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三脂是什么?

甘油三酯是血脂的一种,如果我们吃得太好了,运动又少了,能量消耗不掉,那么都会转变成甘油三酯。

那么,甘油三酯升高对我们糖友有什么影响?虽然甘油三酯是血脂的指标,但和血糖、血压三者是紧密相关的,作为糖友,如果你的甘油三酯增高,也就是说明你可能存在糖尿病所致的脂代谢异常的情况,很可能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最后来给大家一个参考指标,甘油三酯的水平建议以空腹低于1.7mmol/L为合适水平,甘油三酯水平≥2.3mmol/L则视为升高,而当甘油三酯水平>5.6mmol/L时,急性胰腺炎的风险明显增加,这个是非常危险的。对于我们糖友来说,如果你的甘油三酯升高了,就提醒你需要调整生活节奏了,必要时候可以去找医生开点药。关注金医生,和你分享更多糖尿病相关知识。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40岁以上的城镇居民,几乎没有不知道甘油三酯的,因为他们当中绝大多数健康体检都绕不过甘油三酯偏高的坎。

但是,如果让他们正确回答“甘油三酯是什么?”还真的没有多少人能够答上来,今天我就和大家伙儿一起,来聊一聊这个问题,仅供参考。

甘油三酯是什么?

甘油三酯,在体检报告单上有时也缩写成为英文字母TG;甘油三酯本身就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具体是由1个分子的甘油(也叫丙三醇)与3个分子的脂肪酸结合而成。

根据脂肪酸的分子大小不同,甘油三酯呈现油或者脂的不同状态;一般动物体内的甘油三酯,由于脂肪酸碳链较长,分子量较大,所以呈现的是固态的脂状态,最典型的如鸡鸭鹅的内脏表面包裹的一层厚厚的黄油。

植物里的甘油三酯一般呈现油的状态,因为脂肪酸碳链较短,分子量较小。

甘油三酯在我们身体里最重要的功能有3个,第一个是我们体内储能最大的物质;第二个是我们体内产能最多的物质;第三个是包裹在我们腹腔内脏周围,起固定内脏的作用。

身体里甘油三酯是怎么产生的?

我们平常抽血化验,检测出来的甘油三酯,是指血浆中血清分离后,得到血清中的甘油三酯。

我们身体里的甘油三酯的产生主要有2种途径,一个是一日三餐食物中转化而来,叫外源性的甘油三酯;另一个途径由我们身体里的肝脏和脂肪组织里合成产生的,叫内源性的甘油三酯

外源性甘油三酯的产生过程大致是这样:首先食入富含甘油三酯的食物,然后经过胃肠消化吸收,在胆汁酸、脂酶的作用下,将食物中的甘油三酯水解生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一酯,并被肠黏膜吸收,最后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内,又合成为可供我们身体利用的甘油三酯。

内源性甘油三酯的产生过程导致是这样:主要在我们身体里的肝脏和脂肪组织里,其中肝脏利用糖、甘油和脂肪酸,通过磷脂酸途径合成甘油三酯。

而脂肪组织中的甘油三酯合成方法,与上述肝脏合成方法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是脂肪组织不能直接利用甘油,只能利用糖的分解,提供的α-磷酸甘油

甘油三酯偏高或偏低有什么影响?

正常情况下,我们空腹抽血以后,将血浆中的血细胞与血清分离,对血清中的甘油三酯进行检测,正常参考值为0.56-1.70mmol/L;其中在1.70-2.26mmol/L为临界值或者叫边缘升高;在2.27-5.65mmol/L为升高值。

如果甘油三酯偏高,提示要注意防范血管疾病的风险;例如防范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等。

如果甘油三酯偏低,提示要注意防范身体罹患严重的疾病,例如甲亢,肝功能异常,慢阻肺,营养不良等等。

如何降低升高的甘油三酯?

对于甘油三酯偏高的人来说,如果没有明确的病因,那么,首先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来促使自己的甘油三酯正常。

主要的方法是减肥减重,控制进食总量,调整饮食结构,清淡饮食,增加运动量;对于超重或肥胖的人,体重降低5%-10%,甘油三酯可降低20%左右;控制进食总量,清淡饮食,甘油三酯水平可以降低20%-50%。

最后,就是戒烟限酒,生活作息规律,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大部分患者的甘油三酯指标可降至正常水平。

只有甘油三酯≥5.65mmol/L时,才优先考虑采取药物治疗。

总结:甘油三酯在我们的体外,就是动物体内的脂;植物体内的油。

甘油三酯在我们的体内,就是我们身体的能源,它既是最大的储存能量的有机物质,又是最大的提供能量的有机物质;最后还能固定我们的腹腔内脏。

治疗甘油三酯偏高,主要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减肥减重,控制进食总量,清淡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

只有甘油三酯≥5.65mmol/L时,才优先考虑采取药物治疗。

您同意我的观点吗?欢迎您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观点和看法!

每天更新健康热点,医疗痛点;如果我说的,正是您所想的,那么,请点赞、转发、关注朱萧俊说健康!




