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军国主义下的日本,其国内居民生活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原子弹下无冤魂。二战时期,日本全民皆兵,绝大多数日本人都积极参与二战,生活质量下降无可避免,但是他们都不在乎,在日本人看来屠杀中国人、二战胜利才是他们的希望,所以日本人不可可怜,包括日本天皇裕仁在内,上绞刑架才是最应该的




二战时期日本的普通居民的生活不可避免受到了影响,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不过因为受军国主义思想的影响,大多数日本人还是狂热地支持战争,可谓疯狂至极。

早在抗战爆发以后不久,为了满足侵华战争的需要,日本政府就实行了军需动员,扩大军工生产。

1936 年度,日本的军工生产大约只占工业总产能的4-5%。1937 年度军工生产上升工业总产能的10%。1938 年度达到了12%,1939 年度是16%,1940 年度提升为26%,1941 年是30%。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军工生产在工业产能中的占比继续攀升,1942 年度是35%,1943 年度是48%,1944 年度已经高达58%,军工生产比重的日益增加,妨碍了工业的正常发展。

而且日本本土资源匮乏,所需资源多需进口,随着军工生产在工业总产能中占比的日益增加,资源分配自然也是优先保证军工企业,这对那些民用企业来说无疑是极端不利的,很多企业因此陷入困境,进而影响了整个工业体系的正常运转。

所以按照日本自己的统计,自1938年以后,日本的工业产能就开始逐步走下坡路。

此外为了保证战争的需要,日本军队大量征用船舶用于运输军需物资。日本是个多山的岛国,大城市大多分布在沿海,对于海运依赖很大。战争初期因为军事规模不大,征调船只不多,这一影响还不明显。

但是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日本已经逐步感受到了缺少船舶的痛苦。但是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不得不继续扩大征调规模,全国650万吨船舶中的2/3被军方征用,只能满足国内最低需求的40%,对于日本国内的生产和生活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国内很多民用企业逐步陷入困境,进而倒闭,工人失业。这又进一步造成了日本国内经济的不景气,带动更多企业陷入困境、倒闭,工人失业,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自然不能指望日本国内普通人的生活质量了。

更糟糕的是随着战争继续,美军日益掌握主动,日本的海上航线遭到的攻击越来越多,从海外输入物资自然也是越来越困难。而日本国内生产、生活对于海外依赖极大,这就不可避免造成了日本国内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下降。

以大米为例,在战争爆发前,日本人平均每人每年消费大米165公斤。到了1940年,日本只能保证每人每年可以得到126公斤大米,平均下来每天只有350克左右,只有战前的75%。而到了1945年,这个数字进一步下降,每人每年只有80公斤左右。

还有盐也是如此。日本人制作酱油、豆酱、咸菜及渔业腌制都需要耗费大量食盐。1940 年时,日本平均每人每年消费食盐15 公斤,到了1945年,则只有10公斤左右。

从这些数字不难看出,战争对于普通日本人来说到底影响有多大。由于连基本的口粮都得不到保证,在1945年日本国内很多城市中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

当然,日本国内的那些高层因为身居高位,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他们担心的,倒是战败以后会遭到清算,所以极力鼓吹抵抗到底。而很多日本人在军国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也是叫嚣着死战到底。

总算最后两颗原子弹让日本人老实了不少,不然的话估计死的日本人会更多。




一个把西瓜玩成芝麻的国家。日本战前人人有学上,国内GDP1300亿美元,开得起汽车,玩得起相机!战后饭都吃不上,衣服都没得穿!

要说二战时期日本的国内居民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其实宫崎骏在电影《萤火虫之墓》里面已经给出了答案。哀鸿遍野、家破人亡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日本信奉军国主义,外出打仗的士兵似乎生死无畏,甚至还以战死沙场为荣,总是给我们展现出一个个冷血无情、无牵无挂的冷血士兵印象。那么他们真的是心中无牵无挂?觉得大后方安定快乐吗?接下来 我们就结合电影和实际,来说说二战时期的日本国内居民的真实生活。

1937年以前的日本

日本著名作家小熊英二,他亲眼见证了日本战前和战后的巨大落差,并且也亲自踏上中国地界参与了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根据他的描述回忆,我们就能复原二战时期的日本!



