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往事(243)后金之前怎样也攻不破的广宁城,为何这次却拿下了

明朝末年的内政已经很乱了,但天启初年那会儿,边疆比内政还乱。后金不断进犯大明,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可谓三天两头不死心,换着法子入主中原,但你要问,他们究竟能不能攻克明朝,我可以很明确回答大家:“不能。”


理由之前讲过(参考明朝往事222),总之一句话——他们拿不下山海关。


可你要说,后金对大明没有一点影响,那也纯属于胡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财政损耗严重、国民人心不稳。比如你不仅吃不饱饭,还要整天担心外面的敌人闯进门,长久下去,不成失心疯,我不信。


咱们从“萨尔浒之战”算起,即万历四十七年,一直到天启二年,短短三年时间,努尔哈赤就一路从抚顺占领了辽阳,直至现在,辽东仅剩下了唯一的据点——广宁城(今辽宁省北镇市)。


可惜如今,连广宁城也要失守了,而这种情况之所以会发生,咱们都得归功于一位大人物——辽东巡抚,王化贞。


你也知道,辽东还有一号大人物,叫熊廷弼。熊大人虽然姓熊,但不怎么熊,王化贞不姓熊,却比狗熊还要熊,他明明有多于努尔哈赤几倍的兵力,却硬是把自己的兵力活活分散,搞得自己实力大减,但他的错误远不止这一点,王大人另一个要命的错误,便是用人不善。


也许你还记得,西平堡(广宁城外的关口)之所以惨败,是因为一个叫孙得功的边将,在战场上大吼了一声“兵败了”,最终才导致明军阵型全乱,个个像无头苍蝇一般,任敌军宰割。可当时在战场上,双方谁也不落下风,甚至于说,明军是有机会战胜金军的,于千不该万不该的情况下,孙得功怎么会做出这种行为呢?


如果他精神正常,那么答案只剩一个——这人叛变了。


叛变的对象,自然是努尔哈赤,但他叛变的过程,实在令人意想不到。


几日前,即在西平堡开战的第二天,坐阵广宁城的王化贞突然一时兴起,随即把孙得功叫到了卧房内,悄悄对他说了一句话。


“得功啊,我一直把你视为我的心腹爱将,现在,我要交给你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那便是打入敌营,把李永芳那个鳖孙给劝回来(即劝降)。”


明明别人(即孙得功)是武将,你非要让别人干文官的活(指劝降),你说,你这不是瞎指挥是什么?


其次,李永芳,原为大明抚顺城的守将,经过努尔哈赤的长期驯化下,现如今,早已成为他身边最忠实、可靠的得力助手。


这种人,太难劝服。


但总体来讲,王化贞的思路并非错误,李永芳身居敌营多年,自然知晓许多情报,如果能把此人给劝回来,是非常有利于明军打胜仗的。


于是乎,怀揣着期待,孙得功暗暗发誓,一定不负众望,报答领导的重用、国家的栽培。


然后,他就不惧生死地走到了敌军大营,以来使的身份要求和李永芳谈判。


至于谈判的内容和过程,史书没有提及,但各位也不用在意,重要的是,在这一天谈判后,李永芳意外反倒劝降了孙得功。


倘若你要问我原因,事实上,也没什么稀奇的,只是因为,李永芳(实则为努尔哈赤)开出了王化贞给不了的价码。


名分、美人、佳酒、无数金银财宝,前一天还信誓旦旦的孙将军,后一天就被利益成功俘获,加入了努尔哈赤的反明班底,王大人所谓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结果到头来,只扑到了一场空。


你说王大人是遇人不淑吧,我没法认可,我更加认为,到底是他自身的问题,之前熊廷弼就反复警告过:“辽地人不可信用,蒙古人不可凭仗,李永芳不可接触。”


恰巧,孙得功,正是土生土长的辽地人。


当然,熊廷弼不会乱开地图炮,归根结底,这是个环境因素问题,因为事实便是,辽东西临蒙古、东近女真,和外族打交道,是辽东人每天都必须面对的事,如此境况下,难眠会有一些不法之人(例如投靠外敌),这很正常。


可对此,王化贞却一点儿也不谨慎,三条忌讳全部触犯,不得不说,明史对他的评价的确精准:“不习军事,不思规劝,轻视大敌,为人騃[ái]而愎也。”


