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为什么从周威烈王时期写起?司马光有什么深意?

《资治通鉴》是从战国时期写起,历史上有件大事,叫三家分晋,韩赵魏本身是大夫,这时候成为诸侯,甚至在半个世纪以后,也就是公元前403年,这三家大夫的诸侯地位,被当时周天子认可,所以这时候形成了战国七雄的局面,强雄林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从这一年写起。

司马光为什么从这一年写起呢?其实他在责备当时周天子周威烈王。因为你作为最高领袖,自己打乱了祖宗家法,明明他们是大夫,这个时候升格为诸侯。你天子自乱章程,自乱礼法,那还了得?我们今天看司马光这个话,许多人说他很迂腐,但是要结合背景,就知道司马光这些话,是给当时皇帝宋神宗讲的。

宋神宗登基的时候不过20岁,涉世不深,这个时候一大堆群僚要给皇帝讲历史,讲治国理政的道理,所以这个时候,就选择许多对治国理政针对性的资料。司马光挑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这个三家分晋。为什么要这个时候着重讲三家分晋呢?其实是让皇帝知道一点,治国理政不是闹着玩的,你作为最高统治者应当有谱吧,你定的章程礼法不能自毁长城。

但是司马光也有他的确迂腐的一面,因为历史总是变化的,这个章程也随着历史发展应当有所修正,我们看战国时期,历史就出现了明显的趋势。

这个大趋势叫“礼坏乐崩”,有人说是“礼崩乐坏”,实际上您翻一翻论语就会发现,论语里头孔子说的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礼这个东西啊是损毁的,而乐这个东西作为一种艺术,他在师徒间耳提面命、口耳相传,他真能崩,所以孔子说“礼坏乐崩”。

礼坏乐崩肇端应当出现在春秋,但是春秋和战国还很不一样,明末清初人顾炎武,他写过一个很重要的论文集,就是《日之录》,其中有一则叫《周末风俗》。他说这春秋战国就是个分水岭,春秋尊天子,战国不尊天子;春秋讲礼与信,战国不讲这一套;春秋宴会赋诗,战国不讲这一套;春秋讣告册书,战国不讲这一套。

所以当时顾炎武下一结论,说这个社会到战国摧枯拉朽,变化发生在133年之间,从三家分晋,一直到战国,诸侯国纷纷称王,这100多年,顾延武用八个字来形容,叫“邦无定交士无定主”。国家没有外交的一贯原则,士大夫也没有投靠主上的一贯原则。那他们要凭借什么呢,凭借的无非就是利益,他们不讲主义,讲的是利益。这样的话社会就非常现实,原先那一套体制纷纷瓦解,礼坏乐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神宗   礼坏乐崩   论语   资治通鉴   深意   诸侯   天子   章程   战国   大夫   春秋   时期   历史   周威   司马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