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巅峰时代 殷商王朝会造出传国九鼎吗?

根据文献和考古发掘,我们知道夏代已经进入铜石并用时代,但是直到二里头文化时期,才真正制造出一定形制的实用性青铜器物,所以,大禹制造九鼎应该是个传说,即便是夏代造出九鼎,最早会是在二里头文化时期内,其体型也不会太大。那么,殷商时代会不会造出传国九鼎呢?本文将作进一步探讨!

后母戊鼎

一、商代:青铜制作进入巅峰时期

考古发掘证实,商周时代的青铜艺术是古代青铜文化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以品类丰富、造型优美、纹饰华丽、制作精巧、风格独特而著称,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考古发掘还证实,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具,不单是实用的容器,同时也是宗庙中的礼器。青铜器的数量可以表示出身份地位的高低,青铜器形制的大小也可以显示出权力的等级。青铜器中,最重要的器类就是鼎。远古的青铜器可以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四大类。食器中包括鼎、鬲等等。其中鼎是最重要的礼器。

按照教科书的说法,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称殷商,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

商的先世商族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传说它的始祖契与禹同时。夏朝时商国君主商汤方国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在亳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盘庚死后,王位由其弟小辛继立。小辛死后,传弟小乙。小乙死后,继立的是自己的儿子武丁。在武丁统治的五十几年间,是商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

从几十年的考古发掘实践看到,商朝到盘庚迁殷之后,青铜制造才真正进入巅峰时期。考古发掘显示,除了大量出土甲骨文等之外,殷墟总计出土青铜器近5000件,还发现了“辛店遗址”等多处大规模铸铜作坊。

殷墟甲骨文

二、后母戊鼎:史上最大的青铜鼎

如今,在天安门广场东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陈列有一件巨大的青铜鼎,后母戊鼎,此鼎重达834公斤,堪称国之重器。见证着殷商时代的辉煌和强盛。

商后母戊鼎,又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后期(约前十四世纪至前十一世纪)铸品。

后母戊鼎器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腹内壁铸有“后母戊”三字。

商后母戊鼎,不但形制巨大,雄伟庄严,工艺精巧,而且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

根据光谱定性分析与化学分析的沉淀法所进行的定量分析,“后母戊”青铜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另外,后母戊鼎在塑造泥模、翻利陶范、合范灌注等环节中,存在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

后母戊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

三、商代会制作出传国九鼎吗?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西周中晚期我国形成了列鼎制度。《春秋公羊传》记载,天子用9鼎,诸侯用7鼎、卿大夫用5鼎、士用3鼎或1鼎。同时。与鼎一同出现的还有簋,通常为九鼎八簋,七鼎六簋,五鼎四簋,三鼎二簋。

那么,商代会制作出传国九鼎吗?

实际上,根据上述分析,从技术上来看,殷商在盘庚迁殷之后,青铜制作技术已经达到巅峰时期,制作各种大型的青铜器物已经没有问题。青铜作为宗庙中的礼器也开始施行。后母戊鼎、后母辛鼎等就是重要的礼器。因此,从技术层面来看制作成套大鼎的技术已经没有问题。鼎作为宗庙礼器也毋庸置疑!

疑似商代九鼎

那么,商代会制作出传国九鼎吗?我们先来看看商代有没有九鼎?实话实说,迄今为止,并没有发现商代九鼎的信息。然而,找到一张九鼎的照片,对此专家们肯定认为是现代制品,但是仔细观察,也有人根据皮壳和文饰,认为是商代青铜器。用现代测年技术检测,年代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应该是在商代武丁后期。

综其上述,可以看出,殷商王朝中晚期之后铸造象征国之九鼎的各种因素具备。

按照《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十一年,周武王伐纣成功后,命南宫括、史佚展九鼎保玉。可见殷都朝歌列有国家及王权象征的九鼎。当然,允许人们怀疑司马迁的说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殷商   青铜   礼器   王朝   宗庙   商朝   形制   商代   后母   青铜器   巅峰   时期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