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千古人间萧瑟处

#头条创作挑战赛#​

有一个地方,风景很美,我却从未去过,几次路过却没有下车去看看,好像那里的风都带着千年的呜咽一样。

这里曾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传颂着“精卫填海”的美妙故事,还是著名的炎帝陵文化风物区。附件有开化寺、首阳山,还有长平古战场。对,就是发生长平之战的地方。

哦,长平之战大家都知道,不就是赵括纸上谈兵造成40万赵军被白起坑杀的地方么?是的,但是也有不为人知事情,比如司马迁为什么能叙述得如此生动如临其境?因为他的祖上就曾参与过这场惨烈的战争!引起战争的韩国上党太守冯亭他的后代居然是秦始皇的股肱大臣!赵括的父亲马服君赵奢的后代居然不再姓赵了?这些事情在看了《细说史记三千年·长平之战》方才知道的。


本书有什么特别之处

资料取材来自史记的《秦本纪》《赵世家》《廉颇蔺相如列传》《白起王翦列传》等篇,兼纳战国策。从前秦赵之先,中三家分晋,后代地余声,全面复盘长平之战,这一中国古代最大战役的全程。


传统史书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没有什么图,二十六史和资治通鉴就没有图,只看文字也不是万能的,比如长平之战防线双方什么样的?当时各国的政治形式的对比?

而本书则是“表里河山”,所有的大难点都能在图表里找到对应点: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分析

长平之战持续时间的说法

接收和拒收韩上党郡的利弊分析

长平之战防线图示

长平之战爆发时各国国君情况

长平之战大事记

赵孝成王的三大战略失误

长平之战前后赵国主帅的备选名单

赵军死亡数字分析

秦国的国家大战略和相关制度分析

长平之战关键元素的对比

围困邯郸大事记

白起的战略分析

……

大战之前一切都是在做准备

都说“秦赵同源”,而这个远溯到商朝蜚镰之子恶来(秦人之祖)、季胜(赵人之祖)的历史太过久远,就像普通老百姓出了“五服”都不亲一样。但是他们骨子里的顽强是一样的。作为铺垫书中叙述了赵国这边三家分晋、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蔺相如完璧归赵、廉颇负荆请罪、“勇者胜”赵奢横空出世,秦国则商鞅变法、白起称雄。两国的国力在战国七雄中可堪一战。


战前发生了秦韩上党之战,上党被秦军切断,韩王放弃了上党,而当地百姓和上党太守冯亭却要将上党献于赵国。对于“飞来横财”,赵孝成王只和当时的几个赵氏宗室,赵胜、赵豹商量了就做出接受上党的决定,完全没有详细的考量。


上党实际上在韩赵魏三家分晋时候,也是三家共有的。后来魏国的上党交换给韩国,韩赵两国的上党都是地理上十分重要的,如果上党丢失,赵国首都邯郸的西南大门将向秦国打开,所以接受是有一定好处的,但是要做好后手,防止秦国的反扑才是上策。而赵国接手上党就像虎口夺食一样,秦国出兵将是必然发生的。

大战开始,一错再错

长平是主帅廉颇主动选择的主战场,秦赵各有三道防线在此相持。在秦军主帅还不是白起的时候,赵军的第一道防线“空仓岭防线”被王龁兵团给突破了,第二道防线,丹河防线僵持不下

此时,要战要和都需要赵孝成王的政治智慧,遗憾的是他自己没有,也拒绝了虞卿的正确讲和方式,导致赵国成了各国的笑柄。赵孝成王沉不住气了,又中了范雎的反间计,开始要用赵括替换廉颇了。此处用表格分析赵国当时的名将,如田单、乐毅、乐乘等都在,但是赵孝成王做了最坏的选择-赵括。即便是蔺相如和赵括之母反对也不管用,名将之子不一定会用兵,后世明建文帝时的李景隆也一样。

