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为什么叫三晋?

大禹治水成功以后,由大禹领头,到处乱改地名,用于青史留名的痕迹。所以不论谁执政以后就开始改地名,到现在为止,一个人居住的地区,居住时间最久的人,都知道自己居住的地方叫什么名了,那些最新搬来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

大禹以前是把自己居住的地区的山或者是水的名字,命名为自己居住地方的名字。

大禹以后以豫州为中心,向西的地区命名为梁州,向东的地区命名为徐州。

豫州的北面,西北角命名为雍州,正北面命名为翼州,东北角命名为兖州和青州。

豫州的南面,命名为荆州,东南角命名为扬州。

这就是历史记载的大禹划九州。

实际上就是把一个九宫格覆盖在大地上,每个小格就是一个州。

周朝的时候把一个九宫格,放大成一个围棋盘,所以说周朝分封了数百个诸侯国。

围棋盘有九颗星点,把每个星点都连接起来,就形成一个大的九宫格。可见周朝的分封制仍然用的是九宫格。只过后来的周朝,把九宫格的外框去掉,就剩井和田了。所以周朝中期以后周朝用的是井田制。周朝末期废除井田制,改用收税的方法了。

从此,引发了诸侯各国争夺话语权的战争出来。因为谁有话语权,谁就可以征税。这就是春秋争霸。

春秋争霸,不并吞别国的土地。

最后春秋后期人们就明白了,争夺话语权,不胜把别的国家的土地吞并了,征税就更合情合理合法了。

吞并其他诸侯国的土地,就是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的地图

最终由秦始皇统一六国,完成了国家统一。从此只有中央政府可以向其他地区征税,其他地方的人都不可以征税的。

周朝时期,把自己的族人和自己的孩子,以及有工人员分封土地。也修改大禹起的地区的名字。

当周朝的王宫,没有建在现在陕西咸阳的时候,王宫是建在蕹州的地面上,当时也归陕西管,名字叫做周原。

雍州其他地区有他的儿子,分封使用着。因为离王宫近就称为近州,用文字写下来就写成晋州。所以现在升阶晋级,仍然用这个晋字的。

可见晋字,有贴近靠近的意思。

周朝迁都到陕西咸阳以后,就把陕分成了三块。西边一块,中间一块,东边一块。

秦始皇祖先的秦人,因为给周王室喂马受奖赏,也被封封为诸侯国,刚刚成立的时候,西边归犬戎,中间归秦始皇家族居住的地盘,东边归秦人居住的地盘。这一块地盘都属于周王室的西边的地盘,周王室中间地盘的东边是周公居住的地盘。这个周公就是改三爻八卦,为六爻八卦的人。

仿照周王室的行为,诸侯国的晋国,也把自己的地盘分成东中西三部分。但是在口语叙述当中,不说中间,仅说东西,这样就有了东晋西晋的说法。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不再沿用原先的陕东.陕中.陕西,改成陕南.陕北.陕中了。晋国的地盘也这样改成晋南.晋北.晋中了。

清朝和中华民国时期,晋国或者是雍州,纳入了山西界内。因此山西又称为晋南,晋北,晋中三个地区了。

大禹划的豫州,现在称为河南省了。

陕西这个地名的来源,是周朝时期的周王室食用的地盘陕地,得到的。就是周王室自己生存的封地,统称为陕地。后来分成山东,陕西,陕中。当陕中和陕东消失以后,仅剩陕西了。

把周王氏自己的封地称为陕地的原因是。

雍州与荆州及豫州交界处,地面很狭窄,把这个狭窄的狭,改成陕了。所以狭窄的狭字,和陕地的陕字,有些相似。

但是山西一名的得来彻底废除了,大禹和周朝的地名方法。而是依据太行山的东路和西路定名的。所以太行山的东边为山东,西边为山西。河南河北,也是依据黄河的南北两岸定名的。

中国人的历史传承有序,但是地名跳动改动太大,搞不清具体是什么原先地方了?