其中,“騃”,是痴呆的意思,整句话连起来,便是在说,王化贞不仅是个愚蠢的呆子,还是个自以为是的大话精。


没错,直至此刻,王同志依旧认为,一切尚有转机,然而很快,他的爱将孙得功就再次击碎了他的美梦。


西平堡失守后,孙得功的下个目标十分明确——拿王化贞的人头,换更多的银子。这种人的心理极好分析,王化贞不是他的上司,努尔哈赤也不是他的老板,他只为银子干活。


其实人生在世,图碎银几两,是没什么错的,但孙得功不堪的点,就在于他的吃相太过难看。


朝着奋斗的目标,孙得功快马加鞭,没过几个时辰便跑回了广宁城下,守军见他来,立刻打开城门,士兵们很着急,都问他西平堡战况如何了,可他却突然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开始了一段载入史册的精湛表演。


“大军已败,金兵就要杀过来了,大家快收拾东西逃命吧!”


一位千户冲上前抓住他的衣袖:“总兵呢?参将呢?咱们的军队去哪了?”


孙得功又是一声仰天大叹:“牺牲了,全战死沙场了!”


短短一来一回,孙同志是哭得梨花带雨,喊爹又叫娘,就差晕过去了。


显然,孙得功的演技赢得了大众的认可,广宁城内,明军兵败的消息一传二、二传十、十传百,不过一会儿便全城皆知,百姓挨家挨户,连衣物都不打算收拾,便打算匆匆逃命。


此时此刻,王化贞正躺在床上睡大觉,不对,用词更准确点,是他又躺在床上睡大觉(之前西平堡打仗他也在睡觉),直到仆从闯进来,把他摇醒,他还撒着起床气,但当他走出卧房,推开大门,站在高楼往下望去时,才彻底一句话都讲不出来了。


印入他眼前的,是无数丢弃行李和盔甲,正在跑路的军民,王化贞不敢相信,再次揉了揉眼,确认无误后,他才终于醒悟过来,一切都结束了。


好在王化贞的悟性够高,动作够快,他随即让仆从备好了马,其后衣衫不整地逃出了广宁城。赶巧的是,王化贞刚离开不到三天,努尔哈赤便率军进驻了广宁城。


实际上,努尔哈赤没有料到,王化贞竟然会跑得如此之快,他本以为自己还要辛辛苦苦攻城,和明军大战个几百来回,可没曾想,之前拼了老命都取不下的广宁城(之前由熊廷弼启用“三方布置策”坚守),如今连手都不用抬一下,便归为己有了。


广宁城与京城的路程,为二百九十里(五百八十公里),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但关键之处在于,离努尔哈赤攻入北京,就差最后一步了——即破山海关。


这种时候,王化贞终于想起了一个人,于是他赶忙奔赴大凌河,换作以往,恐怕王大哥打死也不愿意见他。


熊廷弼已经守在这里很久了。咱们介绍过,当初西平堡之战,王化贞为了不让熊廷弼抢功,便把他支到了很远的地方,即现在的大凌河,离西平堡足足有两百多公里,做人办事能达到这种程度,真可谓是...算了,没啥好评价的了。


见王化贞来请救援,熊廷弼根本没打算给好脸色,他双手叉腰,面带不屑地微笑,很嘲讽问了一句:“起初向朝廷保证,六万大军一举荡平贼寇?到头来怎么样了呢?”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真解气。


王化贞明显急了,有点要跪不跪的样子,恳求熊廷弼能派兵夺回广宁城,熊廷弼觉得王化贞蠢得简直不可救药,都这样了,你还让我打回去?我把你砍成两半行不行!?


但熊廷弼明白,光生气没用,于是他强忍怒火,对王化贞说道:“已经晚了,掩护老百姓入关吧。”


事实证明,熊廷弼是明事理的,尽管他手中只有五千兵力,但他仍然将五千兵权,义无反顾交给了王化贞,让他带着老百姓先行撤退,至于他自己,还要留下来做一件大事。


然而就是这件大事,让熊廷弼背负了一个“叛国之名”的死罪,造成了历史一大著名惨状,问斩后,熊廷弼的首级被取了下来,在北方的九处军镇辗转示众,史称——“传首九边”。


全文总结:王化贞轻用小人,导致孙得功背叛明朝,成功让后金夺取了广宁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宁城   明朝   努尔哈赤   西平   广宁   山海关   辽东   抚顺   大明   兵力   往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