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让贤,三抗齐桓公,两救管仲,他才是齐桓公霸业的第一功臣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于葵丘,史称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地位得到了确定,成为中原第一霸主,齐桓公能成为霸主,世人都将功劳归于管仲,然而人们都忘记了一个人,是他三抗齐桓公,两救管仲,主动让贤,甘做幕后付出的那片绿叶,没有他就没有齐桓公的霸业,他才是齐桓公春秋霸业的第一功臣,他是谁,他就是鲍叔牙


鲍叔牙何许人也?鲍叔牙(约前723或前716年~公元前644年),鲁国平阳(今新泰市汶南镇鲍庄)人,春秋时齐国大夫,年少时熟读诗书知礼义,以知人善任著称,鲍叔牙和管仲曾一同合伙经商,两人关系友善,以兄弟相称。齐僖公的两个儿子公子纠公子小白,分别拜管仲和鲍叔牙为师傅,齐僖公死后传位于大儿子诸儿,是为齐襄公,齐襄公昏庸无能,荒淫残暴,把国家搞的一团糟,于是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分别逃到鲁国和卫国,可是具有远见的鲍叔牙和管仲都预见不久的将来齐国会大乱。

果不然公元前686年,齐国爆发了内乱,齐襄公被杀,王位被堂弟公孙无知所夺,而后公孙无知又被贵族所杀,一时间齐国无君,一片混乱,两个逃亡在外的齐国公子,一见时机成熟,都想急忙设法回国,夺取君位。

齐国的大夫和贵族商议,谁先回到齐国就立谁为君,公子纠离齐国远,公子小白离齐国近,且公子小白比公子纠先一步出发,管仲知道照此下去公子纠肯定比公子小白晚到,于是向鲁国国君借了马车和士兵埋伏在公子小白回国的必经之路上,待到公子小白靠近时,管仲操箭射向小白腹部,公子小白口吐鲜血倒下,鲍叔牙怒问管仲为何下此毒手,管仲答曰,你我各为其主,此乃天意也,随即便离去。

待到管仲走远时,公子小白才站起来,原来刚才箭矢射在了公子小白的铜制带钩上,公子小白早闻管仲箭法好,于是咬破舌头装死,害怕管仲再射,骗过管仲和他的士兵后,公子小白和鲍叔牙昼夜兼程赶回齐国,公子小白顺利继承君位,是为齐桓公。

鲍叔牙和公子纠听闻公子小白继位后,只好再躲回鲁国,不久公子纠被鲁国所杀,鲍叔牙设法营救管仲,管仲在公子纠被杀后,非常痛心和自责,恨不得一头撞死,恰巧被鲍叔牙派来的将士隰朋拦下,隰朋掳起鲍叔牙飞上马车就往齐国跑,鲁国那能让管仲为他人所用,士兵拿起弓箭追着管仲往死里射,管仲自知射杀公子小白在先,又不想一心事二主,只想一心求死,面对朝自己飞来的箭矢也不躲避,好在隰朋不辱鲍叔牙所托,用身体挡住飞来的箭矢护着管仲,才把管仲安全接到齐国,此乃鲍叔牙一救管仲。

隰朋用身体为管仲挡箭

齐桓公听闻鲍叔牙救回了管仲,恨得牙痒痒,想报当初管仲的射杀之仇,而鲍叔牙知道管仲是天下奇才,打算向齐桓公举荐管仲,于是有了鲍叔牙硬抗齐桓公,寝宫里激烈对抗的一幕:

鲍叔牙:臣恭喜国君,

齐桓公:何来恭喜?

鲍叔牙:恭喜国君得一天下良将,

齐桓公沉下脸来:没想到你还真为管仲说话,

鲍叔牙:国君,管仲乃天下奇才,

齐桓公:这我还不知道,他若不是天下奇才,敢射我寡人带钩?

鲍叔牙向齐桓公走近几步,哈哈的笑道:生为人臣,当为其主,管仲射钩带之时,心中只有公子纠,未曾有公子小白,国君若用管仲,他将为你射天下。

齐桓公听后脸色依然凝重,来回在寝宫里踱步,慢慢转过身对着鲍叔牙说:如果我非要杀了他呢?


鲍叔牙:那普天之下都将认为国君是一个心胸狭小之人,自然远而避之,说完看齐桓公又转过背对着自己,于是转身要往外走。

齐桓公急忙问道:你到哪里去?

鲍叔牙:臣要回家乡去了。

齐桓公喊道:等一等,寡人就看在你的面上,留他一命,说完气愤的转身往里走

硬汉呀!为了救鲍叔牙,官位都不要了,你不用他,我鲍叔牙也要走了,不辅佐你了,公然威胁起国君来了,这哪像做臣子的。

第二天朝堂之上齐桓公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封鲍叔牙为上卿,掌领国政,昨夜里鲍叔牙说要走,齐桓公赶紧把高官封给自己的师傅,毕竟是你鲍叔牙辅助我公子小白坐上了王位,但鲍叔牙听封后,并不很感激,脸色平静的说道:臣感谢国君信任,然齐国需要的是栋梁之才,臣实难胜任。

这话就有点打齐桓公的脸了,但齐桓公不愧是一代霸主,并没有发火 ,而是补充道:寡人深知卿之才能,切勿推辞。


鲍叔牙任然面色平静的说道:国君所知道的不过是臣的循礼守法而已,但是齐国所需要的是那种内能安抚百姓,外能连接诸侯,功勋加于王室,恩泽能遍于天下的奇才。

齐桓公问道:齐国可有此人呐?