因此到目前为止,唐尧.虞舜.夏都,在哪里不知道了。




晋国春秋五霸之一,其领土主要就在现在的山西省,山西省也因此简称晋,三晋的说法是来自历史上的“三家分晋”,晋国被分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

春秋末年,曾经非常强大的晋国大权旁落,朝政被赵氏、魏氏、韩氏、智氏、范氏、中行氏六家大夫把持,他们都有自己的武装和地盘,相互攻击,其中范氏和中行氏因为实力较弱,最早被打败,剩下的四家中,智氏的势力最大。

当时,智家的大夫叫智伯瑶,他想吞并其它各家,一统晋国。智伯瑶便找借口提出各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交给公家,其它三家大夫都知道这是智伯瑶借助晋候的名义来侵占土地,但是魏氏、韩氏不愿得罪智伯瑶就答应了,而赵襄子却不愿交出土地。

智伯瑶便以此为借口,胁迫魏氏和韩氏两家一起发兵攻打赵家。赵襄子被围困在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内),危在旦夕。就在此危难紧急之时,赵襄子派出门客张孟谈与韩、魏两家秘密联络,意图说服两家反过来一起攻打智伯瑶。韩、魏两家当时本来就在犹豫,对智伯瑶非常不满,也知道这样下去自己也要被智伯瑶消灭,因此就同意三家结盟,共同对付智伯瑶。后来,智伯瑶被三家联军杀死,其土地被三家平分,实力最强的智伯瑶却因为自己的霸道,反而被赵、魏、韩彻底击败。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因为韩、赵、魏都是从晋国分立出的国家,所以习惯上被称为“三晋”。分裂的晋国也在很大程度上给了秦国东进的更多机会。




先说“晋”的来历。这里有一个“桐叶分封”的故事。

这要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武王伐纣说起,当周武王推翻了商纣王的统治后,建立起了一个新的王朝——周。

周武王的王后就是谋臣姜子牙的女儿,名叫邑姜。传说她有一次怀孕后,周武王做了一个梦,梦到有天神来到梦中,对他说,上天要送给他一个儿子,命名为“虞”,以后要把“唐”这个地方赐给他。而后来孩子出生了,周武王发现那个小婴儿的手掌心中,竟然有个虞字纹,于是就真的给他起名叫虞了。因为上面已经有了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周成王,所以人们管这个孩子叫“叔虞”。

武王为周王朝实行了分封制,史称“分封亲戚,以藩屏周”。他将周公封在了鲁地,把姜尚封在齐这个地方,召公封到了燕地。此外,还把商纣的儿子武庚封在商都,由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监管,称为“三监”。

周武王死的时间,他的孩子还都很小,长子继位,就是周成王。由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周公旦担任摄政。而后发生了武庚的叛乱,另外三个弟弟也就是三监都参加进来,与武庚联合作乱,所以也称“三监之乱”。周公旦先后用了三年时间才平定了叛乱,又重新分封了一些国家。

就在这期间,成王和弟弟叔虞小兄弟两个一起在院中的花园玩耍,玩着玩着,成王就高兴地把一片桐叶用手撕成了一片玉珪的形状,说要封弟弟叔虞到唐这个地方做诸侯。而叔虞也学了大臣们的样子行礼接过桐叶表示接受。

事情过后,周公听说了这件事,就问起了成王。成王不以为然地说那不过是闹着玩的。周公却表示君无戏言,既然说了就要做到,言出必行在百姓中才能有威信。这样成王就下令专门挑选了一个吉日,为叔虞举行了册封典礼,宣诏册封叔虞为唐侯,管理汾河流域的唐国。

等到唐叔虞去世后,他的儿子燮父继承了王位。因为此地的晋水,就把国号改为“晋”。从此,唐国变晋国。现在太原晋祠,就是为了纪念唐叔虞而建的。而现在山西的大部分区都归属晋国,所以人们简称山西为“晋”。

