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妻之恨,被唐玄宗抢了媳妇的寿王李瑁是如何反击的?

根据史书记载,唐玄宗并没有抢走寿王李瑁的妻子,这个说法是被后人编造出来的传说。因此,寿王李瑁并没有进行夺妻之恨的反击。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个个都是绝色之姿,倾国倾城。其中的杨贵妃大家一定耳熟能详,他和唐玄宗李隆基之间可歌可泣的爱情让人为之感慨,《长恨歌》全篇就详细的描述了玄宗与杨贵妃如胶似漆的感情。但是有一点为人诟病的就是,杨玉环一开始并非唐玄宗的妻子,而是玄宗之子寿王李瑁的妻子,从伦理上说,这相当于公公夺走了儿媳,不论如何洗白,都是有违人伦的。怀有夺妻之恨的李瑁虽然获得了象征性的补偿,但是这种屈辱没有男人可以忍受,那么李瑁是如何隐忍下去,并最终抓住机会反击的呢?

开元二十二年(734),唐玄宗为女儿咸宜公主举行了隆重的婚礼仪式,杨玉环与她的叔叔一同出席宴会,就是在这场婚礼宴会上,寿王李瑁见到了杨玉环,并为她的姿色而倾倒,最后在其母亲武惠妃的牵线下,十六岁的杨玉环嫁给了李瑁。

三年后,当时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武惠妃去世,失去了挚爱的李隆基郁郁寡欢,此时有人告诉李隆基,说杨玉环姿色冠绝天下,并且神似武惠妃。玄宗一听来了兴趣,前往寿王府以看望儿子的名义去见杨玉环。结果果然被杨玉环的姿色深深吸引,唐玄宗下定决心要得到这个儿媳妇。按照李治,李世民,武则天之间的前车之鉴,玄宗下令让杨玉环出家当道士,同时为了补偿被自己夺妻的儿子,他给李瑁另外许配了绝色女子,同时还赐予了金银珠宝作补偿。面对父皇的横刀夺爱,李瑁尽管怀恨在心,也只能选择隐忍,没有表示出任何的不满情绪。

到了天宝十五年(756),安禄山发动叛乱。杨玉环跟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径马嵬驿,士兵哗变,含恨被赐死。太子李亨在群臣的拥护之下,于灵武即位称帝,改元至德,大唐开始对安禄山叛军进行了有组织的反击。自马嵬驿兵变之后,唐玄宗准备逃往蜀中避难,而李亨却主动提出留下,组织军队抵抗反军,以期收复国都长安。李隆基最后同意李亨留下收拾烂局,但却并没有表达自己退位,传位于李亨的意思。那李亨又如何敢登基称帝呢,这其中少不了裴冕,杜鸿渐为首的众臣的支持。

寿王李瑁当时被任命传令圣旨,要求众人配合李亨收拾残局,但并没有传达退位之意。但是众臣们如何理解皇帝的旨意,还要看传旨之人。如果李瑁一口咬定唐皇李隆基在马嵬驿留下李亨的目的就是因为自己年迈,无力管理朝政,收复长安,所以传位太子,希望太子能够早日平定安禄山之乱。这样群臣就算有异议,也无法千里迢迢找到玄宗求证。而且作为李亨自己,说出这种话是没有用的,只有同样作为皇子且身负传旨之职的李瑁,说出来才更有信服力。此时对于李瑁来说,是最好的复仇的机会,李隆基与李亨同样关系僵硬,李瑁虽然不至于手刃父亲,但是在父皇与兄弟的皇位争夺中,摆父皇一道还是可以的。

李瑁从小就不受父亲李隆基的喜爱,没有什么存在感,后来又是身负夺妻之恨,根本无力抵抗的李瑁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被夺走,从与自己如胶似漆,到与自己越来越遥远。这份仇恨,只能埋藏于心底,如果没有这一机会的话,或许直到死去,这怨恨都不会表露出一丝一毫。




人生有四大恨,分别是:亡国、灭门、夺妻、杀父,皆是不共戴天之仇,古人甚至发誓要与敌人同归于尽,也不要共同生活在人世上。我们的题主寿王李瑁就遭遇了夺妻之恨,而且是被自己的老爸唐玄宗李隆基夺的妻,那么,他最终是怎么反抗的呢?

