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史最大惨剧,明知零件有问题仍坚持发射,7名宇航员化成焦炭

航天领域的探索上,事故在所难免,总有先驱敢于用生命为后人铺路,但是有的事故却明明可以避免。

飞船爆炸CG

比如,被称为航天史上大惨剧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失败,导致7名宇航员化成焦炭,当时人们明知零件有问题仍旧坚持发射,才使得灾难发生。

挑战者号全体宇航员

美国航天飞机

1969年,随着阿波罗11号的成功登月,美国的航天霸主地位无可撼动。

将苏联甩在身后的美国,开始将重心发展到更加实用的航天飞机上。

此时,美国的资本家们早就在构想,能否通过一辆可以往返地球轨道和地面的航天飞机来获取利益。

航天飞机结构

此前的火箭发射器都属于昂贵的消耗品,基本上无法回收,给航天领域带来了极大的成本。

而航天飞机则可以垂直起飞,抵达地球轨道,也能在大气层当中像飞机一样飞行,并安全着落

航天飞机的商业价值在于,它可以承载普通人的飞行。

为了验证可行性,挑战者号在进行航天实验的时候,搭载了一名美国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

克里斯塔·麦考利夫是社会学教师

麦考利夫经过5个月的简单训练,已经基本能够适应航天生活,如果一切顺利,她将在航天飞机给孩子们上两堂课。

而这个过程将被直播到全世界,用于宣传美国的航天飞机计划。

只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挑战者号在飞上天空73秒后就发生了爆炸。

事实上,挑战者号并不是美国的第一架航天飞机,载人飞机失事之前,美国曾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执行过多次地面和地轨的来回任务,都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为何挑战者号却爆炸了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事件的整个过程。

航天事故

1986年1月,此时的季节相当寒冷,但也阻挡不了美国人民的热情,他们聚集在看台上满怀期待。

因为这一天是航天飞机挑战者号载人发射的日子,是无数美国人民航天梦的寄托。

观众们都想要见证这历史的一刻。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初测成功后,挑战者号就被改造成了载人航天飞机,因此,这场发射的风险相当大。

发射过程进行得非常顺利,人们见到一团冉冉升起的火光朝天空飞去。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

第16秒的时候,挑战者号机身背对地面,并在8秒后加大发动机的功率,一举冲到更高的天空。

地面上有人称,在挑战者号刚发射的时候,发现了一缕黑烟。

但没有人在意,大家都觉得这位观众看错了,因为发射过程如此顺利。

9秒过后,航天飞机抵达1万米的高空,此时的数据都没有任何异常。

然而就在挑战者号抵达1万6千米(第73秒)的高度时,飞机猛地爆发出一团火光

一时间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航天飞机被炸得粉碎,与地面指挥部失去联系。

挑战者号失事瞬间

眼看着两个火箭助推器将要落入稠密的人群,航天指挥中心的指挥员及时将其引爆,才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挑战者号的碎片落了整整一个小时,它们散布在大洋海岸,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打了水漂,7名宇航员也早在空中就被高温烧成了焦炭

事后人们调查了事故原因,惊讶地发现,其实工程师早就知道这次发射可能并不顺利,但是决策者一意孤行才造成了这场灾难。

事故原因

事故最直接的原因是航天飞机上的一个O圈脱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挑战者号的燃料泄漏,在高温作用下爆炸。

O圈形态

O圈在航天飞机的建造上,主要起到密封作用,它将许多块不同的材质对接,组成了整个航天飞机。

通俗来讲,O圈就像航天飞机的“胶带”。

当时的温度太低,导致O圈的伸缩作用减弱,其中一个O圈无法抵抗飞机带来的强大张力,便从其中脱落。

其他O圈也接连脱落,燃料从舱内泄露并引发爆炸。

O圈起到固定连接作用

早在挑战者号失事的6个月前,就有专家对挑战者号的发射表示了担忧,认为低温会影响O圈正常发挥作用。

因为此前发射的航天飞机所处的环境温度,不低于12摄氏度,而1月份的发射台海岸附近的温度低至0摄氏度,很容易发生事故。

但是,火箭的承包商表示,自己有足够的信心让这次发射过程顺利进行。

事实上,不仅是美国的专家,就连制造火箭的两位工程师也忧心忡忡,因为他们无法让O圈克服低温环境

因此,在改装完成后,两位工程师联名给美国宇航局写了一封信,希望他们能够考虑延迟发射。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基地

但是,这封信被公司的决策者截胡了,关于这个问题公司高层紧急召开了会议。

令人惊讶的是,高层当中一半以上竟然赞同航天飞机的正常发射

因为他们想尽快完工,让当局与他们进行更多的商业合作,并且公司高层还抱着一种不会出事的侥幸心理。

当然,美国航天局也并不是没有顾虑,他们在发射之前询问多个专家,专家们一致认为,应该延期发射。

不过,承包商的信心让航天局打消了延期发射的念头。

毕竟,经过了几十年的航天发展,美国人民早就厌倦了与自己不相干的航天领域,如果航天飞机载人计划能够早日时实现,又能重拾美国人民的热情

在一系列的因素交错下,挑战者号的发射成为了事实。

美国一系列航天飞机发射瞬间

发射当日,两位工程师紧张地站在发射台,当看到挑战者号的成功升空的那一刻,他们放松了下来。

在两位工程师看来,挑战者号在升空的那一刻就会出现问题

如今挑战者号的成功发射,是否意味着自己想多了呢?

接下来的惨痛事故让他们认识到,航天领域没有侥幸而言。

值得注意的是,挑战者号在初次试飞的时候,因为O圈的原因,差点失事。

但是,公司的上级认为,是工程任务进行得太匆忙,如果工程师在改造的过程中,能够加强O圈的巩固,航天飞机将是完美的存在。

事故之后,美国总统下令彻查挑战号失事原因,并派出了几艘大型船只在海洋中打捞飞机残骸。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结构

很快,事情的真相水落石出,才给了美国人民一个交代。

但是美国甚至是世界人民的航天梦在那一声爆炸当中破碎,航天飞机计划也搁置了很长时间。

2003年,哥伦比亚号步入挑战者号的后尘,承载7名宇航员在成功登上太空,执行了为期16天的任务。

但在返回的过程当中,由于燃料箱外的一块泡沫材料脱离,导致整个航天飞机解体,飞机中的7名宇航员不幸丧生。

航天飞机外储箱

人类探索太空的道路无比崎岖,但总有勇敢的宇航员敢于成为开拓者,在此,致敬那些为航天领域作出贡献的宇航员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宇航员   哥伦比亚   挑战者   焦炭   惨剧   美国   零件   航天   航天飞机   地面   事故   飞机   工程师   航天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