在1937年以前,日本国内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普通人家的孩子即使生活不是非常的富裕,但是至少也不会饿着、冻着,不但不会挨饿受冻,那时候日本大多数孩子都能读到中学,交得起学费,这是从基础教育方面来说。

除了教育以外,日本的各项经济体也在健康地发展。在1932年——1936年期间,日本就已经大力发展出口贸易,那时候美国是日本的第一出口超级大市场,主要出口生丝;并且部署海外投资 ,平均每年在海外投资资金约4亿日元

再来看看日本国内制造业的情况:在1915年——1922年期间,日本自己就能制造商船,最初只能制造4.9万总吨,但是仅仅只用了4年的时间,就将商船生产总量发展到了61万总吨,翻了十几倍,足以见当时日本工业的壮大,那时候日本仅仅次于英美,位居世界第三



而在科技发展方面,在1920年以前,日本国内就已经有了自己的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收音机、还有性能拍出高清相片的黑白相机 甚至街上还能看到出租车,要知道我们解放以后,收音机、自行车都是极少数人才用得起,但是在战前这些东西基本上已经在日本国内普及。



不得不承认,在1937年以前,日本国内的教育、科技、经济、工业生产都已经是世界领先水平,国内居民生活自然差不了。在电影《萤火虫之墓》里面,主角一家生活经济条件很好,可以吃得起杨梅酿造的果干,孩子也能去学校上学,妈妈则可以安心的在家里做全职太太,这简直就是幸福的乌托邦。

1937年以后的日本

在电影《萤火虫之墓》里面,当主角一家遭受空袭以后,妈妈重伤身亡了,爸爸也被炸死在战场,就剩下两兄妹独自生活,最后不得不投靠亲戚,而亲戚自己家里也因为物质紧缺,不得不克扣两兄妹的口食,最后妹妹饿死在荒野



电影看起来有点夸张,但是在二战开启后的日本,实际情况和电影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1938年开始,日本国内开始出现物资短缺的情况,从国民基本需求方面来说,居民已经无法购买到石油,只能购买焦炭取暖,所以国内的小汽车就全部沦为摆设,成为中看不中用的鸡肋,而随着战争的拉长,很快,日本国内居民连食用油、肉类食品都已经看不到了,接着来的就是连稻米、衣服木炭都不允许自由买卖,只能由政府统一发放



从制造业方面来说的话,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在1920的时候,日本工业发达,位居世界第三。在战争开启后,日本国内停止了所有的商业制造,仅仅只允许军用器械制造发展和生产。因为制造业的这种形式,国内其他私营经济也开始出现困难,并且没过多久,日本官方就禁止私营经济的发展,要求全面支援战争各方面的供应,其中也包括人员。



在1937年的时候,日本人口大约有7180万人左右,但是整个二战时期,日本投入了兵力约1200万人,这还不算其他杂七杂八的后勤人员和医务人员,这个人员占比是非常惊人的。

日本在二战期间举国所有,投入了巨量的金钱和物资,还有人力,最后换来的投降失败!

日本在二战期间,不但把之前发展起来的经济毁于一旦,也把几千万日本人的家庭毁于一旦,据统计显示,日本二战期间死伤人数达到了320万人,其中士兵190万人,这些都是每一个家庭的支柱呀。

小结

日本战争期间倾尽所有,全面投入战场,导致国内物质紧缺,还导致了严重的腐败现象,搞得本就苦不堪言的居民生活更是雪上加霜,而战后因为大量人员伤亡,还有巨额的战争赔款,更是让日本国内民不聊生。所以战争到底给日本带去了什么呢?



不过大家也要记住,在二战期间,我们中国军民死伤人数1800万,苏俄死亡人数2100万以上,这还不算重伤致残的人数。所以无论是发动战争的国家还是被侵略的国家,国力都会遭受重创,战争会有输赢,但是战争不会有赢家。

最后,和平万岁!