抱着疑问,编者再次查阅了新旧《唐书》,发现寿王李瑁这一生成也女人、败也女人,最后于到大历十年(775年)正月十二才正常去世。此时的皇帝已侄子唐代宗李豫,从自己的老爸唐玄宗李隆基之后,已经经历了两任皇帝了,分别是哥哥唐肃宗李亨、侄子唐代宗李豫。

成也女人

寿王李瑁的亲生母亲是武惠妃。武惠妃是恒安王武攸止之女,从小父亲就病逝,就一直被姑姑母武则天收养在后宫之中。后来唐玄宗李隆基继位登基,看上了从小在深宫修炼长大的武氏,就纳为妃子,甚至为了武氏将王皇后废除准备立武氏为皇后。由于出身武氏,遭到群臣的反对,唐玄宗只好改立为惠妃,礼节等同皇后。

武惠妃在唐玄宗李隆基的恩宠之下,权倾后宫,为玄宗生育四子三女。奈何武氏所生子女都不容易成活,其中长子李一不到两年就夭折了,次子李敏不到周岁也夭折了。寿王李瑁是第三个儿子,这次玄宗夫妇都特别重视,李瑁一出生就直接送到宁王李宪家,由宁王妻元氏抚养,并假称为元氏所生。直到李瑁长到十几岁,才被接入宫中,被封为寿王,成为玄宗的儿子中封王最晚的一位。

武惠妃就特别宠爱自己的这位最大的儿子。为自己儿子先后向唐玄宗李隆基讨封,李瑁先后被封为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使。在李瑁17岁的时候,又亲自为儿子挑选名门杨氏之女(杨玉环)为妻。

败也女人

在为自己儿子争取到许多之后,武惠妃还是不满足,要为儿子积极争取太子之位。于是武惠妃就开始诬陷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谋反,唐玄宗李隆基果然震怒,将三位王子直接废为庶人,不久又进行赐死。由于所有人都认为三王死的冤枉,武惠妃还没有来得及给自己儿子寿王李瑁争取太子之位,也开始疑神疑鬼,担心三王来向自己索命。不久,武惠妃也得病不起,最终就被吓死了,年仅38岁。据说,武惠妃死后,唐玄宗李隆基特别伤心,追封其为皇后,并发誓自己一生不会再爱上别的女人。

武惠妃死后,唐玄宗李隆基陷入伤心之中。寿王李瑁作为儿子,也就和寿王妃杨玉环进宫为自己老爸请安。谁知老爸李隆基看到儿媳妇杨玉环后,马上将武惠妃的死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深深被自己的儿媳妇吸引住了。于是,寿王妃杨玉环就这样被留在宫中,寿王李瑁进宫时还是夫妻二人,出来时就成为自己一人。不但死了老娘,而且丢了老婆,这心里怎能一个苦字了得。

杨玉环被留入后宫之后,唐玄宗李隆基估计认为有点太直接,面子过不去。就以为自己母亲窦太后祈福的名义,敕书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大唐皇帝,为了女人,自己老妈也可以拿出来利用滴。)随后,唐玄宗立忠王李亨为太子,在失去老妈和老婆之后,寿王李瑁再次失去成为帝国未来储君的希望。

寿王李瑁在失去杨玉环后的第二年,宁王李宪去世,于是玄宗借机让寿王李瑁为养父宁王李宪守孝三年。后来,唐玄宗李隆基估计想到作为皇帝直接抢儿子的老婆有点不地道,后来亲自做主为寿王李瑁挑选了了一位姓韦的王妃。可是过了没有10天,玄宗就跟着为杨玉环赐封了“贵妃”称号。

寿王李瑁之后与另娶的韦妃相依为命,生有5个儿子,其中3人封王。李瑁本人到大历十年正月十二才溘然长眠。




李瑁是个非常悲催的皇子,他眼看着爱妻被亲爹抢走,而敢怒不敢言。他也曾为捍卫自己的尊严反击过,而且手段相当高明,令杨玉环硬是三年未能转正,把唐玄宗郁闷得要命。

但胳膊终究是拧不过大腿,李瑁最终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选择了明哲保身,见了妻子乖乖喊母妃。

