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供销社复兴崛起,不是要回到40年前的日子,而是另有用武之地

一个村只有一家店,村民可以购买粮油、农资、日用品等,但品种有限,有的品种要凭票购买,网点覆盖率鼎盛时期超过90%,不过落寞时也是纷纷撤场,对于60后、70后、80后等年代的农村人来说,经历过供销社陪伴我们的日子,那时的记忆相信是难以忘怀的。

农村供销社的发展历程

1、供销社的诞生。1950年我国成立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对全国的供销、消费、生产等进行统一监管和分配,那时农村地区的生产物资,也全部通过供销社来满足实际生产需要。供销社的成立,一定程度上较为公平地解决了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这也是经济发展水平偏低的阶段,需要经历的过程。

2、供销社的辉煌与落寞。在计划经济时代,农村供销社曾经有着辉煌的历史,能够在供销社里面工作,那都是很有面子的事,村民想要买东西,很多时候没有相应的“票”说不可以的,可以说完全处于买方市场。不过,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商品流通快速推进,买方可以自由选择,而且品种繁多,传统的供销社就不断退出人们的视野,我们村里的供销社20多年前也不再经营了。

3、供销社的崛起。在政策上,对供销社的改革调整并没有停止脚步,2006年推出了“新网工程”,2011年布局县、乡、村网络体系,2021年全国供销社营收总额达到6.26万亿元?湖北省2014年供销社网点数量只有696个,2021年数量恢复至1373个,农民社员人数恢复至33万余人。

重建农村供销社为何人们反响大?

1、以往的经历容易产生偏见。农村供销社对于经历过的人们来说,是不想再回到之前的状态的,自己花钱买东西,还得看人家的脸色,商品指定一家流通,很容易让消费者处于被动的状态,可以说有点恐惧。如果在农村买东西,还是像之前供销社的模式,很显然是接受不了的,如今供销社再次卷土重来,出现一定的偏见也是很正常的现象。

2、担心进入计划经济阶段。供销社在一定时期解决了农村经济问题,在生产力有限的情况下,实现了物资分配的相对公平。但如果以恢复农村供销社为载体,将农村经济再次进入计划时代,很显然会带来不小的担忧,毕竟当前的状态,大部分农民还是很满意的,回归计划经济阶段,会打破现阶段的关系平衡。

农村供销社发展之路在何方?

1、适应现状改变自我。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下,农村供销社想再创辉煌,难度是非常大的,如果还是原来的操作模式,基本上是适应不了市场行情的。从某种角度来看,供销社属于国营体制,跟现在的国企一样,要结合市场需求改变自己,调整经营方式和服务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市场方向,才能持续经营下去。

2、积极迎接市场需求。在和平年代,发展经济是首要任务,农村经济的提升,必然要提升商品的流通率,农民的消费需求也不断在变化。不仅需要日用品、家电、农资等,而且还对无形的服务也有需求,比如送货上门、延长售后等。此外,网上购物在农村也很流行,供销社也需要重视这种变化,一方面要尽可能满足农民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要想办法打通农产品走出去的渠道。

3、经营发展与公益兼顾。在2016年对供销社进行改革后,供销社的综合收入得到了提升,一定程度上说明改革的方向走对了,社员人数大幅度提升,同时也说明了很多人是认可供销社的发展的,侧面也说明农村的市场潜力比较大。供销社与其他私营超市有所不同,很多时候承担着特殊使命,就拿快递来说,邮政可以做到只要在祖国境内,就可以送到任何一个地方,这是其他民营快递公司无法比拟的,这或许也是农村供销社的优势之处。

总之,农村供销社再次发展壮大,与其说是卷土重来,不如说是断臂自救,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在多元化的当下,供销社扎根农村、更好地服务农民,也未尝不是件好事,只要价格合适、质量过硬、服务周到,相信农民心中自然会有一杆秤。政策上支持供销社复出,也是有一定考量的,一方面可以缓解就业压力、盘活农村经济;另一方面可以将资源下沉,在农资、必需品等价格偏离正常值时,供销社可以执行特殊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供销社   农村   社员   用武之地   买方   卷土重来   农村经济   计划经济   农资   辉煌   年前   农民   日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