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都崛起之谜:19万罗马联军为何一触即溃,包税人制度背后的秘密

公元前91年,拉丁人因不满罗马元老院拒绝授予其公民权,正式独立建国,成立了名为“意大利亚”的新国家,史称“同盟者战争”。据史学家保守估计,同盟者战争的直接参与兵力达到了20万人,罗马政府的地方行政系统瘫痪了大半,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武装冲突,整个意大利地区均沦为战场。

让罗马人想不到的是,意大利并不是罗马必须应付的唯一战场,同盟者战争的波及面远远超过了意大利的范围,远在希腊以东的小亚细亚也迅速被战火席卷,那里死难的罗马公民和意大利平民超过了8万,而罗马联盟损失的军队数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8万,不少殖民地的罗马人被干净利落地“清零”了。罗马联盟大有解体的危险。

奇怪的是,明明是罗马人和盟友拉丁人闹矛盾了,为什么远在亚洲的小亚西亚也跟着爆发了如此惨烈的战争?这就不得不提一位传奇的枭雄——本都国王米特达拉梯六世。

米特达拉梯六世,本都国王,出生于公元前131年左右,其血统可追溯至古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相传他能熟练使用22种语言,也因长期服用小剂量毒药而得到了百毒不侵的体质。早年的他因宫廷斗争流亡山林,多年后又逆袭翻盘推翻了母后和兄弟的统治,独掌本都大权。

米特达拉梯六世是一位非常有野心的国王,亲政后的他立即开始了本都的对外扩张。早期的本都王国仅仅位于小亚西亚东北部地区,由于东、南两侧都有山地,而北面又是大海,本都类似于四川这样的四塞之地,堪称小亚细亚的“天府之国”。在米特达拉梯六世的征讨下,本都向西推进至帕弗拉戈尼亚,向东占领了科尔斯基,向北又兼并了博斯普鲁斯王国,基本控制了黑海除西岸外的整个海岸线。

鼎盛时期的本都王国,陆军有25万步兵,4万骑兵,130辆镰刀战车,外加1万亚美尼亚铁甲骑兵,而海军有大小战船400余艘,其中主流的三列桨战舰约300艘,折合约7万海军。这么一算,米特达拉梯六世的军队多达37万人,在如此狭小的地方能有这么多军队,不禁让人啧啧称奇。

不过,即使本都领土在米特达拉梯六世时得到了大范围的扩张,本都的地盘也仅占小亚西亚的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都在罗马联盟手中,其中最富饶的一块土地,也就是原帕加马王国全部并入了罗马,变成了亚细亚行省,未兼并的比提尼亚王国、卡帕多西亚也是罗马的傀儡国,能提供上万人的骑兵和数十万步兵。

因此,在本都第一轮扩张中,时任总督的苏拉一出手干预亚洲战事后,已经占领卡帕多西亚的米特达拉梯六世立马吓得“退还”了所有占领地。可见罗马在小亚细亚的巨大影响力是远远超过本都的,而罗马的实力也是让米特达拉梯六世忌惮的地方。

公元前89年,正在同盟者战争如火如荼进行时,小亚细亚的反罗马情绪突然高涨起来,各地均出现了赶走罗马人的声音,而本都国王米特达拉梯六世也公然出兵进攻卡帕多西亚,对罗马联盟宣战。本都显然是打算在罗马无暇东顾时,取代罗马在小亚细亚的影响力,造成本都统一小亚细亚的既成事实。

然而,罗马虽然无暇东顾,但罗马在当地的也是由军事力量存在的,罗马在小亚细亚的总督们反应迅速,总督卡西乌斯、前执政官阿奎利乌斯立即征召盟国参战,动员的兵力多达步兵17万、骑兵1.8万。

看起来也是一支实力不俗的军队,但结局却非常意外,罗马联盟的19万人马几乎是一触即溃,不仅阿奎利乌斯被金汁灌喉而死,卡西乌斯也狼狈渡海躲进了罗德岛,本都迅速吞并了比提尼亚、卡帕多西亚、亚细亚行省,还迁都到了帕加马,而这前后也才几个月时间。

米特达拉梯六世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统一小亚细亚,罗马怎么突然兵败如山倒了呢?是罗马联盟的兵力不足吗,还是本都的军队太过强悍了?

其实都不是。罗马的战争动员能力是当时地中海最好的,罗马军团的战斗力也是当时地中海最好的,他们以罗马重装军团为军队主力,配合各民族、各盟国的特殊兵种为辅助,再加上罗马军团的工程技术,罗马进能攻城略地,退能守土卫疆,是攻守兼备的地中海第一军事强国。

事实上,真正让本都军队能摧枯拉朽地击垮罗马人的,并不是军事实力,也不是战略和战术,而是“民心”。

米特达拉梯六世征服整个小亚细亚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命令所有城市在同一天内屠杀境内所有的罗马公民和意大利人。要知道,这并不是一道强制命令,但各地均有力的执行了本都国王的命令。

罗马史学家阿庇安详细记录了当时的惨状:“以弗所人把那些躲在阿特密斯神庙中,还紧紧抱着女神神像的人用力扯开,把他们杀害人。帕加马人用箭射杀那些逃往挨斯叩雷彼神庙的人,当时他们还紧紧地抱着神像。阿德拉密丁人在海上追逐那些想游泳逃跑的人,把他们杀死,把他们的子女淹死。原属于罗德岛的考纳斯人是在和安条克的战争之后,最近由罗马人解放了的;他们追逐那些躲在元老院大厅中维纳斯神像旁边的意大利人,把他们从神龛中拖出,首先把小孩当着他们母亲的面杀死,然后杀害母亲本人,最后才杀死他们的丈夫们......”

