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丁汝昌为何自杀,他死后发生了什么事

丁汝昌是清朝第一任海军提督,指挥了清政府第一支,也是最后一支近代海军。他最终的结局是服毒自杀,令人扼腕叹息。

清政府最早谋划建设新式海军始于1875年,当时是以日本为假想敌。日本明治维新后,李鸿章称其尚有十余年时间发展壮大,即中国对日本尚有十余年的时间机会。

1880年,琉球战事紧急,李鸿章向德国订购了三艘军舰,即定远、镇远、济远。后任命丁汝昌为北洋海军统领。

济远舰

建造中的定远舰

镇远舰

丁汝昌是淮军骑兵出身,曾管理长江水师,但是对近代海军知识知之甚少。由于当时国内海军人才匮乏,清朝购买军舰,实际上是“产品+服务”模式,出售军舰的国家同时派出将领和水兵随同。为快速提升战力,李鸿章聘请英国海军将领琅威理为北洋海军总查,负责训练。由于丁汝昌不懂海军,一切均听琅威理所言,琅威理也成为北洋海军事实上的管理者。

当时清政府有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舰队,互不隶属,而且船只规格不一、武器装备各式各样,编制也不统一,无法形成强大的战斗力。直至西南地区中法战争爆发,虽然陆战互有胜负,海战却一败涂地,福建水师全军覆没。于是清朝政府终于下定决心壮大海军。1885年,海军衙门成立,所有水师均归其调遣。

海军衙门成立后,首先打造的是北洋舰队。1887年,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军舰采购来华,加上之前的定远、镇远、济远三舰,北洋舰队主力初成。1888年,北洋舰队成军,丁汝昌成为首任提督。之前在英国留学的林泰曾、刘步蟾任左右总兵,各舰管带也多为留英学生。

致远舰

经远舰

由于丁汝昌并无海军经验,总兵以下对其毫无敬畏。英国人琅威理是专业海军,但时时以提督自居,也引起官兵反感。1890年,琅威理与部将发生矛盾,愤而辞职。之后,北洋海军风纪日益败坏,将官离船带着家属在陆上生活,兵卒也经常下船吃喝玩乐。吞没军饷是常态,供应武器弹药的更是腐败高发区域。

尽管舰队初具规模,但吨位、速度及武器与日本等列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李鸿章、丁汝昌多次上书请求增购军舰、更新武器装备。由于当时慈禧太后专注于修建颐和园,无钱拨付,始终未能实现。结果就是,大清的海军成为一只纸老虎,看起来强大,实际上不堪一击。这一点,李鸿章等人清清楚楚,因此在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气势,想尽一切办法避免一战。

中日甲午战争始于日本对朝鲜的侵略。1894年9月,丁汝昌率领北洋舰队掩护陆军登陆支援。返程时,遭遇日军埋伏舰队。扬威、超勇两舰最先沉没。

扬威舰尾炮

致远舰作战勇猛,管带邓世昌在最后关头指挥冲击敌舰,被鱼雷击中沉没。经远舰船身断裂,管带林永升随船沉没。战斗中,丁汝昌从瞭望台跌落受伤,仍然沉着应对指挥反击。

10月,北洋舰队残余舰船从母港旅顺移泊威海卫,将旅顺拱手让人。日军登陆后在旅顺大肆屠杀四日。

进攻威海卫的日本军队

1895年1-2月,日军海陆夹击威海卫。2月初,定远、来远、靖远等舰相继沉没。日军向北洋舰队招降。丁汝昌拒绝投降,下令沉船,但部将拒绝执行。丁汝昌服毒自尽。2月14日,船上的外国水手假借丁的名义投书投降。镇远、济远等十一艘军舰被日本俘获,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至此,清政府的强军战略宣告彻底失败,之后面对列强的侵略,无论是海上海上陆上,都毫无还手之力。丁汝昌作为海军提督,军事才能上虽然有所欠缺,但作为一名军人,其宁死不降、战至最后的气节,仍然值得后人称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镇远   定远   旅顺   北洋   威海卫   提督   什么事   甲午   军舰   海战   日本   舰队   海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