虽然李瑁是唐玄宗的亲儿子,但帝王之家无亲情,与别家父亲不同,他的父亲不久前曾一日杀三子。

唐玄宗有30个儿子,再少他一个李瑁也不算少,他自然是不敢反抗的。

【唐玄宗一日杀三子】

唐玄宗一日杀三子离不开武惠妃的推波助澜。

武惠妃正是寿王李瑁的母亲,也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在她的一番操作下,李瑁差点当上了太子。

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与武则天一样有着勃勃野心,只是上天似乎并不怎么眷顾她,享受独宠的她连生三子都没有存活下来。

等到李瑁出生后,唐玄宗只好将他送到宁王府,让大哥宁王代为抚养。

俗话说“生的没有养的亲”,李瑁在宫外生活了7年,差点被唐玄宗忘记。

7岁被武惠妃接回宫后,爱屋及乌唐玄宗封他为寿王,但父子间的感情一直很淡。

后宫中的女人没有不想当太后的,尤其是既得宠又有能力的女人,武惠妃正是这类人。

设计除掉了王皇后,下一步只要除掉太子李瑛,儿子李瑁当上太子大有希望。

她采取的措施是,挑拨唐玄宗与太子李瑛的关系。

她深知唐玄宗最怕的是皇太子形成自己的政治集团,构成对他皇权的威胁。

所以,武惠妃就让女婿杨洄利用青年公子哥的身份,专门盯着李瑛,搜集他的不法行为,汇报给她。

然后,她再在唐玄宗面前煽风点火,激化他们父子之间的矛盾。

这招果然好使,李瑛并不是谨慎的人

他常常与弟弟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走得特别近,或许是同命相连吧,三个人的母亲都曾因武惠妃的到来失宠。

因此三人在一起的时候就常常抱怨父亲对自己母亲的薄情。

杨洄抓到了把柄后立刻汇报给武惠妃,武惠妃便添油加醋地对唐玄宗说太子和二王对他不满,有谋反之意。

唐玄宗是靠政变起家的,对太子结党一直保持高度警惕,他果真就有了废太子的念头。

但是他第一次在朝堂上提出废太子时,被刚正不阿的宰相张九龄劝止。

张九龄认为皇上仅凭武惠妃的一面之词就要废掉太子,而太子并无大过,不应该被废除。

虽未能废了太子,但父子俩的关系已经恶化到了破裂的边缘。

而这时李瑛并没有引起重视,反而一如既往地与两位弟弟混在一起继续搞小集团,乱发牢骚,俨然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在向他们逼近。

直到张九龄失宠被罢免,新上任的宰相李林甫又许诺愿意帮助寿王李瑁,武惠妃的机会又来了。

当他再次给唐玄宗灌迷魂汤时,唐玄宗对屡教不改的李瑛彻底失去了耐心,再次动了废太子的念头。

而这次他跟宰相商量时,李林甫说:“这是陛下的家事,我们做大臣的不宜过问。”这明摆着就是支持唐玄宗的意思。

于是唐玄宗就直接将三位皇子贬为了庶人,15天后三位皇子被全部赐死,史称“三庶人之祸”。

杨洄又谮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云与太子妃兄驸马薛锈潜构异谋,上召宰相谋之。李林甫对曰:"此陛下家事,非臣等所宜豫。”上意乃决。乙丑,使宦者宣制于宫中,废瑛、瑶、琚为庶人,流锈于瀼州。瑛、瑶、琚寻赐死城东驿,锈赐死于蓝田。 ——《资治通鉴》

