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共产党的鼻祖马克思的故乡:德国千年古城特里尔

新科技、新文化!


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1周年。


本期小编带你去共产党的鼻祖卡尔·马克思的故乡去走一走看一看。


中国共产党早期会议,墙上粘贴着马克思的画像


马克思的故乡位于德国西南部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的特里尔。


特里尔所在的莱茵兰-普法尔茨州是由社会民主党执政的,这个政党是唯一与马克思、恩格斯有过直接关系的。


德国古城特里尔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相比之下,真正德国的历史并不长。可是要问中国还有哪个城市较好地保留了两千年前的城市风貌,大概数不出一个来,许多珍贵的古建筑早已经被碾碎在历史的车轮之下。


而在德意志这片土地上,却有许多城市,将数百年甚至千年前的风貌都完好保存了下来。特里尔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


德国古城特里尔


特里尔除了是马克思的故乡,还享有诸多盛名:“特里尔是德国第一个被称作城市的地方”,“特里尔主教教堂中保存了圣衣”,“特里尔有罗马人遗留的皇家浴场”……


特里尔,开埠于公元前16年,曾为罗马帝国四帝共治制时期西部恺撒(副皇帝)君士坦提乌斯一世的驻节地。特里尔作为“城市”有超过两千年的历史,而不是作为殖民地或者军队驻扎地,在德国是最古老的。


特里尔罗马时期的城门—大黑门

特里尔罗马时期的城门—大黑门


罗马帝国时期是特里尔的黄金时代,至今遗迹尚存,特里尔也因此是德国现存古罗马时代遗迹最多的城市。


这里有不少罗马帝国的古迹:罗马时期的城门(特里尔人把它称为大黑门)依然在那里迎来送往,古朴的罗马式大教堂在德国乃至欧洲堪称罕见(你在欧洲看见的多半是哥特式或巴洛克式教堂)、古罗马的浴场还残留有遗迹...


特里尔大教堂(左侧)是德国最古老的教堂,右侧与之相连的是德国最早的哥特式教堂之一圣母教堂


罗马帝国覆灭后,特里尔与科隆依然充满活力,同为中世纪德意志地区商贸最繁荣、文化最发达的城市,甚至共享“北方罗马”的称号。1356年,德国的前身“神圣罗马帝国”钦点了有资格当选皇帝的七大“选帝侯”,其中就包括了特里尔、科隆的大主教,可见当时这两个城市的地位。


仅剩下断壁残垣的皇家浴场


源远流长的古罗马文明滤去时代的风尘、战争的残忍、王权的威严和思想的宰制,保存下了这些恢宏的建筑艺术和诸多的人文经典...


马克思就是诞生并成长于如此浓郁的历史和文化氛围中。


1818年5月5日,在特里尔一个普通的律师家庭,马克思呱呱坠地,马克思在这里一直生活到17岁。


马克思故居如今是个展览馆


马克思的故居位于布吕肯街10 号,是一座灰白色的3层楼房,淡黄的墙、棕色的门楣和窗沿、乳白色的窗扉,是当时德国莱茵地区的典型建筑,建于1727年,距今已有差不多300年的历史。


布吕肯大街10号马克思故居,德国特里尔


马克思故居临街三层,后楼也有三层,中间是天井小院,前后楼二、三层之间由走廊连接,后院是一个小花园。


这是德国境内唯一的关于马克思生平、事业以及一直到现在为止具有广泛影响的展览馆。


马克思故居的展览


目前的展览内容是2005年设计的,占据了故居大小不等的23个房间(包括连接前后楼的两个走廊)。


其中第1~17号房间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内容,分为“故居历史” “青年马克思” “政论家和哲学家”“1848年历史时代的转折” “流亡生活” “政治经济学—生活主题”“马克思和工人运动”“恩格斯和马克思主义”等专题,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一生的生活经历、思想演变和实践历程;除展板以外,也展出了一些重要手稿的复制件、原始照片、实物、多种语言文本的电子书籍等等,还设计了多种视频、影像。这部分内容占全部展览的三分之二。


标明18号的是一个户外开放式的走廊,在一面宽阔的墙壁上挂着巨幅红色布幔,远看是马克思的头像,其实是由或终身或短时受到马克思及其思想影响的众多知识分子(主要是西方的)的名字组合而成的。



