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八旗中,为何正白旗能和两黄旗平起平坐,成为上三旗?

清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并且也是满族建立起来的少数民族政权。

虽然大体上承接了明朝的政治体制,但也有一些制度依旧保留了其鲜明的民族色彩;今天要说的八旗制度便是其中颇具特色的内容之一。

大家都知道八旗制度中有“上三旗”之分,意为皇帝的亲兵,但是在制度刚刚建立的时候,皇帝只统领正、镶黄旗。

那么为什么后来正白旗变得和两黄旗势均力敌呢?不妨接着往下看。

生于白山黑水的八旗制度

明朝建立之初,生活在今天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尚与中央交好。

但到了明朝后期由于国力衰退和君臣生隙,女真各族间也是打起了自己的算盘,其中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建州女真势头最盛。

为了能够尽早统一女真部落和与明朝抗衡;十七世纪初,努尔哈赤开始着手于最基本的编制整顿,首开八旗制度。

为了方便管理部落间的事务,努尔哈赤在建立后金政权后便开创性地提出了“八旗制度”。

其实质为军政、兵民合一的行政管理体系,具体表现为以三百人为一单位,编为“牛录”。

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一固山则为一旗。

之后确立为以正黄、白、蓝、红和镶黄、白、蓝、红八种旗帜,其中两面黄旗由皇帝亲自统领。

因为八旗制度符合女真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发展需要,并且能够较好适应耕战需求,所以极大地增强了女真族的战斗力。

后来得益于连年战争的大捷,这支骁勇善战的八旗军队也获得了不胜枚举的财富和人口。

当然努尔哈赤并不会亏待这些为他打下江山的旗人,遂按照明朝的制度,对有功的八旗子弟授予官职和赏赐:他们不仅可以统辖域内百姓,并且子孙后代可以永久世袭其职位。

于是乎在八旗制度下,一批满人权贵阶层正式固定,成为了清朝统治的根基。

等到皇太极称帝后,由于统领的疆域和人口不断增加,又添设了蒙古、汉族的八旗。

后面清军能够顺利入主中原,该制度可以说是功不可没;这些都足以证明八旗制度对于满清政权的适配程度。

经过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代人的发展完善,八旗制度成为了满清政权一张特色鲜明的“名片”,并深刻影响着这个封建王朝的走势。

“上三旗”制度的形成——正白旗的“逆袭”

前面说到自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以来,除了正、镶黄旗为皇帝统属外,其他六旗原本无高低之分,旗主悉数由皇亲国戚中最值得信任的人担任。

但由于其统领的权势不断增大,因此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

皇太极继位之后,为巩固自身的集权统治,通过各种方式将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大贝勒治罪,并将他们统属的旗兵纳入自己麾下,逐渐为“上三旗”制度拟定了雏形。

关于正白旗的“逆袭”,就不得不提起多尔衮这个人物。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第十四个儿子。

十七岁的时候就跟着兄长皇太极征战沙场,由于作战勇猛无比,立下了赫赫战功,一跃成为了正白旗的旗主。

多尔衮二十四岁就被册封为“和硕睿亲王”,并且参与了征讨朝鲜和明朝的战争,为之后清朝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皇太极暴亡之后,由于没有钦定继承人,因此一众满清权贵为争夺皇位闹得不可开交。

当时最有竞争力的继承人当属皇长子豪格和多尔衮,而双方的较量自然是黄、白两旗势力的正面交锋。

在一次次的明争暗斗之后,老谋深算的多尔衮逐渐占据了上风,这时候有许多大臣唆使多尔衮自立为帝。

而多尔衮却意识到除了白旗之外,其他势力与自己貌合神离,因此时机并不成熟。

思虑再三之后,皇太极决定拥立年仅六岁的皇九子福临为帝,改元顺治。

多尔衮拥立福临的用意也是昭然若揭:由于年岁尚小,自然难理政事。

因此所有国家事务几乎顺理成章地由摄政王多尔衮全权代理,如此一来控制权柄乃至整个国家都是得心应手的。

此后多尔衮还以各种手段肃清了以豪格为首的势力,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也维护了八旗内部的稳定。

除此之外,多尔衮将隶属于自己的正白旗地位上调,纳入“上三旗”的行列之中。

然而此时的多尔衮依仗着摄政王的名号和清军入关时积累的战功,俨然成为了一个“无冕之王”的存在。

不仅大小政事在上报皇帝之前皆由自己过目,并且各种仪仗也有僭越礼法之嫌。如此居功自傲的行径引得朝廷之上众多大臣的不满。

随着年岁渐长,顺治皇帝也意识到尾大不掉的多尔衮势力是自己亲政路上的绊脚石,不将其除掉难免会夜长梦多,但苦于自己羽翼未丰,根本不是多尔衮的对手。

再加上清朝刚刚入主中原,国内的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单靠自己的力量是难以招架这些问题的。

此时的多尔衮仍能为初生的满清政权的发展贡献力量,因此只能对其逾越君臣礼节的行为视而不见。

养精蓄锐几年的顺治皇帝终于迎来了契机:1650年,多尔衮在外出打猎时不幸坠入马下身受重伤,并于当年冬天在喀喇城溘然长逝,享年三十九岁。

正所谓“墙倒众人推”,朝廷之上掀起了一股“倒多尔衮”之风,各种细数其罪状的奏折铺天盖地袭来——这正是顺治皇帝想看到的景象。

多尔衮的死去意味着顺治皇帝将亲自操持权柄,但是年轻的皇帝对于之前傀儡般的从政生涯依旧心有余悸。

他担心之后还有类似多尔衮的人出现把持朝政,为杜绝后患,顺治皇帝趁着多尔衮在朝堂之上骂声一片的时候,当机立断把握住这股舆论之风,顺势将与多尔衮关系最密切的正白旗收入麾下,置于自己的直接统领之下。

如此一来满清权贵除了皇帝之外的力量便大大衰减,几乎丧失了和中央抗衡的能力,“上三旗”的说法便成为了固定的制度。

结语

纵览全篇,我们不难发现正白旗之所以能位列“上三旗”之间,是与多尔衮这个历史人物息息相关的。

并且不得不承认,伴随清朝国祚之始终的八旗制度,其积极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不仅巩固了专制皇权,还承担起保卫地方的重任。

但是八旗子弟在入关后进行大张旗鼓的“圈地”运动却伤害了小农的利益,将良田划分到自己域内,还逼迫汉人“投充”到田庄之内成为农奴。

并且旗人在清朝后期由于长年累月的养尊处优也成为了国家的“蛀虫”,耗费大量粮饷尚且不说,甚至连战斗力也变得十分低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白旗   黄旗   努尔哈赤   女真   清朝   明朝   太极   平起平坐   顺治   满清   皇帝   制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