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南明弘光的猛将:高杰,去世之后,余部竟对弘光产生负面影响

自崇祯去世之后,由马士英与阮大铖等人拥立福王朱由菘即位,史称弘光政权。拥立者中包括军力强大的高杰。高杰此人在后世评价中颇为复杂。他自南奔后便开始参与南明弘光政权防务。有拥立之功,得到封爵分镇的赏赐,安身立命。

按理说可以满足了,但他又觊觎扬州的富裕与战略地位,率兵与黄得功等将领相互争夺并包围扬州,这使得他的声名一面狼藉,并在扬州士民与江南官僚将领的联合打击下,不得不求助于史可法的调解脱离困境。后来又支持史可法并愿“过河”北伐,力图收复河山。

是不是绕晕了?其实不用晕,只要记住在他身上我们能看到人性的复杂就可以了,他的所有的行为既稳定了弘光政权,也冲击弘光政权。高杰及其部下的政治态度与军事行动对弘光政权的建立与灭亡、稳定与混乱产生了重大作用。、时,许定国杀高杰。

高杰余部归属

高杰之死使得弘光政权锐意进取的力量消失,积极防御派的力量衰弱;北边防御线断裂,防御体系出现缺口;史可法失去一支听命于他指挥的部队,弘光政权丧失一个强大军事力量;史可法等人等不到军事实力的支持,政治斗争越来越不利于史可法等人。

高杰死后,左良玉东进而清军南下,高杰旧部沿着高杰北伐出发的路线,一步一步退回。自睢州、归德、徐州、泗州、扬州、瓜州,最后弃南京而去,最后高杰北伐成果全部丧失。

高杰所部原出自农民军,多为剽悍善战的陕北人,在与李自成军作战中并不处于下风,是四镇中战斗力最强的一部,高杰部下的“前三营胡(许)茂祯、李本深、李成栋等兵最强”,颇为强悍。

这点从李成栋降清后率部强力压抚了嘉定、金山、上海等地的抗清活动,并在部分八旗军的配合下攻占松江府城,参与渡江攻击郑鸿逵、攻击扬州等直接导致弘光朝灭亡的事件,及此后为邀功攻击明军及义军的种种战事中,皆可看出其部有强大的战斗力。

高杰及其余部不是本来就无廉耻之心,唯利是图,不忠不孝,无视国家大义的人。而在南渡或南奔之时,郑鸿逵为邀功不由分说,便将炮石箭簇齐发。高杰余部受友军攻击,激起了他们心中不平之气,使得他们一怒而降。若是早就心想投靠,就不会有“武冈寨”之战与以后的广东再次反正,因为在江北投降损失更小。

渡江战役时,李本深、胡茂祯、李成栋等人攻击勇猛,一方面是为在清人面前邀功,另一方面是报郑鸿逵炮击之仇。高杰死后,围绕他的余部,争论仍然不止,主要表现在余部提督任命的人选与余部辖地上。

(一)高杰余部的提督任命

之所以产生这个问题,大概因为高杰的儿子仍然年幼。高杰为其妻邢氏而背弃李自成的时间,有崇祯七年八月与崇祯八年八月说,就算来年有子,至弘光元年正月,其子也不过十岁,所以不能统领高杰旧部。这个问题就成为史可法与高杰部队继续北伐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即领导人的问题。

高杰死讯刚刚传开,高杰余部仓促之间没有所属,各有力将领互相雄长,有分裂之势,史可法急忙飞马赶到徐州,戎装待旦,与诸将领歃血为盟,立高杰长子高元爵为世子,高杰外甥李本深为提督,统领高杰旧部。

但“士英闻可法得杰军心,弗善也,乃擢胤文总督兴平营。”于是朝廷命令卫胤文为兵部右侍郎,总督高杰旧部,经略开封、归德一带。史可法无奈只能改变前议,赞成卫胤文为兵部右侍郎,经略开归。但高杰余部将士大怒,在卫胤文上任的时候,无一人到场。

史可法再三建议以高杰的外甥之李本深统领高杰旧部,而弘光政权屡屡不许,后在卫胤文的请求下加封高杰的妻子与儿子,准高杰子元爵袭封兴平伯,并且朝廷为稳住高杰余部,命令兴平旧部所有人马仍然守黄河一线,由高杰妻邢氏统辖。

史可法上疏朝廷任命提督,不然高营士兵无心防御,朝廷没有迅速回应,他不得不先派其他将领向北守卫防线。而此时黄得功、刘良佐等人觊觎高杰余部的实力与财富,想要明抢。再加上清兵紧逼,此时清军兵锋已经逼至淮、徐一带,高杰余部因没有首领而不作防守。内外交攻之下,高杰部即将混乱,弘光政权开始慌张,决定采取史可法的建议,任命李本深为提督领高杰旧部。

