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宋江最后招安的做法到底对不对?

其实没有什么对于错,每个人考虑事情的方法不一样,每个人所站的角度不一样。宋江本来就是体制内的人员,只不过遇见了一些糟心的事,才逼上梁山,不得以才做了贼寇,在梁山经营多年以后感觉自己是成功人士了,又赶巧朝廷有意收覆,没想到朝廷奸臣当道,把梁山好汉都给害了,宋江的本意是不错的。




《水浒传》里,宋江并不是最后突然接受朝廷招安,而是自始至终都在推行招安决策。宋江招安的做法是对的。

宋江不选择招安决策,就无法统帅众将,梁山泊也无法发展壮大。

《水浒传》梁山泊一百零八将中,大部分人,都是奔着朝廷招安,封妻荫子光耀门楣而去的。与历史上的三十六人啸聚山林对抗官府,不是一回事。

梁山泊五虎将、八骠骑、小彪将、步军将领,大多数由朝廷降将,或被逼上梁山的朝廷大小武职人员组成。

朝廷降将战败被俘,落草梁山,是无可奈何的权宜之计,是寄希望于有朝一日接受招安重回朝廷体制。宋江说服他们归顺梁山泊,也就是那一套等待招安,封妻荫子光耀门楣的说辞。那些人听从宋江驱使,效死沙场,招安是他们的精神动力。假如这些人因为不愿终身为贼为寇,临死不屈。那么梁山泊统兵将领几乎三亭里去掉了一亭。谈何发展壮大?

逼上梁山者,有被朝廷所逼,比如林冲。有被梁山泊所逼,比如朱仝、秦明。有被朝廷贪官与梁山泊合力所逼,比如杨志。有形格势禁被家人所逼,比如孙立。

这些人无论是什么情况逼上梁山的,他们都不甘心当一辈子绿林贼寇。

鲍鹏山说:“林冲具有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但自始至终,林冲都没有突破他的心理底线:期盼“天可怜见,有朝一日还能够挣扎着回去!”所以,林冲最大的仇人高俅被梁山泊活捉,他无非只是“怒目而视”,没有任何报复的举动。林冲是主张招安的。

杨志更是从未没有改变他光宗耀祖的初衷,所以他在梁山泊表现出来的,是郁郁不得志的落落寡合。

秦明被宋江害得家破人亡,无路可走才落草做了强盗。他之所以毫无怨言,也是因为宋江、花荣以等待招安的说辞所打动,寄希望于重回朝廷体制内。

孙立本来是糊里糊涂上的梁山,有机会招安,他求之不得。

林冲、杨志、秦明、孙立等人,无疑都是支持招安的。

梁山泊统兵将领里,还有一些人,他们的遭际不同,但都是支持招安的。

比如卢俊义,他不是朝廷官员,但他也是被宋江等人逼上梁山的。但呆瓜卢俊义无非宋江上位、招安的一枚棋子。他绝不可能反对招安。燕青离开时,劝他退步抽身,他说的是“寻得了一个好结果”!这个“好结果”便是招安。

比如李俊、穆弘、张顺,他们本是一方恶霸。他们追随宋江的目的就是不满足于他们的地位,“人向高处走”,封妻荫子光耀门楣是他们的梦想!《水浒传》里说李俊后来做了暹罗国主,终于圆了他的梦!也反映了穆弘、张顺追随宋江的心理。

…… ……

不一一列举。

水军、步兵、骑兵将领绝大部分人都支持招安,试想,如果不选择招安,宋江如何统帅三军?

晁盖被宋江架空,不是偶然的。而是他的路线错误所致。反证了宋江招安是对的。

晁盖的“与大宋皇帝做个对头”的说法,为许多人所称道。但是晁盖当政,没有任何措施能反映那个“与大宋皇帝做个对头”的策略。

晁盖对兄弟们强调的只有一点,就是抢夺财物时不得杀人。说白了,晁盖要的是做一个好强盗。派几个将领带一帮喽啰下上,打劫过往客商:“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若要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过往客商吓跑了,留下财物。如此而已!

晁盖的“做个好强盗“的做法,是小毛贼的勾当,山寨不可能发展壮大,也养不活更多的人。

宋江上山后,第一件事就是所谓“遇九天玄女”,得到“三卷天书,与军师同观”,与吴用一拍即合,表面上是探讨用兵方略,实际上是商定招安决策。

之后,立即破了晁盖立下的规矩。打下了祝家庄,屠了扈家庄,掳掠了李家庄。“金银财宝够山寨三五年的开销!”