那又是为什么叫三晋呢?这又有一段历史掌故了。

在周代,诸侯国一般都会把自家的子孙分封为大夫,晋国也不例外。然而到了晋献公的时候,发生了骊姬之乱,晋献公因为偏爱骊姬,要立骊 姬生的小儿子为自己的继承人,并开始追杀其他几个个儿子。等到重耳登基成为晋文公后,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无公族”。慢慢地,晋公室的力量越来越走向衰微,对于作乱的异姓卿大夫已经没有什么可靠的制约力量了。而众位卿大夫之间也充满了争斗。开始晋国还有十余家卿大夫在互相牵制中控制了晋国的政局。然而经过激烈兼并之后,在春秋晚期,晋国的卿大夫只剩下赵、魏、韩、范、智、中行氏六家,称为“六卿”。

这六卿中,范氏﹑中行氏两家最先被消灭,之后经过了晋阳之战,势力最强大的智氏也被灭掉了。这样就剩下了韩赵魏三家。这三家更加不把晋国国君放在眼里,到了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甚至封韩赵魏为诸侯。最后在公元前376年,三家瓜分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不仅对晋国有影响,也影响了整个天下的格局,是中国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分界点。从此山西也有了一个代称“三晋”。




山西是华夏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早在数千年前,山西的土地上便有着繁荣的文明发展和演变。商朝灭亡后,周天子将天下分封给宗族子弟和功臣等人,其中,周武王的儿子唐叔虞被封为唐侯,到了唐叔虞之子子燮时,国家又被改名为晋,因为晋国所处的位置与今天山西的范围大致重合,所以后来的山西一带地区又被称为“晋”。

不过,在许多文学作品,如宋朝文人黄庭坚的诗句“三晋山河数十州,频年水旱不能秋”中,我们又能看到代指山西一带地区的另一个名词——“三晋”。那么,“晋”的含义我们已经了解了,“三”又指的是什么,山西为什么叫三晋呢?

要想知道“三晋”的由来,我们就要先了解一个名叫“三家分晋”的历史事件。上文已经说到,西周建立后,武王姬发将自己的亲生儿子分封到唐,后来唐改名为晋。晋国资源丰富、面积广大,很快就得到了发展,经过晋献公、晋文公、晋襄公等国君的不懈努力,晋国成为了春秋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

然而,“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晋国地域广大,兵多将广,又热衷于对外扩张,巨大的治国压力使得国君不得不将权力下放给大臣。周襄王十九年(前633),位列“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设置了六卿。

晋文公能力过人,所以他在世时,六卿都服从于他,但晋文公的后代就没有他那样的威望,于是六卿的实力逐渐膨胀。到了春秋末年,韩、赵、魏、智、范,以及中行氏六家已然不受国君的节制,不久,赵家便将范、中行家消灭,晋国形成了国军之外,四家并立的局面。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掉吴国后,一时间风光无两,原本的霸主晋则渐渐衰败,鉴于这一现状,四家之一的智伯提议,韩、赵、魏、智四家都从自己的封地中拿出方圆一百里的土地还给晋公,增强晋国国力,并率先献出万户的城邑。

迫于压力,韩、赵两家都献出土地,但赵家却表示反对,于是智伯便上报晋出公,作为国君的晋出公下令其它三家讨伐赵氏。赵氏固守自己的封地晋阳,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太原一带,晋军一来到便射箭击退,就这样坚持了两年。

久攻不下的智伯想出一条狠毒的计谋,那就是将晋阳城旁的晋水拦起来,积蓄到一定程度后打开一个缺口,洪水冲向晋阳城,城中的房屋都被大水淹没,居民也无家可归。韩、魏两家见智伯如此残忍和狠毒,担心自己有一天也会落到这个下场,心中十分担忧。

危急关头,赵家首领赵襄子派人说服了韩、魏两家家主,韩、赵、魏三家联合诛灭了智伯。此后,这三家被晋出公讨伐,他们反击灭亡了晋,并三分晋国,建立了韩、赵、魏三国,并得到了周天子的承认。“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此后,人们便用“三晋”代指原本晋国的故地,渐渐的,三晋便成为了特定省份山西的代称。




山西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100多万年之前,就是有人类在这块土地繁衍生息,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建都。春秋时期,山西大部分是晋国领土。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分晋,所以山西就有了三晋之称。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欢迎大家来我们山西做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山西   晋国   国君   大禹   豫州   封地   周朝   陕西   王室   中行   地名   春秋   地盘   土地   地区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