(二)高杰余部的驻防区域

起先,高杰余部的驻防区域仍是在归德至开封一带。高杰虽死,其余部仍然拥有十分强大的实力,如李成栋在高杰死后,清军步步紧逼之时,他率所部降清,他部下部将阎可义、杜永和、张月等人都是骠勇善战,此外还有马步军各两万,从所部降清后攻城略地时“所向克捷”就可看出其实力。

重要的是高杰余部也是史可法手中唯一一支可用的成建制部队,既定战略目标已经无法实现,中原收复无望,就以高杰外甥李本深提督高杰旧部,仍然驻扎在此地,而且请命高杰子袭高杰爵位,再次用封爵、分镇的方法,稳定高杰余部,不谈进取,仅为朝廷镇守归德至开封一线,稳定大河南岸即可。

黄得功想攻占扬州之时,弘光政权意识到如果任由黄得功攻占扬州,将会使得高杰余部弃黄河沿线而逃,黄河无守备则清军渡河南来轻而易举。弘光帝命太监卢九德、高起潜宣谕并与史可法共同劝解,黄得功作罢。后来情势危急,高杰部无心恋战,从归德撤回,驻徐州一带。

当高杰余部一得知扬州危急的时候,便无心镇守黄河,朝廷只得一面派与高杰部有交情的高起潜安抚高杰扬州部,另一方面另派一大将守归德战略要地,高杰部的弃守,清军迅速推进,王永吉上疏皇帝请求命令高杰部再赴徐州。

而这时因朝廷不下命令任命李本深为提督,高杰兵无心作战,等清兵攻陷了颍州、太和,朝廷不得已命总兵李本深提督高杰旧部。时态危急,史可法亲自率军前往徐、泗一带,黄得功、刘良佐也因清军逼近,檄各路兵马集结于寿州,击清军于淮上。

徐州危急,高杰部兵力分散,只能调别的部队给予支援,时任总督的王永吉上疏弘光帝请求命令总督兴平伯旧部的卫胤文,拥有大量兵力的刘泽清及将军李成栋全力守徐、泗等地,保护好自归德到南京的所有险要之地,全力防备清军突进。

再后来,清军步步进取,高杰部守地步步后退,主力再由徐州退至泗州、盱眙一带,而李成栋一部仍守徐州。此时虽然提督的任命下来,但高杰部早无心恋战,面对自归德而攻徐州的清军,没有发挥应该的作用。高杰部退走,无别部救援,扬州失陷。

弘光政权的灭亡

清军紧逼,而高杰余部无援军且力量分散,只能节节抵抗。其他部队的投降也使得高杰部兵将陷入危机,清兵攻入亳州,史可法急忙赶到天长,召集诸位将领共同救援盱眙,自己冒雨单骑先进。

守卫泗州与盱眙的其他将领或投降或溃走,高杰余部也溃散而退。但泗州、盱眙不保,使得扬州已成孤城。扬州陷后不久,李本深与监军佥事、总兵、副总兵、参将以下,马步军二十三万余人降清,都司程秀夫死于扬州之战,不堕其“秀夫”之名。

扬州失陷,瓜州也不安全,高杰余部再次想渡江向南,但被弘光帝命令用炮打回,不许过江一步,死伤万人,在朝廷命令下,郑鸿逵部上奏已经在江中击溃高杰余部。

其实当时高杰兵将南奔至京口,郑鸿逵下令截杀,炮火箭矢凌厉,高杰兵渡不过长江死伤惨重,而北边清军追兵马上赶到,无奈之下,高杰余部众将领奉高杰妻、子北降。

高杰旧部,沿着高杰北伐出发的路线,一步一步退回。自睢州、归德、徐州、泗州、扬州、瓜州,最后弃南京而去。

当时投降的军队并非高杰一部,弘光政权的大部分军队都已经无心作战。如史可法督师部下,在清兵攻入泗州之时,总兵李遇春、李登云、李朝云都投降叛于清军。黄得功部下,总兵田雄、马得功等人率部下投降后,并且进攻主帅黄得功,亲自追捕弘光帝于舟中。

刘良佐本人及部下带领清兵追弘光帝,逼得黄得功自刎于江上。左良玉余部,在将军左梦庚带领下诱降总督袁继咸、巡抚张亮,投降清军。其他如总兵杨真宗、刘进忠等举安庆城投降清军。军队投降,南京失去保护,后陷落。清军轻得南京,弘光政权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兴平   盱眙   总兵   清兵   徐州   提督   旧部   扬州   猛将   朝廷   政权   高杰   弘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