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史精选故事629、汉人刘整献策攻南宋

忽必烈雄心勃勃,他稳定北方之后,便把目光投向了江南。可是,窝阔台和蒙哥两次伐宋均遭失败,使忽必烈心有余悸,犹豫不决。这个时候,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了,他就是南宋降将刘整。

刘整,祖籍西安,后徙居河南邓州。刘整原先是金国的将领,后来投靠了南宋。刘整骑射精良,勇猛过人,性格深沉,胸有智谋,在南宋名臣赵方手下为将,屡立战功,名气很大。

赵方临终前,对接替他职务的儿子赵葵说:“刘整有才,但品行不端,你驾驭不了他,应该尽早杀掉,以免日后为祸。”可是,赵葵怜其勇,没有听老爹的话。

刘整后来成为南宋名将孟珙的部下,他作战勇敢,经常充当先锋。有一次,宋军攻打金国的信阳。刘整挑选了十二名勇士,在夜里偷渡堑河,攀上城头,杀散守军,夺取了城池。

孟珙又惊又喜,说:“五代名将李存孝,曾经率十八骑攻破洛阳,而刘整只用十二人就攻取了信阳,真是赛存孝啊!”从此,刘整“赛存孝”的名号,就在军中流传开来。

金国灭亡以后,蒙军开始攻打南宋。当时的南宋皇帝是宋理宗,宋理宗在位四十一年,颇有作为,他联蒙灭金,洗刷了靖康之耻,又两次打败蒙军大规模进攻,保住了江南半壁河山。刘整在抗蒙战场上,继续冲锋陷阵,再立新功。

宋理宗病逝以后,侄子宋度宗继位。宋度宗从小就是弱智,七岁才会说话,但因宋理宗没有儿子,侄子也就这么一个,只好由他继位。宋度宗傻乎乎的,只知道吃喝玩乐,根本不会治国理政,朝廷大权落到宰相贾似道手里。

贾似道是历史上有名的奸臣,骄奢淫逸,不务正业,整天斗蟋蟀,还写了一部专门研究蟋蟀的书籍,被人戏称为“蟋蟀宰相”。贾似道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结党营私,嫉贤妒能,专门迫害打击功劳大、名望高、能力强的人。抗蒙名将向士璧、曹世雄等人被迫害致死,文天祥等一批贤臣,有的被免官,有的遭流放。

刘整属于功劳大、名望高、能力强的人,自然也在打击之列。刘整满心愤懑,他见南宋已经没有希望了,又听说忽必烈招贤纳士,重用汉族士大夫,便毅然北上,投靠了忽必烈。

忽必烈听说过刘整的名声,见他来降,十分高兴,亲自接见,并向他询问南宋的情况。

刘整见忽必烈英武睿智,礼贤下士,也很高兴,便把南宋情况和盘托出,说:“宋朝天子弱智昏庸,奸臣当道,朝廷混乱,民不聊生,灭亡已不可避免。我朝应该趁此良机,发兵江南,统一天下。”

忽必烈听了大喜,立即召开朝会,商议攻打南宋之事。可是,大臣们鉴于两次伐宋失败的教训,对伐宋没有信心,又觉得局势刚刚稳定,不宜再开战端,于是,多数大臣都不同意。

刘整觉得有点惋惜,又对忽必烈说:“宋朝正处于混乱之中,这是天赐良机,如果宋朝换了一个圣明天子,再想灭宋就困难了。大汗要想建功立业,决不能失去这个机会。自古以来的帝王,如果不能统一天下,就算不上正统。我朝已有天下十之七八,只剩下江南一隅,为什么不趁机一统天下,形成正统呢?”

刘整的话打动了忽必烈,忽必烈一拍大腿,说:“讲得好!我的决心已定,不必再议了。”

刘整又向忽必烈献计说:“过去我朝伐宋,主力放在巴蜀,并不是好办法。宋朝沿江淮设置了千里防线,其中襄阳的位置最为重要,就像千里长蛇的软腹,如果攻破襄阳,便可将长蛇截为两段,然后长驱直入,直捣杭州,大业可成。”

忽必烈听了,异常兴奋,连声叫好。刘整又说:“襄阳依汉水而立,易守难攻,要想攻破襄阳,必须要有强大的水军。我愿效犬马之劳,为我朝训练水军。”

忽必烈更是高兴,当即任命刘整为镇国上将军、都元帅,并委任刘整全权负责组建和训练水军。

在此之前,蒙古主要依靠骑兵,蒙古铁骑纵横天下,所向无敌,但没有水军,不习水战。南宋的水军比较强,蒙军多次吃亏在水战上,所以,蒙军不敢把水泊众多的荆襄地区作为主攻方向。

刘整在南宋多年,对水战十分熟悉,他接受任务以后,立即着手组建水军,建造战舰,加强训练。刘整根据实战的需要,建造的战舰比南宋的船只个头小,但速度快,十分灵活,更适于水战,战舰上还装备了火炮之类的先进武器。

刘整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训练,一支强大的水军便应运而生,从此以后,南宋在水战方面的优势不复存在。蒙古水军在攻打襄阳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最后的崖山海战中,蒙古水军打败了南宋水军,使南宋彻底灭亡。

忽必烈做好了一切准备,蒙古第三次大规模伐宋战争就要开始了。这一次,南宋政权恐怕在劫难逃了。请看下一集,元朝灭南宋统一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南宋   襄阳   信阳   蒙古   水战   水军   江南   汉人   宋朝   战舰   故事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