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被后人称作“千古第一完人”,为何民间流传叫“曾剃头”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曾国藩作为晚清重臣,也是中国历史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没有显赫的家室,天赋堪称晚清大臣中最差的一位,却能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在如此复杂多变的时代格局中脱颖而出,被誉为大清朝“中兴第一大臣”。在曾国藩主政期间,对内对外都有一系列显著的政绩,在中国由近代向现代过渡的关键节点,曾国藩发挥了继往开来的作用,所以也被后人称作“千古第一完人”。但随着历史学家的深入了解,越来越多的曾国藩“黑历史”被扒出——屠杀无辜,烧杀掠夺,手段残忍至极。所谓“人无完人”,曾国藩为何得到的评价如此之高,他又因何而“招黑”呢?

很多人认为,曾国藩之所以叫作“曾剃头”完全是因为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天国时杀戮太多,尤其是攻陷天京一战中,天京城中血流满地,房屋瓦舍被付之一炬,“各王殿府馆自焚者十之三,被焚者十之七”。实际上,“曾剃头”这个名号的由来和太平军没有一点关系,而是咸丰初年湖南省会长沙的老百姓送给曾国藩的。

咸丰元年(1851年)1月,洪秀全等人在广西揭竿起义,绿营应对不暇,太平军窜出广西。咸丰二年,曾国藩丁忧回到老家湘乡,然而,不久之后,咸丰皇帝的一道诏书打破了曾国藩为母丁忧的生活。要求他协助湖南巡抚自筹军费办团练,组建一支新军保境安民,曾国藩不得不前往长沙协助巡抚。咸丰三年初的湖南在前一年经历了太平军入境,太平军离开之后,湖南各地爆发了会党起义,更有土匪趁火打劫。曾国藩得到咸丰旨意不仅仅要求他办团练,还要求他镇压土匪。那时的曾国藩认为整个湖南官场腐败不堪,如果他借助已有机构镇压土匪,必然受制于人,于是他自己设立了一个执法机构叫做“审案局”。

根据一些记载显示,但凡进了曾国藩的审案局,很少有人能被放走。这样一来,被杀的人就很多,曾国藩在给咸丰皇帝的奏报上说,仅仅四个月时间就杀了230多个人,于是长沙当地的人们开始叫曾国藩为“曾剃头”,说他杀了很多所谓的“土匪”。“所谓”这词用得极好,表明当地人对曾国藩杀的人的身份存在疑虑,多多少少认为曾国藩杀的人中有枉杀的。

咸丰四年(1854年)2月,湘军倾巢出动,曾国藩发表了《讨粤匪檄》。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曾国藩的行为也是令人发指的。曾国藩下令:“可诚以多杀为妥,不可假仁慈而误大事。”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农民革命战争,其意义重大且积极,而曾国藩镇压太平军,无疑成为革新道路上最大反派之一。而本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走一个”的血腥原则,又让曾国藩成为了最大的刽子手。据《华北先驱报》报道清军的残忍行为:砍头、开膛、奸杀……评价其行径为“最精细的凌迟酷刑”。金陵城中腥风血雨,博学多识的曾国藩摇身一变,成为了“魔鬼的化身”,杀了很多太平军,加之在天京滥杀,“曾剃头”这个绰号就越传越广了。

不仅如此,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曾国藩不但不安抚难民,反而认为其为叛军的家眷,将他们困于城中,活活饿死。太平天国运动领导者洪秀全病逝后,曾国藩却不依不饶,硬生生将洪秀全从坟墓里挖出来,剁成肉酱。这位位高权重的“完人”,成功戒色,识人用人之道流传后世,信奉儒学,无奈却走不出仇恨的阴霾。是非功过,后人皆有议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太平军   太平天国   咸丰   团练   巡抚   晚清   长沙   总督   完人   湖南   土匪   后人   千古   民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