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头台-是展示恐怖血腥?还是凸显死而平等?

有些工具或制作过程因为命名特殊或直接套上了发明人名讳,让后世永远记得是谁创造出来的:

像是魔术贴(velcro)、巴氏灭菌法pasteurization)、垃圾桶(poubelle)等。

其中最“妙”的例子应该是断头台(guillotine)。

虽然现在称为guillotine,但发明这玩意的并非解剖学教授约瑟夫.伊尼亚斯.吉约丹(Joseph Ignace Guillotin, 1738-1814),他不过是提倡者。

约瑟夫-伊尼亚斯·吉约丹

当年他以第三等级议员的身份要求修改刑法(1789 年 12 月 1 日),改用一种新的方式执行死刑,取代当时普遍流行的残酷手法。该提案指出:

“无论被告犯下何种罪行,只要法律判决被告有罪并处以死刑,就该用单一、简单的方式将罪犯斩首。”

众生皆平等,所以死法也该一样!

吉约丹只是针对这个机制提出明确的想法。他参考了爱尔兰、苏格兰、意大利等地使用的设备。

作为提倡者,他委托外科医生兼生理学教授安德烈.路易(André Louis)开发出这套装置,并详细说明其构造。

这套装置在 1792 年 4 月终于正式“启用”,处决了一名普通罪犯。

博物馆里的“guillotine”

曾经有段时间它被人称作“louisette”或“louison”(创造者的名字),但不久后却被冠上推广它的吉约丹之名“guillotine”。

吉约丹医生(还有他的同事)当然都不想把这个装置冠上自己的名字,首倡者和发明人都不想冠名,这在工业革命的年代确实不多见。

其实开发此装置的初衷,本来是为了回应当时国家民意代表的人道主义诉求,为所有人提供一种唯一且相同的处决方式,避免不必要的折磨与血腥场面。。。

只是在所有人的共同记忆中,断头台已经成为大革命中血腥的象征,执法者几乎全年无休,光是雅各宾专政时期就处决了近一万七千名受害者。

所以这台被冠上“爱国剃刀”、“寡妇制造机”等绰号的机器,是永远无法跟其发明者断绝关系的。

这家伙的亮相比开封府龙、虎、狗三铡威风多了


大文豪雨果最擅长用讽刺的字眼来形容,他在《文学与哲学论文集》中说:

“世间不如意事多了,哥伦布没法在自己的发现冠上自己的名字;吉约丹则是永远无法让自己的大名摆脱他的发明……”

总之,断头台是法国大革命中最出名、最致命,也是最持久的发明,一直被用到法国废除死刑为止。

断头台风风雨雨几百年,真是饮不尽的杯中酒,杀不完的名人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断头台   雅各   安德烈   约瑟夫   法国   大革命   罪犯   血腥   平等   装置   名字   方式   恐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