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看来,胃动力不足,是哪个脏器的问题?

胃动力不足是西医的说法,而中医的叫法一般是脾胃气虚,脾胃虚弱等。胃动力不足不仅仅是胃的问题,也与脾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医认为脾和胃同居中焦,为表里关系。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两者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滋养全身;由于脾胃生理功能上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它们的病变是相互影响的。




俗话说“十人九胃病”,从这里可以看出,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人人经受着胃部疾病的折磨,而胃病又有功能性疾病以及器官性疾病之分。就如本文提到的“胃动力不足”,就属于一个胃部功能性出现了问题,从而影响了胃部的正常功能。那么,在中医看来,胃动力不足,到底是哪个脏器的问题呢?下面,左撇子就跟大家聊一聊这个问题。


首次,我们从西医的角度来认识一下什么是胃动力不足

胃动力顾名思义就是指胃部的收缩蠕动力,而胃动力不足,也就是指胃部的收缩蠕动力不足,可以理解为消化不良。因为,我们进食食物之后,食物都会在胃病进行消化,消化到一定的时间就会通过胃病的收缩蠕动进行排空,从而使这些食物接着进入到肠道里面接着消化吸收。但是当胃动力不足时,就会使胃排空的功能出现廷迟,从而容易出现上腹胀满、饭后腹胀、易饱、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

另外,这个胃动力不足,更多指的是胃功能性的疾病,并不是器质性的疾病,也可以理解为功能性消化不良(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还有胃分泌功能紊乱或者一个人的精神情绪变化都会影响到胃动力出现障碍。

接着,我们现在就回归问题的本身,从中医的角度去认识一下,胃动力不足是哪个脏器的问题

其实,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胃动力不足,不单单是指胃这一个器官,同时还包括脾这一个脏器。中医里经常说的“脾胃虚弱”、“脾胃虚寒”、“脾胃失衡”等等,可见脾胃是分不开的。李东垣的中医名著《脾胃论》更是很好的阐述了脾胃病观点以及具体论治。所以说,脾胃更多指的是一整个消化系统,而题目中的胃动力不足,不仅可以是胃出现了问题,也可以是脾出现了问题,不过我今天在这里跟大家说的主要是讨论胃的问题。

中医里说的“胃动力不足”,更多指的是胃气虚,也就是胃气虚弱,胃气受损,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胃受纳、腐熟的功能就会减退,自然就会出现消化不良。

那么胃失和降,就会造成气滞中焦,这样就容易造成胃脘腹胀,胃里的气体不能下降,反而上逆,就会容易出现嗳气、返酸的症状;另外,胃气失和,胃受纳、腐熟的功能就会减退,那么就会出现不思饮食,即使是能吃,也吃不多,吃一点点就容易饱,食后也容易饱胀;胃虚自然也就会影响到脾,脾失健运,也容易造成气血不足,出现面色萎黄等;脾胃失衡,食物不能及时消化吸收,自然营养方面就供应不足,就会造成全身脏腑机能衰减,这个时候就会出现气短懒言,神疲倦怠等症状。

总的来说,胃动力不足更多是胃气虚造成的,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饮食不节,比如经常进食生冷的食物,经常暴饮暴食又或者饮食不定时等,都容易造成脾胃虚寒,从而出现胃气虚。还有如果我们平时劳倦过度、久病失养、吐泻日久等都会伤到脾胃之气,这样都容易导致胃气虚弱。


当出现胃动力不足时应该怎么办?

对于胃动力不足,因为不是胃部器质性的疾病引起的,更多的只是功能性疾病,这个可以通过调理将脾胃功能恢复起来,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其实胃动力不足很多都是由于平时饮食不节造成的,特别是进食过多生冷油腻的食物,还有暴饮暴食、进食过多辛辣刺激性食物等都会容易损伤脾胃功能。因此,应该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三餐定时、定量,每餐不要吃太急、太饱,要慢嚼细咽,吃到七分饱就好。

第二,适当参加体育运动。适当的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消耗体内过多的能量,促进血液循环,而且还可以有效刺激胃肠道的蠕动,从而促进胃动力,改善胃动力不足,能够有效促进食物消化吸收。

第三,对于单纯胃气虚的人,可以适当进食一些大枣,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对于脾胃气虚具有很好的作用,每天坚持进食3-4个大枣即可。千万不能进食太多,因为进食太多的话,反而会导致脾胃之气壅滞。另外,还可以饮用姜枣茶,因为生姜具有暖胃止呕的作用,大枣具有健脾和中的功效,特别适合脾胃虚寒的人。当然了,对于胃气虚的人,最好就是经过中医大夫辨证开方,服用一些补中益气的药物进行调理治疗。

总之,如果你发觉自己出现胃脘隐痛或痞胀、食欲不振、饭后腹胀、易饱、嗳气、面色萎黄、气短懒言、神疲倦怠等,甚至发现自己舌质淡,苔薄白等,那都说明身体存在胃动力不足的情况,这个时候就要调养脾胃,才能使胃动力恢复,才能吃嘛嘛香!