赵括一到前线就犯错,换掉廉颇的部署,直接出击攻击秦军。白起是悄悄来的,这点赵国不知道,而秦国对于双方情况都知道,不知彼不知己这仗还怎么打?白起的战略意图:引诱赵括带领主力赵军越过丹河,进攻秦军,直至落入自己预设的口袋阵;然后派出两路奇兵切断赵军的粮道,同时切断已经进入秦军伏击阵地的赵军主力与赵军大本营指尖的联系,让赵括军团进退两难,失去粮食和援军。秦昭王再调全国15岁以上的男子上战场,铁壁合围

内无粮草,外无救兵

战争打的是后勤保障,赵国农业不如秦国,书中有具体数字分析,重商的赵国和重农的秦国对比中,先天不足,40万士兵在三年中对于粮食的消耗是极大的。此时,赵国也曾做过外交努力,但是其他五国没有实质帮助。齐国连粮食也没有借。真正的内无粮草,外无救兵。赵兵断粮46天难以想象。在史记中有三件46天发生的诡异事情,唯有这件事最为可怕。另外两件是秦王子婴46天当政而亡,宋义领兵46天按兵不动项羽杀宋义而破釜沉舟。

最后,赵括把赵军分成四个梯队,轮番突击了四五次,都被打了回去。最后赵括带着精锐士兵亲子出战,结果被秦军射死了。四十万人投降乃挟诈而尽坑杀之!

“赵军!死于赵国决策集团和统帅的无能,但作为军人,他们实现了价值。”

赵括没有投降,死在冲锋的路上,他是有能力的,身陷重围,麾下的士兵也没有哗变,他们是在赵括死后才投降被坑杀的。假使还有将领带领赵军继续殊死搏斗,哪怕最后依然全部是战死,也必然让秦军付出极大的伤亡。

白起杀降四十万!这是他永远的污点。


对此,赵孝成王负主要责任,赵括负次要责任。


尾声

长平之战的战况是震惊了当时的天下,所有的当事人都卷入了一场旋涡之中


韩赵用反间计,应侯范雎建议秦王撤兵,白起与范雎有矛盾,最终白起三次拒绝秦昭王的命令,被赐自尽。同时被赐死的还有司马靳,他参加了长平之战是白起的嫡系,是司马迁的远祖。

赵奢的后人,因其“马服君”封号,改姓马,后世伏波将军马援就是赵奢的后人,赵括的后代史书无载。

范雎因受郑安平投降、王稽通敌事件的影响,也于公元前255年去世了。死因不明

燕国落井下石,被赵国击溃,双方更弱了。

郭开,以一己之力,害得廉颇远走楚国,李牧被害死。

上党太守冯亭的后代有秦始皇右相冯去疾,汉文帝时的冯唐,冯唐其后代冯王孙是司马迁的好友。司马迁的记录一方面来自档案,一方面来自家传和相关人士,关于长平之战的记录是可靠的。

开元十一年,唐玄宗路过今此地,依然看到白骨遍野,得知此处是当年长平之战坑杀赵军之地,于是让随从从众多骷髅中选择高大者,修建庙宇祭祀之。现今此庙还在,塑的是赵括夫妇像当地传说赵括死后,当地老百姓将赵括尸体偷回,葬于村北的二仙岭上,为使子孙后代不忘赵国,遂将此地改名为赵庄。山西特殊地形,尸骨保存至今。那里山谷的风,千百年来好像一直在诉说着当年惨烈的战况……当地百姓对于赵括的感觉是复杂的。


高平大粮山景区,长平之战时候,这里曾是赵军的指挥中心、瞭望台、粮仓等所在地。廉颇在此驻扎两年之久,演绎了以沙代粮、蒙骗秦军的历史故事。为了纪念廉颇将军,当地修建了廉颇庙。

当地还流传千年的一道名菜水煮豆腐,名叫“白起肉”


合上书,我想,如果去了高平,我会去廉颇庙,敬老将军的壮志未酬;也会去赵括庙,留下一声叹息已祭亡灵,为赵国的那些慷慨悲歌之士!

全书细说史记,博采众家之长,对于了解那段历史颇有斩获。只有一点赵氏孤儿那段《左传》说法是与《史记》不同的。


《细说史记三千年·长平之战》:

作者:王嗣敏

出版:华夏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秦国   秦王   太守   史记   邯郸   之子   反间计   主帅   防线   后代   千古   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