宋江、吴用商定招安决策,花荣、秦明自然参与其中。梁山泊元老林冲也并不反对。晁盖被架空已成定势。

之后宋江攻城掠地,大杀八方,上山的人越多,支持招安的人越多。晁盖很快就被彻底架空了。

晁盖被架空,简单地说,就是他的做个好强盗的领导决策,输给了宋江的招安决策。

从这个角度说,宋江的招安做法是对的。

宋江招安应天顺人,符合当时的社会要求,做法是对的。

小说《水浒传》,是以北宋宣和年间发生的宋江起义的历史事件为材料,演绎而成的。其时外敌环伺,北宋政权风雨飘摇。但人们期盼的是出现抵御外侮,保境安民的英雄,而不希望有人占山为王,成就霸业取代赵宋王朝。

所以,历史上揭竿而起的宋江,并不像之后不久的民族英雄岳飞那样,被人民群众广泛赞颂。

历史上的宋江起义,与秦末陈胜、吴广起义也不可同日而语。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可谓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迅速席卷全国。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为项羽、刘邦灭秦创造了有利条件。

周恩来说:

夫陈涉以迁徙之徒,无才无德,渔阳一呼,卒移秦祚。使刘邦得以成功者,又未使非涉之力也。假使陈涉胜不骄,仍以昔之爱民者爱之,则中原逐鹿,又多一劲敌,汉之为汉,未可知也。

正是因为陈胜、吴广起义应天顺人,所以他俩以“迁徙之徒”的身份,在司马迁《史记·三十世家》里占有一席地位,被列为《陈涉世家》。

反之,小说《水浒传》里,宋江率众接受招安归顺朝廷,征辽、征方腊则是应天顺人。是对的。

《水浒传》里,宋江征辽是抵御外侮,征方腊也并无不妥。

《新华日报》原文:

方腊从起事到覆灭,前后不足一年时间,所到之处,烧杀劫掠,造成6州52县糜烂,二百万生灵涂炭,破坏性不可估量。

剿灭方腊,理所应当!




《水浒传》关于宋江招安的对与否历来就有两种说法,站在儒家正统观念的立场上看,宋江始终都心存改邪归正,忠君报国的思想。每当擒获朝廷军官,宋江总是有一番说辞,什么郓城小吏暂借水泊栖身,等待朝廷招安,好与国家出力。使那些归降者都有个招安的盼头。晁盖死后,宋江把聚义厅改为了忠义堂,并树起替天行道的大旗。就是说宋江始终是站在反贪官不反皇帝,坚持拥护朝廷的立场。客观地说宋江本身就没打算造反上梁山,由于形势所迫,杀了人要吃官司,被迫流亡江湖。即使被逮捕判刑刺配江州牢城也不願上梁山落草为冦。后因浔阳楼醉题反诗被绑捕街上杀头,被晁盖等救下后被迫才上得山来,实属无奈之举。宋江没有李逵那种“杀去东京,夺了鸟位”的彻底造反精神,说到底还是个阶级立场问题。于是招安后就去替皇帝打那些不願招安的强盗,最终当了炮灰和奴才,使得梁山好汉战死大半,而他自己也落得个悲残的下场。从这个结局上看宋江力主招安是彻底的错了。

但要退一步想,梁山聚义反抗朝廷官府终不能成其大气侯,他们缺少远大目标,即没有攻城掠地,占据州府与宋室分庭抗礼,建立自己的政权,谋划千秋大业。只能是占据水泊梁山弹丸之地,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快乐自在。但却忘记了日月轮回,斗转星移,忽忽老年将至,这些光棍汉人后继无人,谁去保卫梁山上阵杀敌?从这里来讲宋江的招安确实是在为众只弟谋一条出路,甩掉土匪强盗的帽子,带领兄弟们走上一条光明之路。也许这才是宋江蓄谋已久的初衷。从这里看也许招安是对的。




宋江招安是违背替天行道的初心,拿108条好汉的生命换取朝廷的任用的极端无道德、无忠义的伪君子行为。




投降派就是投降派,向明主明君投降以减少战争给国家和百姓带来更多的痛苦是值得称赞的,而宋江则不同,他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向昏君和奸孽投降,不是为了国家和人民,投降后仍然造了众多杀孽,说明宋江是个卑鄙小人,更是历史的罪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水浒传   应天顺人   封妻荫子   梁山   外侮   贼寇   做法   攻城掠地   逼上梁山   门楣   说辞   朝廷   强盗   好汉   皇帝   财经   宋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