甘油三酯是3分子长链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脂肪分子。简单说来就是大家每天能够看到的油或者说是脂肪。甘油三酯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大部分组织均可以利用甘油三酯分解产物供给能量,同时肝脏、脂肪等组织还可以进行甘油三酯的合成,在脂肪组织中贮存。下图是脂肪和肌肉的对比图,脂肪主要物质就是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 水平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与种族、年龄、性别以及生活习惯(如饮食、运动等)有关。与总胆固醇 不同,甘油三酯水平个体内及个体间变异大,同一个体甘油三酯水平受饮食和不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同一个体在多次测定时,甘油三酯值可能有较大差异。调查资料表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轻至中度升高者患冠心病危险性增加。当甘油三酯重度升高时,常可伴发急性胰腺炎。用老百姓通俗的话说这是“坏血脂”,坏事中一部分是它干的,我们要争取把它降到合理的范围内。

虽然多数医院的血脂检验单中将甘油三酯正常值设定为<1.7 mmol/L,但是高甘油三酯血症的诊断界值为>2.26 mmol/L。甘油三酯界于1.7-2.26 mmol/L之间时称为“边缘升高”,此时不可以一概诊断为高甘油三酯血症,这个时候最好的治疗方式是改变生活方式。而对于甘油三酯轻中度升高(2.26 mmol/L-5.64mmol/L)时除了严格改善生活方式,治疗目标上仍以低密度脂蛋白为主要治疗目标。甘油三酯严重升高时(≥5.65mmol/L)应立即启动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治疗,比如说贝特类药物。除此之外,鱼油也是一种可以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而对于由明确的原因(如酗酒、肥胖、糖尿病、药物、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所致继发性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者,应首先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

希望我的介绍对您有所帮助。

更多健康信息,请关注张之瀛大夫头条号。




甘油三脂又称脂肪,是由食物脂肪与肝脏合成的,是长链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脂肪分子。甘油三脂是血脂检查中比较重要的一项指标,血清的甘油三脂是0.45-1.70mmol/L。



甘油三酯不溶于水,与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在血液中循环运转,甘油三酯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大部分组织均可以利用甘油三酯分解产物供给能量,同时肝脏、脂肪等组织还可以进行甘油三酯的合成,在脂肪组织中贮存。




你好!感谢提问。

一、什么是甘油三酯(TG)?

甘油三酯(TG)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由甘油的3个羟基与3个脂肪酸分子酯化生成的甘油酯。TG是最重要的血脂测定指标之一, 与总胆固醇( TC) 、 HDL-C、 LDL-C共同作为血脂测定
的基本项目。


二、甘油三酯的来源

①外源性:由食物中摄取的脂肪于肠道内,在胆汁酸、脂酶的作用下被肠黏膜吸收,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内合成甘油三酯。

②内源性:体内自身合成的甘油三酯主要在肝脏,其次为脂肪组织


三、甘油三酯的作用

甘油三酯的主要功能是供给与储存能源,还可固定和保护内脏。


四、人体内甘油三酯过高会怎么样?

1.甘油三酯 增高会引起胰腺炎;

2.脂肪肝和皮下黄色瘤;

3.在 2 型糖尿病患者中,HTG 与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相关,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
4.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TG 升高与心血管疾病、心梗及死亡率风险升高相关。


五、如何降低甘油三酯


1.饮食控制:①控制体重:超重或肥胖的患者体重降低5%~10%,甘油三酯可降低20%左右。

②合理饮食: 通过控制饮食总热量、 限制碳水化合物与脂肪摄入、 增加蔬菜和优质蛋白摄入, 可使甘油三酯降低20%~50%;

③限制饮酒:酗酒是导致甘油三酯升高的常见原因 ;

④适量运动:规律性的体力运动有助于减轻体重, 还可直接降低甘油三酯。

⑤适量运动: 规律性的体力运动有助于减轻体重, 还可直接降低甘油三酯。

⑥戒烟: 虽然吸烟对甘油三酯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 但戒烟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整体风险性。

2.药物治疗:

①贝特类药物:贝特类药物单药或联合他汀治疗可能显著降低甘油三酯升高者大血管与微血管事件风险;

②烟酸:为伴甘油三酯增高、 HDL-C降低的心血管病患者在他汀治疗基础上加用大剂量缓释烟酸未能使患者更多获益;

③ω-3脂肪酸 :ω-3脂肪酸通过调节VLDL和乳糜微粒代谢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 其效果与使用的剂

量及基础甘油三酯水平有关。


六、高甘油三酯血症药物治疗策略

①甘油三酯 超过1.70 mmol/L时即应指导患者积极改善生活方式;

②改善生活方式应作为所有血脂异常患者的治疗基石;

③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 经过2~3个月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善后若甘油三酯≥2.26 mmol/L, 应启动药物治疗。 选择何种调脂药物需根据患者LDL-C是否达标决定: LDL-C未达标者首选他汀治疗; LDL-C已达标者, 非HDL-C成为治疗的次级目标, 首选贝特类药物、烟酸或ω-3脂肪酸治疗;

④伴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 应用非诺贝特单药或联合他汀治疗可能有助于降低大血管/微血管事件发生率;

⑤基于现有疗效及安全性证据, 需要联合应用他汀与贝特类药物时应首选非诺贝特;

⑥联合应用贝特类与他汀类药物时, 二者的剂量均不宜过高, 采取早晨服用贝特类药物, 晚上服用他汀类药物, 避开两种药物的血药浓度峰值;

⑦如同所有药物降脂一样, 非诺贝特单药或联合他汀治疗时需密切监测可能的不良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甘油   血清   脂肪酸   生活方式   肝脏   内脏   血脂   脂肪   类药物   体内   糖尿病   患者   身体   水平   组织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