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大桥的前世今生

克里米亚大桥(乌克兰语:Кримський міст,俄语:Крымский мост,罗马:Krymsky most),旧称刻赤海峡大桥。地理坐标:45°18′31″N 36°30′22″E,是一条曾经建成、毁坏、重建的又被摧毁的桥梁,可谓命运多舛。

刻赤海峡

在旧沙皇时代,这条桥梁的计划最早被提出,但是因为一战与革命缘故无力建设,在缺乏桥梁的时候两岸的交通由汽车渡轮接驳俄罗斯的卡夫卡兹港和乌克兰的克雷姆港,早期更有铁路渡轮服务,但后来因为技术问题而停办。


阿尔伯特·斯佩尔

1943年德国建筑师阿尔伯特·斯佩尔于1943年二战时正式构思动工,目的是为了加速德国在高加索战役中进攻苏联,并成为德军前往高加索区域的重要交通建设之一,不过在大桥完工前克里米亚半岛已经在同年10月由苏联红军解放,苏联接手德国人遗留下来的工程,于1944年11月完成了全长4.5公里的铁路大桥,但因为施作简陋,而次年2月因为桥墩缺乏防波堤保护而遭浮冰撞毁,再度无法通行。

在桥毁后,前苏联先后提出过大桥重建计划,但是都因政治分歧和资金短缺而无法实施,1999年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重提了兴建一条三层大桥,一层为汽车,一层为铁路,一层为铺设水管和天燃气管专用。俄乌关系改善的时候,曾于2010年4月25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签署兴建大桥的同意书,同年11月26日两国再签定了相互谅解备忘录。


克里米亚大桥

之后2014年爆发的克里米亚事件又让建设大桥的实施延后,直到2016年才再次开工,并于2018年5月15日启用公路交通,2019年12月25日启用铁路客运,大桥公路部分全长18.1千米,铁路部分全长16.9千米,水深处9米,最大跨度227米,桥下净空35米,主车道4条,该桥为铁路-公路双道平行桁架拱桥。

(本文图片来自S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克里米亚   阿尔伯特   大桥   高加索   乌克兰   苏联   渡轮   全长   桥梁   前世   今生   铁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