唐玄宗一日冤杀三子,可见他对皇权的挑战者是宁枉勿纵,其残忍让天下人震惊。

【李瑁与太子位绝缘】

李瑁是唐玄宗的第十八个儿子,而且资质平平,太子之位本与他没有多大关系。

但在母亲武惠妃的努力下,太子之路已经铺平,似乎只等良辰吉日了。

但就在这最关键的时刻,武惠妃却一命呜呼了。

据说武惠妃在三位皇子死后,整天觉得三位皇子冤魂不散,夜夜做噩梦被鬼魂缠着,八个月后便病逝了。

武惠妃的病逝也是李瑁命运的转折点。

失去母亲的他,不仅失去了太子之位,更是被父亲抢走了爱妻,可谓官场情场双双失意。

太子李瑛被废,唐玄宗迟迟不肯立太子。

直到武惠妃去世后,一纸诏书立了忠王李亨为太子。那唐玄宗为什么没有立李瑁为太子呢?原因有三个。

  • 一是,唐玄宗根本就不看好李瑁,他从小在宁王府长大,唐玄宗对他的宠爱仅仅是因为他的母亲是武惠妃。如今武惠妃已去世,唐玄宗也就对他失去了兴趣。


  • 二是,宰相李林甫力推李瑁为太子,而唐玄宗最怕的就是太子势力过强,他可不想让一个跟宰相关系过于密切的太子。所以,李林甫越是殷勤,唐玄宗就越将李瑁排除在外。


  • 三是,李瑁是第十八子,立他为太子很容易引起争议。

而李亨虽是第三子,但老大破相失去了继承资格,老二李瑛已死,他就是目前最大的儿子,立他为太子合情合理。

最重要的是李亨母亲身份卑微且早逝,背后没有势力支持,正是唐玄宗最想要的太子人选。

可怜武惠妃半生机关算尽,还搭上了卿卿性命,最终竟是为李亨做了嫁衣。

种种原因,使得李瑁彻底与太子之位绝缘,而他本人也一直没有表现出多大的野心。

此前,介入储位之争是母亲的全盘主导。

此后,纵使李林甫疯狂找太子李亨的茬,甚至差点扳倒太子,但李瑁一直没有出手。

那是不是说明他本就懦弱呢?我觉得这恰恰说明他很聪明,能看懂形势,懂得明哲保身。

既然李亨是唐玄宗心目中最合适的人选,那唐玄宗就不会轻易动摇他的太子位。

虽然在李亨与李林甫的斗争中,被整得很惨,地位看似摇摇欲坠,但每次关键时刻都是唐玄宗出面制止。

换句话说,唐玄宗虽然想让李林甫跟太子斗法,以达到制衡他们的目的,但他绝没有再废太子的想法,那李瑁再有想法恐怕也只能惹祸上身。

而家有如花美眷,还不如安安分分地与妻子过着幸福的小日子。

【唐玄宗横刀夺爱,抢走寿王妃】

痛失母亲,又与太子绝缘的李瑁本就够悲惨的,然而比这更悲惨的是父亲居然看上了自己的媳妇,而完全不顾他钻心剜骨般的痛苦,直接抢走。

唐玄宗在失去武惠妃后,他整个人变得魂不守舍,虽后宫佳丽三千,但无一人称他心意。

随着年龄的增长,唐玄宗的内心深处越是寂寞。

而面对他整日郁郁寡欢的样子,他的心腹们便开始为他四处搜罗美女,以填补他的感情空白。

直到有人向他推荐了闭月羞花的杨玉环,她像初开的牡丹花一样光彩照人。

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唐玄宗彻底沦陷,他顾不上丑闻,也顾不上儿子的感受,想尽一切办法将她收入后宫。

杨玉环正是寿王的王妃,在咸宜公主的婚宴上,16岁的李瑁遇到了16岁的杨玉环。

她惊为天人的相貌被李瑁一眼相中,便向母亲武惠妃提出想娶这个女子为王妃。

武惠妃对杨玉环也很满意,便向唐玄宗说了这事,还是唐玄宗亲自为其指婚。

一年后,这对年龄相当的小夫妻便成亲,郎才女貌可谓十分般配,婚后俩人也生活得非常幸福。

但随着唐玄宗的宠臣高力士的突然到访,李瑁与杨玉环的缘分也就此结束了。

高力士暗示李瑁皇上看上你王妃了,识趣的话就把他献给皇上吧,此消息对于李瑁来说犹如五雷轰顶。

但李瑁哪敢不从啊,想想自己一日之内被赐死的三个哥哥,其父亲心肠之狠,让李瑁不寒而栗,他又有什么资本跟父亲抗衡?

