱三太子也冒出来了。这次循着线索抓到了一个叫王士元的人,据他交待,他叫朱慈焕,是崇祯帝第四子。不过王士元并没有参与谋反,他改易姓名也是为了隐匿避祸,不想还是被人发现端倪打着他的名义作乱。在起义之时,王士元就逃避躲藏起来了,但还是被牵连到了。

在会审之时,王士元已经75岁了。面对审问,王士元很是配合,说自己并没有反叛之心,如今自己已经75岁了,不在三藩之乱时造反,又怎会在清平无事的时候造反。何况要行造反之事需要占据城池,积草屯粮,招军买马,打造盔甲,王士元完全没有这一举动。

不过,王士元造反不造反重要吗?重要的是王士元是朱三太子,最终的决断是“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根据《清圣祖实录》所载,最终的决断为:“查崇祯第四子已于崇祯十七年前身故,又遵旨传唤明代老年太监,俱不认识。朱三明系假冒,父子应凌迟处死

清朝最后对王士元认定的罪名是冒充皇子,他自称朱慈焕,但朱慈焕早已死了。这就又回到了开始说的《明史》中崇祯七位皇子名字的错误,王士元说他是崇祯帝四子朱慈焕,《明史》中却说四皇子叫朱慈炤,五皇子叫朱慈焕,可是为人所知的是五皇子早早就去世了。所以王士元自称是朱慈焕就是假冒的,父子都被凌迟处死了。

只不过这就是掩盖而已,掩盖的是真实。改动皇子姓名,也不过是为了掩盖杀的不是真正的朱慈焕,就像当年多尔衮杀的“伪太子”一样。

以“假冒”的名义杀明朝皇室,是清朝的一贯作风了。清朝明面上的态度是只要找到明朝后裔,就加授官爵,康熙就曾在拜祭朱元璋孝陵时公开表示过。实际上,清朝十分忌惮明朝皇室的后裔,七十九岁的明朝宗室朱华塘已经出家了,还是被处死了。这样的例子不乏其人,一般都是会被安上假冒的罪名,真太子就是被多尔衮以真当假给杀了。其实,这些人大多都是真实的明朝皇室后裔,就像王士元,经后世考证,他大概率就是朱三太子。

等王士元以“假冒”朱三太子罪名被处死后,依然有人打着朱三太子的名义的起义。既然清朝说朱三太子是假的,那么意味着朱三太子还活着,别人自然就可以继续以假乱真。一直持续到雍正中期,朱三太子岁数太大,才没有人打着这个旗号了,毕竟不合适了。

其实,朱三太子之所以折磨清朝八十年,也正是因为清朝的“假冒”手段。如果清朝早就认定一个朱三太子,昭告天下是真的,恐怕就不会有一拨又一拨杀不完的朱三太子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崇祯   太子   雍正   康熙   明朝   明史   顺治   皇子   南京   梦魇   清朝   朱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