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至宝和氏璧的流传之谜

和氏璧作为在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宝物有着很多的故事与传说。首当其冲的可以说就是它名字的由来。这里有一个人的名字必须要提一下了。这个人就是卞和了。

卞和是战国时期楚国的琢玉高手,其偶然间在荆山得到了一块璞玉,便将其进献给楚王。但前后两任楚王都认为那只是块普通的石头,还因此砍断了卞和的双腿。直至后来的楚文王的时候,宝玉才得以以真身现世,并将其称为和氏璧。

后来,和氏璧辗转来到了赵国,却被秦昭王听说了,便放言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这后来便有了著名的典故“完璧归赵”。

只是后来,秦国统一了六国,和氏璧最终落入了秦始皇的囊中。秦始皇将宰相李斯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刻在了和氏璧上,这和氏璧也就成了象征至高皇权的传国玉玺了。

而之后这传国玉玺的流传也是颇为传奇,留下了很多传说故事。

话说,秦始皇死后,太监赵高利想用和氏璧篡权未果,公元前207年冬,刘邦的大军攻打咸阳,秦王子婴素衣白马,率群臣在咸阳东面十三里的积道亭投降,献上传国玉玺,刘邦以此宝随身佩戴,改号曰:汉传国玺。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当时因小皇帝刘婴年幼,传国玉玺由孝元太后王政君代管。王莽让弟弟到长乐宫去索要,王政君气愤地把传国玉玺摔到地上,骂道:“得了这块亡国玺,看你兄弟有什么好下场!”这样一来,传国玉玺被摔缺了一角,即便后来王莽用黄金镶补也无济于事,还是留下了缺痕。

东汉光复后,传国玉玺复归光武帝刘秀,一直传至东汉末年,时宦官张让、段珪作乱,汉少帝夜出北宫,与掌玺者走散。张让和段珪被诛杀后,少帝回宫,其他国玉都在,而独失传国玉玺。

不久,“十八路诸侯讨董卓”,长沙太守孙坚攻入洛阳,从城南甄宫井中捞出一宫女的尸体,在其颈下锦囊中的朱红小匣内取出一玉玺,见其方圆四寸,上携五龙交扭,旁缺一角,以黄金镶补,下有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孙坚知道此物为传国玉玺,心生异念,将其秘藏于妻吴氏处,但这传国玉玺并未给孙坚带来好运,不久他就在岘山阵亡了。袁术乘孙坚之妻归乡之机,派兵于半路截得玉玺。袁术死后,其妻扶棺奔庐江,又被荆州刺史徐璆把传国玉玺抢去献给了曹操。当时曹操以劫持汉献帝号令诸侯,但对于传国玉玺却不敢有妄想,还是献给了汉献帝。

三国一统后,传国玉玺归司马炎所有,成为了晋王朝的镇国之宝,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前赵刘聪攻入洛阳,俘晋怀帝并得传国玉玺,但作为少数民族统治者的他不懂得传国玉玺的意义,就把晋怀帝和传国玉玺都带到平阳。刘聪死后,大将军靳准作乱,要把玉玺交回东晋,说:“自古无胡人为天子者,今以传国玺付汝,还如晋家。”不久靳准被杀,传国玉玺归于刘曜。

公元328年,石勒打败刘曜,得传国玉玺,在玉玺的一边刻上了“天命石氏”的四字题词。其后后赵内乱,大将军冉闵夺得玉玺,传于其子冉智。

公元352年,慕容俊攻陷了冉魏的邺城,宣称闵妻已献传国玺,封其为“奉玺君”,改年号为“元玺”,建国大燕(即前燕)。其实当时晋濮阳太守戴施以出兵救援为名,从冉魏大将军蒋干手中骗得玉玺,交给东晋安西将军谢尚,谢尚又送至建康(南京),时为东晋穆帝永和八年(公元352年),至此,传国玉玺历四十二年而复归于晋。从晋元帝东渡以后,历代的晋帝都没有传国玉玺,被北方政权嘲笑说:“司马家是白板天子。”以至。”到此,人们这才把东晋视为正统。

公元420年,晋恭帝禅位于刘裕,玉玺归入刘宋。后历齐、梁,至梁简文帝时,侯景叛乱,夺传国玉玺。后侯景兵败,部下侯子鉴带着玉玺逃命,因怕追兵赶上,便将玉玺投入建康栖霞寺井中,为寺里的永行法师所得。陈朝永定二年(公元558年),传国玉玺被献给陈武帝。

隋朝建立后,传国玉玺归于隋文帝杨坚,到了隋朝末年,隋炀帝携带传国玉玺南下扬州,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杀死。其后宇文化及兵败,萧后携皇孙政道带着玉玺逃入漠北突厥。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与皇孙政道返归中原,传国玉玺归于李唐。唐传二百七十余年至昭宗。唐天祐四年(公元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玉玺,建后梁。十六年后,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玉玺转归后唐。又十三年后,石敬瑭引契丹军至洛阳,后唐废帝李从珂与曹太后、刘皇后携传国玉玺登玄武楼。石敬瑭陷洛阳时,李从珂自焚,传国玉玺就此失踪。至此,传国玉玺从发现和氏璧始,传至唐末,计一千六百年有余。

后世历代帝王遍寻天下也不得其踪,至此象征着至高皇权的传国玉玺便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和氏璧   王莽   太守   永昌   国玺   后唐   洛阳   玉玺   东晋   至宝   千古   公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