唐玄宗就这样明目张胆地夺走了儿媳,但为了掩人耳目,还是要学习一下唐高宗李治娶武则天的那一套,到道馆过渡一下。

于是,公元741年,朝廷发布《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表彰了寿王妃杨氏为替唐玄宗生母窦太后祈福,自愿放弃王妃身份,主动申请出家为女道士的感人事迹。

圣人用心,方悟真宰,妇女勤道,自昔罕闻。寿王瑁妃杨氏,素以端懿,作嫔藩国,虽居荣贵,每在精修。属太后忌辰,永怀追福,以兹求度,雅志难违。用敦宏道之风,特遂由衷之情,宜度为女道士。——《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

女道士是个宗教身份,经此一过渡,就代表着杨玉环已经超凡脱俗,也就等于和李瑁离了婚。

下一步,唐玄宗准备再为李瑁选一个王妃,等他成亲后,唐玄宗就可以将杨玉环纳入后宫了。但到了741年底,李瑁的养父宁王去世了,李瑁借此机会狠狠反击了一下父亲。

他主动提出要为养父守孝三年,给宁王服丧,唐玄宗看到这份奏表脸都气青了。

李瑁此举有两方面的用意:

  • 一是,根据唐朝礼法规定,守孝期间不得有婚娶行为,而李瑁不娶,唐玄宗就无法册封杨玉环。


  • 二是,在暗示唐玄宗,在他的心目中宁王才配做他的父亲。

这一招的确高明,纵使是聪明如唐玄宗也挑不出毛病,只能同意。

而这三年内唐玄宗与杨玉环也能偷偷摸摸过着地下情的日子。

直到745年,李瑁才接受了唐玄宗的赐婚,娶了韦氏为妻,也似乎暗示着杨玉环曾为寿王妃那一页已彻底翻篇了。

十天后,61岁的唐玄宗正式册封杨玉环为贵妃。

接下来就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完美爱情,李瑁为了避嫌也渐渐退出了政治舞台,做个高级闲人,渐渐被人忘记。

【马嵬驿之变,杨贵妃自缢】

唐玄宗得到杨玉环后,两人享受了11年的逍遥生活,唐玄宗沉醉在温柔乡里,从此君王不早朝。也为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根。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和少数皇子(李瑁也在其中),在禁军的保护下弃城而逃,唐王朝的盛世也转瞬即逝。

逃亡途中士兵饥寒交迫,身体上的困顿加上精神上的绝望,士兵们急需一个突破口宣泄。

杨家成了泄愤的对象,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杨国忠被乱刀砍死,杨家姐妹也统统被杀。

最后,士兵围住唐玄宗,要求赐死杨贵妃。

唐玄宗试图为杨贵妃做最后的挣扎,但高力士以“贼本尚在,将士不能安”为由,劝唐玄宗杀了杨贵妃。

他说:“将士安,则陛下安矣。”这句话的意思已经很明显,如若唐玄宗不杀杨贵妃,恐怕将士们就要杀了唐玄宗。

此话一出,唐玄宗将自己的生命和政治前途与杨贵妃一对比,还是自己的江山和生命比杨贵妃更重要。

无奈之下,他交出了杨贵妃,让她自缢在佛前。

而整个过程李瑁就在现场,他亲眼目睹了一切,只是冷眼旁观,全程一言不发。

杨贵妃死后,他若无其事地代表唐玄宗安抚众将士。

他当时心里是何滋味无人知晓,但一直以来,正是他表现出来的沉默,懂事,才使自己最终得了个善终的结局。

他的晚年很幸福,不问政事,活得潇洒自在,他与韦氏感情不错,子孙满堂。

【写在最后】

李瑁其实是个很普通的人,他之所以青史留名,并不是因为自己为国家做了多大的贡献,而是因为他的前妻是杨玉环。

以这样的方式被后人记得,着实脸上无光。

但他选择了放下,保持沉默明哲保身,得以善终,这在当时那种环境下实属明智之举。

他不是懦弱之人,而是聪明之人。他反击时无声胜有声,让父亲既憋屈又挑不出毛病。

当他无法改变现实时,低调退出,过好自己的生活,别人的生活与他无关。

俗话说:人若欠你,天必偿你。他幸福的晚年,正是命运对他的补偿。




查阅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天宝   大唐   庶人   养父   皇子   儿媳   宰相   王妃   贵妃   后宫   道士   太子   媳妇   父亲   儿子   母亲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