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收新疆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国力的增强,使俄国掠夺新地盘欲望空前高涨,中亚和中国西部地区成为俄国觊觎的目标。1864 年,俄国向中国新疆西边的浩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发动军事进攻,并继续东进,企图侵吞整个新疆。与此同时,英国完成吞并印度计划后正极力向北扩张,与俄国在新疆展开角逐。

俄国进攻浩罕时,新疆少数民族武装起来反抗清朝的统治,先后攻占库车、乌鲁木齐、哈密、玛纳斯和喀什噶尔旧城等地,建立了几个互不相属、彼此攻伐的地方割据政权。1864 年8月,柯尔克孜族人思的克夺取喀什噶尔的回城疏附,又进攻汉城疏勒,因久攻不下,派金相印赴浩罕求援。浩罕统治者派帕夏阿古柏于 1865 年年初率军侵占喀什噶尔,驱逐了思的克。

此后,阿古柏又先后攻占南疆各城,吞并了其他几个割据政权,并于1867年成立“哲德沙尔汗国”(意为七城国,包括喀什噶尔、莎车、和田、库车、叶尔羌、阿克苏、吐鲁番),阿古柏自称“汗”。1870年,阿古柏又进占乌鲁木齐等地,势力伸展到玛纳斯,进而占领南疆全部和北疆的部分地区。阿古柏的人侵给新疆带来了灾难,也给英国和俄国人侵新疆提供了机会与条件。

1867年前后,英国多次派人到南疆活动,将商品和军火输人阿古柏占领的地区,并派人会见阿古柏。1870 年,英国派正式使团到达喀什噶尔,给阿古柏提供军事教官和大量武器。1873 年,英国通过土耳其苏丹封阿古柏为“艾米尔”(统治者),并派出特派使团,携英国女王的亲笔信到达喀什噶尔,翌年2月同阿古柏签订通商条约,英国正式承认阿古柏政权,阿古柏同意英国在其占领区享有通商、驻使、租地等特权。

俄国也多次派遣军官同阿古柏接触。1866 年,俄国同阿古柏达成协议,规定俄有权到南疆追捕逃犯。据此协议,俄国借口稳定边境秩序,于1871年7月出兵占领伊犁地区,美其名曰“代为收复”。翌年又与阿古柏订立条约,俄国承认阿古柏是“独立国君主”,阿古柏则答应俄国在南疆享有特权。尔后,阿古柏派人访俄,俄国的商品、武器随之大量涌入南疆。

阿古柏的占领和英、俄的企图,激起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反抗,伊犁军民“均已同心能死,不降俄夷”。他们派人到内地,请求清政府出兵解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黎民百姓。清政府派署伊犁将军荣全处理此事,荣全在军事上没有太大的作为,新疆危在旦夕。

面对西北和东南地区同时并起的严重边疆危机,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海防”与“塞防”之争。直隶总督李鸿章认为海防重而塞防轻:“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主张放弃新疆,将塞防费用移办海防。陕甘总督左宗棠等主张二者缺一不可,应当二者并重。清政府采纳了左宗棠等人的意见,决定先平定阿古柏,再解决收回伊犁的问题。1875年5月初,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金顺调补乌鲁木齐都统。左宗棠以湘军刘锦棠部为先锋,于次年4月分三路进入新疆。根据新疆幅员广阔、地形复杂、交通不便、饷运困难的实际情况,左宗棠确定了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实施缓进急战、速决制胜的作战方案。新疆各族人民主动配合清军作战,并捐粮献马,传送消息,给部队充当向导。军民合力,仅用半年时间,就收复了古牧地、乌鲁木齐、玛纳斯等北疆大部分地区。

清军收复北疆后迅速直下南疆,粉碎了英、俄企图霸占南疆的种种阴谋。1877 年春,清军连克达坂、托克逊、吐鲁番等城,消灭了阿古柏的主力军队。阿古柏兵败自杀。他的儿子伯克胡里自立为“汗”,企图继续顽抗。12月中旬,清军攻克喀什噶尔,伯克胡里率残部逃人俄境。翌年1月,清军收复了除俄国侵占的伊犁九城地区以外的全部新疆领土。

消灭了阿古柏政权后,清政府任命吏部左侍郎崇厚为头等钦差大臣,赴俄都圣彼得堡谈判交收伊犁事宜。中俄谈判历时九个月,崇厚未经清政府允许,于1879年10月初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里瓦几亚擅自与俄国签订了《伊犁条约》。条约规定:俄国归还伊犁九城一带地方,中国将霍尔果斯河以西和特克斯河流域大片领土割让给俄国;并许给俄国一系列特权。消息传出,舆情大哗,举国激愤,张之洞上疏认为“崇厚误国媚敌”“国人皆曰可杀”。清政府拒绝批准该条约,并将崇厚交刑部治罪。

俄国对此恼怒异常,一面抗议清政府严惩崇厚,一面在伊犁地区大量集结军队,并调集舰队到远东海面示威。清政府针锋相对,调兵遣将,在山海关、黑龙江、松花江布防,并再次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赴新疆备战。与此同时,清政府还派驻英、法公使曾纪泽兼任驻俄公使,赴俄谈判改约与收复伊犁问题。曾纪泽于1880年8月初首次赴俄国与沙俄代表代理外交大臣吉尔斯会晤。经过五个多月的艰苦谈判,双方于1881年2月下旬签订了《中俄伊犁改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和特克斯河流域,但俄国仍割占了中国霍尔果斯河以西1万多平方公里土地;中国偿付沙俄“代收代守”伊犁兵费900万卢布(约合白银509万两);俄国在新疆各城贸易“暂不纳税”,在蒙古贸易全部免税;俄国可在嘉峪关、吐鲁番两地增设领事馆;重新勘定中俄边界的“不妥之处”,按俄国“现管之界”勘定边界,安设界牌等。此后,俄国利用这一条款,又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了中俄《伊犁界约》《喀什噶尔界约》《续勘喀什噶尔界约》等勘界议定书。通过“勘界”,俄国又割占中国斋桑湖以东,霍尔果斯河以西,特穆尔图淖尔东南等地区共约7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中俄伊犁改订条约》与《伊犁条约》相比,中国在界务、商务方面收回了部分主权,但俄国仍攫取了不少利益,就此而言,它仍是一个不平等条约。

1884年11月,清政府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建立行省,以乌鲁木齐为省会,任命湘军将领刘锦棠为巡抚,并设立州县。新疆设省意义重大,不仅使西北边疆渡过了危机,有利于西北边防的巩固和建设,而且进一步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对维护边疆稳定、促进国家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新疆   噶尔   南疆   喀什   伊犁   俄国   古柏   英国   条约   清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