不用拖到二战,仅仅37-41年的中国抗战,就已经使得日本平民生活苦不堪言:

《活着回来的男人---- 一个普通日本兵的二战及战后生命史》,作者小熊英二 以切身见证者描述了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因为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英勇抵抗,使日本国力大损,日本社会的迅速衰败状况,以及他们一家生活境遇的绝境。


  作者描述,37年之前,他们一家虽说和日本其它平民一样,吃不上什么肉,洗澡用水都困难。但生活总还算太平,一家还是过得其乐融融,充满生机,当时。作者父亲作为家中的小儿子可以上学、学下棋、看歌舞伎、下戏院看武打戏,每周还看两次电影。作为一个成绩不好的中学生,甚至也开始关注报纸上的国际新闻,比如西班牙内战一类。
  而且当时日本经济繁荣,东京大街上开满了各类食品店、生活服务店。作者父亲家虽是贫民,却因为经济景气带来日本社会升学率大大提升的好处,也能上得起中学,交昂贵的学费。

  但从1938年(昭和13年)开始,东京等城市街头就开始渐渐看看不到出租车了。他们一家是开日本饭店-----炸“天妇罗”(日式炸鱼)维生的,可是很快就难买到汽油以生火了,只能用焦炭。

  到1939年,连炸天妇罗的食用油与鱼都很难买到了。他们街上的商店,连红豆汤也买不到。39年(昭和十四)年10月,日本政府公布了《价格等统制令》。除了政府规定的约十万种商品的公定价格外,只能由“业者组合”商议并通过官方许可设定协定价格,贩卖者不得自行设定价格。11月,全国开始强制配给制,连衣服、稻米、木炭都配给,


1940年更从日本首都开始,连火柴都要配给! 可因为物资极缺,加上有限的汽油大量消耗在中国战场,日本国内的物流基本已垮,日本民众即使持有配给卡,去官方设的配给所也经常无物可配。“就算持有配给票或米谷存折,到配给所却无物可供配给,这样的事情频频发生”。而且开店的,要与同行业的冤家一起,被政府强制加入区域性的“行业组合”,比如他们家开天妇罗店,就要加入“天妇罗组合”。
  回到家呢?做为居民,在家庭生活的消费方面,还必须与邻居们一起被强制加入“町内会”或“邻组”,否则“就无法获得配给”。

但是即使如此,“与实际家户数相比,配给量往往不足,而且也发生许多需要的物资无法取得、却配给了不需要的物资的供需失衡状况”
  物资本来就不足,而战争加剧了日本社会的全面腐败,有关系的人,特别是军方关系的人,与邻组长或组合长勾结,将有限物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拉到黑市卖高价牟利。平民却求告无门。
  它们“大肆进行物资买卖。这种情况更招来人们的强烈不满,街头巷尾甚至流传着‘这世道有星星(陆军)有船锚(海军)有关系就有头有脸,只有笨蛋们才需要排队’这样的川柳(川柳,日本的一种文艺形式)”
  该年,作者家的店子彻底关门歇业,因为啥都买不到。“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商店都倒闭了”。作者所在街区,只有卖棕刷与扫把的店子才不倒闭------而在侵华战争前,他家附近开满了各类“蔬果店、豆腐店、煤炭店、药店、澡堂”以及“洗衣店、寿司店、咖啡馆、书店等”等等! 而且,30年代初东京每16户居民就有1家蛋糕店。



因为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和英勇抵抗,日本国力大衰,东京这些店子全被一扫而光!
  “想上街吃顿饭几乎不可能”。 甚至人们“一听到消息说哪里的商店进货了,大家的眼睛瞬间都亮了起来”
  而日本社会原本大量的活跃的私人企业,也几乎全军覆没:“非军需企业不是转业就是倒闭,而财阀系统的军需企业,则朝着整并与统合迈进”
  39年秋,日本越来越依赖外来进口米,甚至进口日本人吃不惯的东南亚的长米。即使这样米也不够吃,只好吃小米和小麦。 最可怕的是,日本国内什么都得靠“关系”,没有陆军、海军等军方关系的平民,在配给所往往遇到这种情况“我不认识你,所以不能卖米给你“

书中进一步写出日本国内经济各方面濒临的绝境:“都会区除了粮食不足,也缺乏运输能力,各地方的物产往往只能留在产地,无法流通”。

  除了吃饭困难,中国的抗战还沉重打击了日本富人的生活,因战况僵持不下,日本兵力奇缺,所以劳力越发紧张,国内劳力被强制重新配置,最后搞到因没有劳力,日本的咖啡馆与洗衣店也倒闭了,一切为大城市中产阶级服务的商店全部消失了。因为这样的变迁,作者一家,家庭成员纷纷病亡,从佐吕间送来东京的兄妹四人,有三人病死。死因呢?作者认为除了工作紧张,"战争体制下的营养不足与生活不安定(破产、失业)等等,都可能是造成他们死亡的原因"。 --------------综上所述,日本国内的经济民生因侵华战争持续,发生怎样的惨剧,如果战争继续,日本不垮还能撑多久?




