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朱老总警卫员,解放后低调生活,国家每年补贴8万,今年104岁

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国家向当年参与过抗战的革命者及其遗属发放了纪念章,表彰他们在当年的生死存亡之际为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贡献。

在山西沁水的一位老红军战士也收到了纪念章,随后媒体报道了他当年在战争年代的亲身经历,感动了许许多多的国人。

01

这位老红军名叫冯自根,这不是他真实的名字,他也不是山西沁水人,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生活,而且还改掉了本来的名字呢?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这位老人的故事。

冯自根原名为昝长林,他是四川人,1918年出生在旺苍县,他家里很穷,父母又早早过世,是大姐含辛茹苦地把他们几个小的拉扯大。

1933年,有红军队伍来到了他的家乡,15岁的昝长林毅然投身到革命的队伍中。那时没有什么机会给新兵进行训练,昝长林的战斗经验都是一点一点从战场上摸索出来的,不过当时红军的处境是非常恶劣的,在一次战斗中,昝长林受了重伤。

伤愈归队后,他被组织上安排做了警卫员,长征路上,在过雪山时,昝长林的眼睛被灼伤,并且一直没有恢复好,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不单单是雪山,红军在长征中面临的困难太多了,吃不饱穿不暖,有的战士饿死了,有的牺牲在沼泽里,昝长林后来回忆过这段最艰难的日子,他说自己所在的连队,在第三次过草地之后,就从170人减少到了30人,昝长林庆幸自己能闯了过来,长征中的千难万险都经历了,后面就没有什么能把他们难倒了。

抗战爆发后,昝长林所在的队伍渡过黄河来到前线与日军作战。这时的他虽然还不到20岁,但相比刚入伍时,无论是心态还是经验都成熟了很多,打起仗来有勇有谋。

在1937年10月的七亘村战斗中,昝长林他们在刘伯承和陈赓的指挥下,与日寇交了手,这也是昝长林第一次打日军,早就恨得牙痒痒的他带着自己班的战士们表现英勇,打了一场漂亮仗。

此后几天,他们又接连几次与敌人交火,都取得了胜利,可惜的是,在最后一次的战斗中,昝长林再次负伤,因伤势严重无法继续留在前线,被转送到了陕北养伤。

02

伤愈后的昝长林,接受了一个新的任务,这就是担任朱老总的警卫班长,这对他来说是新的挑战,虽然不用上到前线,但是警卫员的责任重大,组织上能将这项工作交给他,可见对他的能力和革命信念的认可。

1938年,朱老总在山西沁水县期间,昝长林始终不离左右,之后还完成了往返延安的护送任务,正是因为他们这些警卫员的认真工作,才保证了朱老总等八路军领导同志的安全。

1940年,因为表现出色,昝长林来到抗大进行为期2年的学习,学成后回到抗日一线,在山西晋城、高平、沁水一带领导武工队的同志们,破坏敌人的物资运输,极大地牵制了日寇的兵力,给主力创造作战机会。

但是他们一共才140多人,敌军的兵力达到了7000,在这样悬殊的比例下,昝长林等人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一次他们被日军团团围住,突围时,许多同志壮烈牺牲,昝长林也身负重伤。

1944年时,昝长林再次受伤,他的手、胯、腿等部位都被炸伤,而且弹片无法取出,落下了终身残疾,他只好离开部队。因为长期在沁水休养,他对这里产生了感情,就没有返回家乡,而是留在了这里。

村里有一位老人,丈夫去世了,儿子是村里的民兵队长,在打鬼子时牺牲了,昝长林看着老人,就想起自己那些死去的战友,他经常帮老人干活,像照顾自己的母亲一样照顾老人,后来还把名字改成冯自根,说自己就是老人的儿子。

03

冯自根经常给附近的孩子们讲战斗故事,对他们进行革命教育,但对以往的成绩却只字不提。村里人都知道他打过鬼子,别的就不清楚了。直到多年后才发现,原来他还给朱老总做过警卫员。

国家对于冯自根这样的老红军战士都是定期发放补助的,他觉得自己日子过得很好,这些钱都存了下来,用来帮助贫困家庭和资助孩子们读书。他说国家给他生活费,还有伤残补助,现在每年能有8万元了,和当年那些牺牲的战友相比,他是幸运的了,国家还给了他这么多的荣誉和物质补偿,拿出来帮助他人也是应该的。

如今冯自根老人已经104岁高龄了,还有2个重孙陪在身边,身体依然健康,他仍然在用自己的方式回馈他热爱的祖国和人民,向老人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警卫员   沁水   老总   国家   老红军   解放后   山西   日军   红军   低调   当年   老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