鲍叔牙答道:有,管仲便是。

齐桓公大怒:又是管仲,寡人不杀他,已是仁至义尽,岂能委之以上卿之位。切勿再言此人,说完匆匆的退朝。

鲍叔牙这是吃了秤砣铁了心,朝堂之上公然不接受国君的封赐,还举荐杀国君的仇人,硬抗国君,这是不要命的节奏呀!鲍叔牙呀!鲍叔牙呀,你也太过份了,你不领我齐桓公的封赐也就算了,还公然在朝堂之人举荐杀我的仇人,这是不是有点过份呀?你虽是我的师傅,可我现在不是以前那个流落在外的公子小白了,是齐国的国君呀!

一个要报仇,一个要拜相,寝宫里朝堂上君臣之间苦苦相持,齐桓公心神不定,寝室难安,没想到鲍叔牙又跌青着脸闷闷不乐的来到齐桓公的寝宫里,不得不为鲍叔牙捏把汗了


齐桓公问道:鲍卿何故为此?

见鲍叔牙不回答,又走近几步说道:鲍卿与寡人患难之交,非他人可比,

鲍叔牙回答:知道,但是任然面色如铁,他这是又为管仲而来,但是你不在朝堂说切勿提此人吗,这次我就不提了,给你个难看的脸色,逼着你先说。

齐桓公这是被逼得没有办法了,于是只好跟鲍叔牙来个灵魂拷问,向鲍叔牙问道:我听说你曾和管仲相约,公子纠成事则同事公子纠,公子小白如果成事则同事小白,可有此事

鲍叔牙答道:确有此事,

齐桓公追问:那么鲍卿如此的执拗举荐管仲,该不是为践前约,而徇私情吧?

鲍叔牙回答道:践约则有之,徇私情则无。

齐桓公:何以见得?

鲍叔牙:我与管仲各辅其主,都出自社稷之心,如今国君即位齐候,我推荐管仲也是为了共辅明主,何谈私情?言之凿凿。

齐桓公怒问道:鲍叔牙你数次举荐管仲,说他是贤者,善者,可国人偏有传言,说他是迂者,恶者,你可曾知道? 鲍叔牙:流言可畏。

齐桓公:那好寡人有三问,请如实告之。

齐桓公一问道:听说早年你二人合伙做生意,每到分红利时,管仲都是多收取一倍,就连你的随从都愤愤不平,可有此事?

鲍叔牙答道:有

齐桓公二问:你二人共同领兵,每到战场,管仲总是退缩在后面,而凯旋时,他又跑到前面去充当先导,可有此事?

鲍叔牙答道:有

齐桓公三问:你二人在一起议论,常有不和,而管仲又每每失误,可有此事?

鲍叔牙答道:有

齐桓公像是打败了一个敌人,目光如炬的瞪着鲍叔牙说道:如此说来管仲就是一位贪财,怯弱无谋之人,你举荐这样的人,岂不是把社稷当儿戏吗?

鲍叔牙微微一抬眼说道:国君只知其表,不知其里,管仲家贫,是我自愿让金,非管仲贪财;管子家有老母,全靠他一人供养,不得不那样做,岂是贪生怕死之人,人固有遇与不遇,这就好比国君与公子纠,管仲纵有经韬纬略,然时运不佳,也无济于事,倘若管仲能得一明主,而且能言听计从,他必百无一失。

齐桓公心中的疑惑算是得到了解答,只见他神色舒展开来, 这时鲍叔牙说道:国君三问已毕,臣只有一问,未知可否?

齐桓公:卿,请问!语气从刚刚的直乎鲍叔牙,又改回到卿了。

鲍叔牙:不知国君的志向是只治理一个国家呢,还是欲称霸天下?这话问到了齐桓公的心里去了。

齐桓公度着大步看向外面的天空,答道:当然不止是只治理齐国。

鲍叔牙听后心中的那块石头也落下来了,面带笑容回道:这就对了,倘若国君志在治理一个国家,那鲍叔牙勉强能信任,非但鲍叔牙,齐国宫中能担任此职的还大有人在,但国君如果志在称霸诸侯,四海之内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管仲。鲍叔牙语气坚定,铿锵有力,字字句句砸在齐桓公的胸堂。

齐桓公听后深思了,原本是一场暗藏杀机的质问,却完全转变了风向,不得不惊叹鲍叔牙的谋略和胆识了。



在鲍叔牙的三番五次举荐之下,齐桓公放下成见,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国,尊相国为仲父,管仲为齐桓公出谋划策,对内帮助齐国发展农业,推行“准平”制的平衡粮家政策,壮大国企,发展鱼盐制造业,充实国库,整顿吏治,用人唯贤,发展军队,对外连接诸侯,推出“尊王攘夷”之策,管仲虽贵为仲父,却没有忘记鲍叔牙的举荐之功,两人相互配合,共同辅佐齐桓公,不到几年时间,齐国变得国富强兵,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的第一霸主。

管仲的经韬纬略之才为世人所传说,鲍叔牙冒死多次救下管仲,向齐桓公力荐,将两个原本是有杀身之仇的敌人撮合成千古君臣,并主动让贤的美德依然值得世人钦佩,管鲍之交的成语现今为人津津乐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管仲   国君   寡人   寝宫   齐国   霸业   奇才   功臣   公子   此事   说道   主动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