日本人自己的《大东亚补给战》一书承认“基础国力还在不断下降,国家计划没到日中战争第三年就开始破产”。 我国研究者也引用方资料称,日本国力在39年开始,以每年10%的骇人速度下降。 就算世上没有美国,靠日本自己,能维持几年侵华?日本绝大多数国力消耗在中国战场:以昭和14年度(1939年4月1日~1940年3月31日)预算案为例,既要维持在华战争、准备与中苏同时作战,又要对抗英美造舰竞赛的日本,全年总预算却不过89. 6亿日元。其中对华战费46亿日元,而所谓陆对苏联、海对英美的两大国防计划则仅有区区6. 7亿日元。

  虽然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战场陷入绝境,而在后方,日本社会也濒于灾难性衰退,日本民众尝受着自作自受的惨剧。

  中华民族的军人们,背负着近代沉沦落后的巨大国力差距,背负着同胞蒙受巨大的苦难与空前绝后、无以复加的民族凌辱,但仍然没有放弃浴血奋战,以贫弱国力将日本逼到绝境。

  在国力巨大的差距下,将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成果与日本上升趋势完全埋葬。


 “日本与美国开战是日中战争所不可避免的结果。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是近代日本从未经历过的长期的大规模的战争,而且是看不到终点的使日本陷入泥潭的战争。因为这场战争,兵力与军需品消耗严重,国内经济衰退,国民生活日益贫困。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试图通过侵略东南亚掠夺资源,以打破这场战争的僵局,因此日美战争是日中战争的扩大”  ----------藤原彰“日本的力量究竟还有多大?外强中干是我国今日的写照。时间一长就维持不住了,畑陆相也是这样认为的。”“加重了中央统帅部首脑的痛苦和压力”-------39年10月就任陆军参谋次长泽田茂的困惑(日)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卷三第一分册P96,中华书局1981年版。此后,日军参谋本部更感到“依靠武力解决中国事变的做法是没有出路的”---------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卷三第一分册P97,中华书局1981年版。 “从昭和14(1939)年秋天到15(1940)年春天,日本的国力穷困急剧表面化了,”“日本为突然表面化的国力穷困状态而苦恼着。寄以极大希望的扩充生产力计划已正式开始执行,而实际完成情况仅仅为计划数的80%。电力不足、严重的米荒一齐袭来。”“在东京各警察署管区内,许多人家的米谷保存量降到平常需要保存量的一半以下。警察署长亲自和粮商一同为买米而奔走,并采取了每次出售限制在二升以下的办法。” 39年在东京和大阪等城市,粮荒表现的尤为严重,市民每次的购买量被限制在二升以下。粮食问题造成民心极度不安,发展成为阿部内阁倒台的最大因素,接着组阁的米内内阁任然为此问题而苦恼,直到1940年5月,每次内阁的阁议仍“总是议论米的问题”--------同上,卷三第一分册P96日本国力的贫困化“使(日本)陆军统帅部的首脑打赢战争的信念发生了动摇”--------《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卷三第一册,P97“从历史事实来看,日本是在对亚洲的战争中,尤其是在对中国的战争中战败了。也就是说,日本战败,根本上是由持续不断的所谓‘中日十五年战争’(1931年9月---1945年8月)的长期战争所决定的。“----P191《何谓中日战争》日本 纐缬厚 商务印书馆 2013年.北京




很多年前有部几十集的日剧《阿信》,其中至少二十多集描述侵华期间,本土人民生活的惨状,以及战败后日本国民的苦难,自己网上搜一下看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日本   日本国   国内   东京   军国主义   日本人   国力   军工   中国   居民生活   物资   居民   状态   战争   年度   二战时期   工业   作者   财经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