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往内蒙移民其实也因黄河下游泛滥所迫|黄河之点滴002

上个世纪黄河漕运的船工 额博 摄

【作者 王阔海 黄河文化研究者】

一直以来,汉武帝移民现今内蒙古河套一带的朔方,被认为是单纯的开垦和实边的国防目的。其实除此而外,人们还忽略了一个因素,那就是避开黄河下游的水灾。

秦始皇在万里长城之外还有一个“千里金堤”的工程,就是用鲧所采用的“堵”的方法为黄河建立了一个大河槽。到了汉代,根据李四光、竺可桢的研究,中国正处于大理冰期之后的第三温暖期。

决堤是一件很吓人的事儿

大理冰期距今7~1万年,也正是今天黄河形成如此状貌的时期。温暖期的温度较之前平均偏高1-2度,这就导致了黄土高原暴雨增多。而此时恰逢关中地区大开发日盛,文景之治和之前的豪族迁徙关中导致人口暴涨,砍伐山林,开拓荒地,致使黄河中游泥沙含量开始大增。

而此时的黄河下游的海拔还远远低于现今,它正处于大海湾向冲积平原发展的时期,淤积的泥沙很快会在平缓地带淤积,抬高了河床,于是河水开始泛滥。

最著名的就是汉武帝时候的“瓠子决”事件。

汉武帝雕像

另外还有一个制度性缺陷,就是在汉武帝前期,宰相的权力很大,由于考虑保护自己的封地,宰相田蚡利用汉武帝对术士的迷信心理拖延对黄河决堤的堵塞治理,让它向南泛滥。

《史记·平准书》有这样的记载:“山东被水灾,民多饥乏,于是天子遣使者虚郡国仓瘡以振贫民。犹不足,又募豪富人相贷假。尚不能相救,乃徙贫民于关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余万口,衣食皆仰给县官。数岁,假予产业,使者分部护之,冠盖相望。其费以亿计,不可胜数。”

这里的山东不是现在的山东省,而是崤山之东,同样的山西也是崤山之西。文中可见,有部分移民到新秦中,这一名称大致范围就是阴山以南的河套和鄂尔多斯高原北部一带。

崤山风景

今天,来到过鄂尔多斯草原和阴山旅游的人会感到这里很干旱,可是从考古遗迹发现的汉代遗址中能够依稀辨认出来,当时的气候要比现在湿润,良田遍布。

诚然,在汉代边境线以内进行军垦、民垦,会解决对匈奴作战的军粮及其他物资给养问题,但不可忽视的是,移民实边的人群中有大量因黄河下游泛滥而失去家园的人们,他们就是汉代的河南人、河北人、山东人。

而且他们很幸运,除了北方有点冷外,黄河在内蒙古段很少有大面积决口,河道的颠覆性摆幅很少,从那段文字上看,他们当时的待遇还是蛮不错的。(20221127,乌海)

鄂尔多斯的沙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黄河   汉武帝   阴山   下游   关中   鄂尔多斯   冰期   内蒙   大理   朔方   汉代   移民   点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