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陕西教授团队公开发表“硬核”研究成果,引发国际关注

近日,陕西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文物保护科学与技术学院)纳米材料与技术团队刘晓旭教授Wiley杂志社旗下的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影响因子29.6)发表题为“Solvated Sodium Storage via a Coadsorptive Mechanismin Microcrystalline Graphite Fiber(微晶石墨的共吸附储钠)”的研究性论文。

刘晓旭,陕西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文物保护科学与技术学院)纳米材料与技术团队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Nano energy、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多种国际期刊审稿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功能纳米电介质制备及表征、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在能量储存中的应用。

陕西科技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团队主要从事纳米催化与能源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绿色功能陶瓷及装饰材料制备与应用,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可控制备、表面修饰及其光驱动抗菌性能研究、金属有机骨架传感器的定向设计与应用、有机质文物保护材料与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研究室有教授3名,副教授1名,高级实验师1名,讲师2名,博硕士研究生30余名,研究室理念先进,科研设施齐全,在纳米材料的设计与开发应用方面成果显著。团队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等科研奖励7项,在Advanced materials、Nano energy、ACS Nano、Small等国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本文合成了一种含有序晶界与介孔的微晶石墨电极材料,研究发现该电极材料可在其纳米尺度的有序晶界及介孔中实现“共吸附”储钠,且该电极表现出大于92%的首次库伦效率、低的储钠平台及优异的储钠稳定性;率先利用原位的同步辐射散射技术(SAXS)研究该电极材料储钠行为,发现了纳米尺寸有序晶界及介孔中钠的可逆存储,有效证明了“共吸附”储钠机制,为研究纳米尺度空间中的离子存储行为开拓了新的原位测试手段;准原位的同步辐射吸收谱、球差电镜测试及DFT理论计算,进一步揭示了本文制备的微晶石墨电极的“共吸附”储钠过程。

陕西科技大学刘晓旭教授、郝晓东副教授与复旦大学晁栋梁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陕西科技大学为论文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讯作者单位,该论文的发表,极大地提高了陕西科技大学在碳基能源材料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作为陕西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陕西科技大学一直聚焦科技前沿、国家战略、国民经济主战场、生命健康,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十三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2094项,获得科技成果奖励259项,省部级以上奖励122项,出版著作116部,SCI二区以上收录论文1834篇,EI收录期刊论文520篇,授权国内发明专利2564件,国外专利61件。连续9年位居全国高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排名前50位、陕西省属高校第1位;进入“最新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榜单”20强,成为国家80所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之一。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头条号:陕西科技大学招生办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自陕西科技大学新闻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陕西省   教授   团队   原位   陕西   电极   研究成果   纳米   材料   论文   国际   技术   陕西科技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