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三姐妹出嫁一身绿衣,下葬却穿上红装,究竟有什么讲究?

独孤信的三个女儿出嫁时一身绿装,下葬时却穿上了艳丽的红衣,在我们的印象中,古人都讲究红喜白丧,为何剧中的这三位贵女却着装如此怪异?关注本期视频,带你了解古代婚嫁丧仪背后的故事。

红男绿女

中国古代两仪红喜白丧

喜欢看古装剧的朋友们会发现,以往我们看到的古装剧中,新郎新娘在拜堂成亲时都会卓配套的大红喜服,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红火吉祥的意思,不仅是结婚,重大的节日、典礼仪式,宴会等等,往往都都会见到寓意吉祥的火红颜色,然而近几年热播的古装剧中却出现了变化,新郎的衣服依旧是鲜艳的红色,而新娘的喜服却变成了明艳的绿色,谓之“红男绿女”,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黑色婚服

其实中国古代的传统婚俗,根据朝代的不同都会有相应的变化,不仅只有红色一种,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就行的婚嫁习俗是“男服绯红,女服青绿”,也就是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红男绿女,那么这红男绿女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主要还是跟男尊女卑的社会有关,古代女子婚假之后要恪守妇德,相夫教子辅佐丈夫建功立业,男人是红花要辉煌绽放,女人就要作为绿叶陪衬帮助,所以便有了这种红男女绿的喜服规矩,当然了,除此之外红配绿的艳丽的撞色,也会给人一种靓丽打眼的感觉,也算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美学。

白色嫁衣

古代男女婚嫁时穿一身大红婚服的习俗,其实并没有很长时间的历史,根据典籍记载,我国古代经典大红风格的婚服,是从明朝才开始盛行的。

历代婚嫁习俗

在明朝以前,婚服的颜色是经过许多变体的,从最早的周朝开始说起,根据周朝史书 《仪礼》记载,周朝的婚服为玄纁之色,玄色为主,纁色为辅。玄色也就是黑色,纁色是浅绛色,简单理解为落日余晖的颜色,偏红多一些,黑色丝质婚服上还有金色纹样,看起来庄严典雅,周人认为天玄地纁,婚服的颜色体现了人们对天地的敬畏,到了秦汉时期,婚服的颜色更加丰富,增加了扬红,婚服上刺绣工艺更加精湛,但整体来说,还是承袭了周朝旧制以玄色为主,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兴盛,人们崇尚返璞归真,颇有种修炼成仙的意味,男女婚假服装直接成了小清新的纯白色。

张敝撰写的《东宫旧事》中记载了晋太子的婚服仪礼,“太子纳妃,有白毂,白纱,白绢衫,并紫结缨。”可见比起西式的白色婚纱礼服,咱们老祖宗千年前就已经玩过了,不过这婚服颜色虽相同,但文化意义可是完全不同的,到了唐宋时期,男女婚服就成了我们上面讲的红男绿女,不同的是,宋朝后期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女性婚服由色彩艳丽的明绿色变成了浅青色,但总体礼仪还是延续唐制。到了明朝,我们熟悉哦大红风格的婚服出现,明朝平民男子大婚时,可以着九品官服,迎亲时仿佛登科高中一样威风,所以叫作“小登科”,而女子也可以越级穿上宫廷命妇仪制的婚服,凤冠霞帔加上红色对襟大袖衫,这是明朝政府给民间婚假男女最好的祝福。

独孤信三个女儿大婚时一身绿色,下葬时却是鲜艳的大红,显然与中国古代两仪礼中讲究红喜白丧不太相符,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古代丧服规格

关于绿色婚服前面我们已是讲过了,那么接下来我们讲一下,中国古代死者丧仪中穿寿衣的规矩,所谓白丧,就是后人为死者操办丧仪时需卓白色的衣服,意为干净、贞洁,以此表达对死者的尊敬,而躺在棺材里的逝者是不用穿一身白的,不仅不用,反而穿得要比生前更加艳丽明媚,古人讲究死者为大,为逝者穿上艳丽的衣服,会显得气色很好,一些宦官贵族世家还会给逝者穿金戴银,极尽奢华,古人相信逝者到了另一个世界,同样需要这些东西保证富足的生活,所以就会给他们极尽的哀荣,寻常人家如此,更何况是皇室宗亲,独孤信的三个女儿都当过皇后,这样尊贵的身份入殓时,自然穿得奢华尊贵,方能彰显身份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明朝   婚假   周朝   红装   绿衣   红男绿女   逝者   婚嫁   大红   中国古代   艳丽   讲究   颜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