第19~23号房间分成“工人运动的分裂” “欧洲的分裂” “卡尔·马克思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运用”等专题,叙述了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东西方社会发展中所产生的广泛影响及其曲折的实践历程。


马克思故居售卖的纪念品非常畅销


其实,马克思一家在这里居住的时间并不长,只有1年多,便搬到尼格拉城门附近的西蒙路5号,并在那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但布吕肯街10号才是世人知晓和朝拜的马克思故居,是众多游客的必去之地。


马克思另一处故居:尼格拉城门附近的西蒙路5号


从马克思故居出门左拐步行十多分钟,有个小广场,可以看到一个马克思雕像,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以及当地民众前来合影留念。这个雕像是青铜材质,总高5.5米,重约2.3吨。这是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当天,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赠予特里尔市的,这里现在也逐渐成为中德两国交流的新“地标”。


由中国政府捐赠的马克思雕像


如今,特里尔城中充满了马克思的印迹:很多红绿灯都闪烁着他的卡通像,不少公交车上也印有马克思的头像,售卖与马克思有关的纪念品店铺随处可见⋯⋯马克思已经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


特里尔街道上设计成马克思卡通形象的红绿灯别出心裁,让人忍俊不禁


反过来,特里尔这个文化场也对马克思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文化讲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关于“特里尔”这个“文化场”对马克思的影响,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聂锦芳这样认为:

特里尔的地理位置很有多元文化的“意味”,它处在德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的交界处;历史上,它的归属时常发生转换,有时归法国,有时归德国,时常发生动荡,更是一种交融。特里尔古城原来是古罗马的陪都,现在它的市中心有十几栋建筑,全都是古罗马时期建造的,大部分有两千年历史。滤去蕴含的权力至上和等级森严,这些建筑体现了浓郁的宗教氛围。两百年前,马克思出生时,特里尔的场景就与现在差不多。马克思在这里待到17岁,特里尔所体现的古希腊、古罗马的传统、近代的启蒙意识和人道主义,这两个因素结合在一起成为其思想发源的底色和背景

“特里尔传统”是一种无形的“文化场”,马克思在这里培育的哲学思考、自我意识和价值取向,对他后来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展开的探索,以及更往后的“意识形态批判”和“政治经济学转向”产生了持久的影响。马克思一生思想的发展和建构确实带有强烈的批判成分,但实际上他之批判具有典型的“德国哲学式”的特征,绝不是弃之不顾、彻底打碎、颠覆重来,而是在深刻剖析、反思基础上的扬弃和超越,是在深厚文化积淀基础上的传承和推进。尽管马克思后来走出了特里尔,但这里永远是他的故乡。他毕生探究和追求超越资本主义的自由、公正、平等和正义,这些都源自“特里尔传统”的浸润和培育。


从马克思最早的作品—他十五岁时写的一首诗歌《人生》,可以了解到他年幼的心灵对时间的感悟和生死的认识。这是他在阅读古希腊悲剧作品时有所触动写出来的:

马克思最早的作品—他十五岁时写的一首诗歌《人生》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句古老的犹太谚语因米兰昆德拉在1985年接受耶路撒冷文学奖时引用而再度传播。马克思在《人生》中其实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的表达是:“对于人的事业,精灵们投以嘲讽的目光。”大多数人终其一生强烈地渴望、贪婪地追求、苦心孤诣地经营外在的成功,把毕生的赌注都押在那些虚无缥缈、极为功利其实却十分渺小的目标上,而遗忘了人生的丰富多彩和多种可能性。从最终结局看,这样的人活得很辛苦,视界狭窄,又很孤独和迷茫,“人生内容局限于此,那便是空虚的游戏”。令人不齿的是,极少数所谓“成功人士”沾沾自喜、自命不凡,其实他们不仅不伟大,反而很可怜、很滑稽——“这种人的命运,就是自我丑化”。


特里尔的古罗马石桥


走出马克思故居,向南走去,豁然间千年历史的古罗马石桥横亘在眼前,桥下是摩泽尔河的潺潺流水,正是这清澈的河水,养育出了19世纪人类思想新动力—马克思主义。


本文首次发表于《助八界 微信公众号》

看新科技、新文化,敬请关注《助八界 微信公众号》(ID:ZBJmedia)。

助八界人、跨方兴旺;文化、科技,文武双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马克思   德国   古罗马   罗马   鼻祖   城门   故居   共产党   古城   故乡   千年   时期   思想   文化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