这场可怕的屠杀恐怖、血腥、无情更无廉耻,普鲁塔克给出的具体遇难人数为8万人。8万人均在同一天被屠杀,不少人是被虐待至死,小孩和女人更是被折磨而死,可谓惨无人道。

我们不禁疑惑,为什么小亚细亚各城市能如此残忍地对待罗马人,除了他们有深仇大恨外,笔者实在想不出理由了。

究竟是什么深仇大恨让他们如此憎恶罗马人呢?

这一切都源于罗马人的税收制度——包税人制度。

事实上,罗马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从来没有把行省等同于罗马本土,他们对行省的管理非常简单粗暴,对盟国更是以剥削为主,在元老院贵族看来,无论是行省还是盟国,都是罗马的下属、仆从,甚至是奴隶,他们的存在是为了保护罗马,是为了满足罗马的各种需求,包括粮食、金钱、军队等等。因此,罗马从未给盟国、行省“公平、公正”。

何谓“包税人”?顾名思义,即是承包税收的人。

为了简单、高效地剥削行省,罗马人不喜欢亲自管理行省的税务,而是把征收赋税的任务当成一个“外包”项目,公然交给竞标最高的骑士商人,这些包税人会先按中标金额提前支付税金,然后再以罗马的名义前往行省收税,通常实际收上收的税会是中标金额的好几倍,甚至达到几十倍,而罗马在行省的军团和总督会全力支持包税人收税,不服的一律讨伐、消灭。

这种制度对罗马来说好处有几点:

一是财税稳定。罗马永远不必担心没有税收,即便是有天灾人祸,元老院也有稳定的收入。

二是管理方便。元老院不必为收税的具体细节操心,更不用处置可能出现的问题,只管拿钱就好。

三是避免风险。不管被征收地是否发生起义,人民是否配合,罗马都能先得到税金,如果收不上来,那也是包税人自己投资的失败,与罗马无关。

所以,包税人相当于罗马的代理人,能在军队的支持下,肆无忌惮地剥削行省公民和盟国百姓,遇到强力抵抗时,包税人不仅不会降低税收,反而还会加倍,多出来的部分都用于答谢罗马总督和军队的“帮助”,行省公民和盟国百姓反而更加悲惨,越反抗交得钱反而更多。

更糟的是,行省、盟国内部也存在豪强欺压平民的事件,土地在不断的兼并中越来越集中在豪强手中,他们向上交税给罗马的包税人,向下又从下层民众手里敲诈更多,如此一来,普通百姓的负担就更加重,甚至会变成债务奴隶,而罗马总是站在这些豪强一边,用武力镇压任何反抗。时间一久,罗马人便成了整个小亚细亚的“邪恶”存在,是每一个平民的噩梦和仇人,无人不想赶走罗马的包税人。

米特达拉梯六世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出兵讨伐罗马人,他迅速举起了“解放者”的旗帜,高呼要减免当地的赋税,废除所有债务,赶走罗马的包税人,恢复小亚细亚的自由。实际上,米特达拉梯六世确实履行了自己的口号,不仅把那些依附罗马的豪强统统杀了,债务也全部免除,几乎所有投降本都的城市都被免除了数年不等的税收。一些地方的守军主动起义,干脆绑了镇守城市的罗马指挥官,整个城市一起投降了本都,各地军队也跟着纷纷倒戈。

整个小亚细亚顿时沸腾起来,人民终于等来了他们的“救世主”,各地在得到米特达拉梯六世屠杀罗马公民和意大利人的命令后,当即开始了血腥的屠杀,毫无畏惧,更无顾虑。而这些被杀的罗马公民和意大利人,大多是包税人或与包税人有关,他们是罗马管理的殖民地的商人、官员,也是代言人。这么一看,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本都能迅速击败罗马联盟的19万人马,当地人为什么甘愿充当本都的刽子手了。

古语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罗马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的确打造了一支战无不胜的陆上力量,但随着罗马的不断扩张,古罗人的包容精神逐渐消失,对盟友也越来越苛刻,在罗马贵族眼中,就算是盟友也必须为罗马的利益牺牲,这种以“罗马优先”的思维日益影像了罗马的对外政策,也间接导致了罗马社会的进一步分裂,为此后的超大规模内战拉来了序幕。

公元前88年,除了罗德岛和几个小城邦外,爱琴海两岸大多竖起了本都的旗帜,雅典更是发生了政变,公开邀请米特达拉梯六世进入希腊,本都取得了战略上的优势,不仅兵力庞大,而且又有民心在手,怎么看都是必胜之局,而手里只有5个军团的苏拉受命出征本都,他能力挽狂澜,绝地逆袭吗?

声明:本文著作权、版权归作者刘威独有,任何个人和组织无权转载、抄袭、摘编、复制、修改、汇编、出版或用于其他商业用途,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另外本文为番外篇不在书中,地图为笔者绘制,仅为示意图,不准确的地方还请见谅,也欢迎大家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罗马   罗德岛   亚细亚   同盟者   行省   王国   盟国   意大利   联军   西亚   军队   秘密   制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