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暴君桀有可能逃到了古鄂州

夏桀(?―约前1595年),又名癸、履癸,帝发之子,大禹的第十四代孙,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也是有历史记载第三位流亡到古鄂州之地的夏王,在位52年(公元前1652年—公元前1600年),注意这个“桀”,不是“杰出”的“杰”,而是“桀暴”的“桀”,是“凶猛”的意思,是商朝君主给他的谥号,其真名应该叫做“姒癸”,所以后世通称姒癸为“夏桀”。

据说民间野史记载称夏桀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说他不仅文武双全,文才出众,武艺超群,且头脑好使还力大无穷,可以用手把弯曲的铁钩拉直,还曾独自带着武器去狩猎,活捉到了野牛和猛虎,按照现代观点,属于“复合型”人才。


夏桀的文采究竟如何,历史没有记载,他本人也没有作品流传,因此难以考证。但是,他对于自己的“才能”很是自负,甚至有点“小骄傲”,内心认为,像自己这样的人物,很伟大(其实是尾巴比较大),几千年才是一个,走起路来直晃膀子。

坊间就流传其骄傲自满的说:“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这段话的明指是:天上有太阳,正像我有百姓一样,太阳会灭亡吗?太阳灭亡,我才会灭亡。潜藏的含义却是:我就是太阳啊,老子就是天下第一啊,那些愚蠢的老百姓,你们不过是些为我服务、为我驱使的蚂蚁而已。

可是,夏架并没有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到治理国家上,而是只顾自己享乐,不料夏朝末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夏桀却是荒淫无度,大举搜刮民脂民膏,引得大众哀怨连天。


风雨飘摇的大夏国,危如累卵之下民变四起,尤其以商君反抗尤为积极,双方最后在鸣条发生了大战。然而,在两军交战之际,夏桀不是在阵前指挥军队作战,而是带着美女登上附近的小山顶观战。

不巧的是忽然天降大雨,夏桀又急忙从山顶奔下避雨,夏军将士以为大部队战败了君王要逃跑了,于是一些不愿为夏桀卖命的士兵乘机纷纷逃散。任凭夏国将领如何制止都止不住,只得仓皇也随大部队一起逃跑。

本来就处在优势商军见状当即乘胜追击,懵逼的夏桀一看大势不好,知道是非之地不宜久留,随即也毫不犹豫赶忙逃窜。此时,他神功盖世的武功不见了,也不敢再吹自己就是太阳了!


据说苍茫之间的夏桀是携带妹喜和珍宝,登上一艘小船,一路向南渡江逃走的。《尚书·商书》载:“成汤放桀于南巢。”《竹书纪年》更是较为详细地记载:“大雷雨,战于鸣条。夏师败绩,桀出奔三朡。商师征三朡,战于郕,获桀于焦门,放之于南巢。”

史料上说商汤并没有杀夏桀,而是将之流放。当然,上古史料多有隐晦,都是后人为了标榜前人的功绩,故意添盐加醋杜撰了商汤事迹,这里的流放也可能是夏桀逃了。

传统的观点认为夏桀在鸣条一役中失败后,从太行山东南渡过黄河,再向东逃到位于今山东定陶的三朡,最后再向南逃到南巢。



然而,夏桀的这条逃亡路线从涉河之后所经过的地方,都已是商人控制之地,就算夏桀再目中无人,也不会傻到失败后过黄河向东方逃跑进入商人控制区域,那典型的是羊入虎口,是不符合情理的。

此外,当时夏桀的都城在斟鄩,即伊洛之间,按道理桀战败后也不应向北渡过黄河逃跑,而应该向南逃亡,进入颍川、南阳的“夏人之居”(《史记·货殖列传》:“颍川、南阳,夏人之居也。”

《汉书·地理志》也有相同记载:“颍川、南阳,本夏禹之国。”),去依靠夏的同盟国,所以桀的逃亡路线应该是从伊洛盆地向南经今河南鲁山到达南阳盆地,投奔有夏的诸侯如昆吾、鄫等国。

然后,商汤继续趁胜追击,围追堵截夏桀的残部,双方再次在三朡爆发战争,商汤再次击败夏桀,“俘厥宝玉”(《尚书·汤誓》)。夏桀再经随枣走廊逃至厉山(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北厉山镇),汤再“败桀于厉山”(《淮南子》),走投无路的夏桀最后逃到南巢(在今安徽巢湖东北),最终死在那里,夏朝灭亡。


但是,另外一本古书《容成氏》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商汤灭夏的过程。根据其记载,商汤先是进攻夏朝都城,“桀乃逃之历山氏”,汤又继续进攻,双方战于鸣条,夏桀失败而“逃之南巢氏”。商汤想赶尽杀绝,又继续进攻,夏桀继续逃到了苍梧之野。

上古时代的苍梧并非现在的苍梧,而是古人对南方森林地区的称呼。战国时期的楚国曾经在湖南设置苍梧郡,因为对于楚国而言,此地就是最南的了。汉朝时期,又在珠江流域设置苍梧郡。可见苍梧之名也是不断南移的,而夏商时代的苍梧,应当是古鄂州之地三苗北部的丹江一带,不然荆襄一带的楚国不可能这么快崛起。

笔者比较认可夏桀的这条逃跑路线,毕竟跨过古鄂州之地便是南方的夏国宗室的余越国。根据记载,少康复国之后,曾经把他的小儿子无余分封在了会稽山南,号称“于越”,这也就是越国的由来。之后,春秋末期的霸主越王勾践,就曾经据此以夏朝后裔自居。直到今天,在浙江绍兴,还有一座“禹陵村”。


还有一种可能,夏桀南逃之时肯定不会是一个人,身边一定跟随着夏国的遗老遗少们,当大部队逃入古鄂州之地的境内后,大部分夏国的士卒及族众流散到了古鄂州之地的民间,渗透融入其他部族,成为古鄂州之地区移民的主要来源,后来加速了古鄂州之地民族统一和融合;少数上层统治集团将领,率其残部及私属逃亡太行、吕梁山中,或远窜大漠南北,等待时机,企图东山再起。

这也是为什么在商朝建立后,会不断对南方古鄂州之地持续数百年发动大规模的战争,最远的还在江汉地区的盘龙城建立了据点。

小编猜想商朝之所以要不断南征偏远的江汉地区?除了为了获取南方古鄂州之地黄石地区的铜矿,更重要是商朝想远征夏朝的残余势力。

不过,战争结果到底如何,我们已经难以知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鄂州   夏朝   苍梧   楚国   向南   商汤   南阳   商朝   黄河   暴君   太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