作者寄语:很高兴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关知识,我是左撇子说医,每天用简单的语言为你科普专业的医学知识,码字不易,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就帮我点个赞!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谢谢大家支持!




胃动力不足,这是西医名词,中医是可以通过具体辨证,四诊合参来调理的。其实在中医门诊,会经常遇到看完西医大夫,拿着一些检查单,又想找中医调理,这就需要中医大夫,可以借鉴西医诊断或者检查结果,用中医基础理论,四诊合参,具体辨证,开方用药,可以收到良好效果,与朋友们浅谈如下。

一、西医临床胃动力不足是:胃部肌肉收缩力下降,不能正常向下排空,表现为腹胀、呃逆、反酸、嗳气、消化不良等症状。

二、从中医上讲:胃动力足,涉及到肝、脾、胃三个脏腑,是这三个脏腑出现了问题。

三、中医通过四诊合参,通常有以下4个证型:

1、脾胃气虚:

  • 病因病机: 年老体衰,久病不愈,日久损伤脾胃之气,脾胃气虚,脾气不得升,胃气不得降,脾胃气机壅塞,壅塞不通,形成气滞,故腹胀,不思饮食等。
  • 主症:不思饮食,面色萎黄,脘腹胀满,食后加重,倦怠乏力,身体消瘦,气短懒言,舌淡白,苔薄白,脉弱。
  • 治则:健脾理气
  •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 中成药:参苓白术丸、健脾丸、人参健脾丸、启脾丸、补中益气丸、四君子丸、八珍颗粒。

2、食滞胃脘:

  • 病因病机:饮食过饱,脾运化不及,或饮食生凉,伤及脾胃阳,脾气运化失司,胃腐熟水谷下降,食物不能及时消化,停滞胃脘,阻塞脾胃气机,表现为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为主要症状。
  • 主症:嗳腐吞酸,脘腹胀满,或胀痛,食物不化,嗳气频作,有伤食味,舌淡红,脉滑。
  • 治则:健脾消食,理气和胃
  • 方药:保和丸加减
  • 中成药:保和丸、健胃消食片、枳实消痞丸、曲麦枳术丸、小儿七星茶、龙牡壮骨颗粒。

3、肝胃不和:

  • 病因病机:生气或者忧虑,伤肝,肝气郁结,横犯脾胃,肝失疏泄,不能疏泄脾胃气机,脾胃气机逆乱,脾气不得升,胃气不得降,形成脾胃气滞,表现为嗳气频作,脘腹胀满,脾气暴躁等症。
  • 主症:脾气暴躁,脘腹胀满,嗳气频作,两胁作痛,叹气舒服,头晕头胀,暴发耳聋,女子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舌淡红苔薄黄,脉弦。
  • 治则: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 方药:逍遥散合旋覆代赭汤加减
  • 中成药:逍遥散、丹栀逍遥散、加味逍遥散、木香顺气丸、开胸顺气丸、舒肝健胃丸、柴胡舒肝丸。

4、脾胃虚寒:

  • 病因病机:脾胃阳虚,虚寒内生,寒性凝滞,阻滞脾胃气机,脾胃气机阻滞,脘腹胀满,寒性收引,脘腹冷痛。
  • 主症:脘腹胀满冷痛,得温则减,受凉加重,揉按则舒,畏寒肢冷,舌淡白,苔薄白,脉沉弱。
  • 方药:温脾汤加减
  • 中成药:温胃舒颗粒,理中丸,附子理中丸,良附丸。

四、临床心得:

在中医门诊胃动力不足,常见老年人,或者体弱多病的朋友,以及食管癌术后,体质虚弱,不思饮食,食后则呕黏涎,或感胃部坠胀,身体消瘦。通过具体辨证施治,四诊合参,脾胃虚弱健脾,脾胃虚寒者温脾阳,肝胃不和者疏肝理气和胃,食滞胃脘消食理气,伴有胃气上逆者给予旋覆代赭汤加减,每获良效,分享给朋友们,希望朋友们胃口杠杠好,吃嘛嘛嘛香,身体健健康康!

(温馨提示:文中方药仅供学习与交流,若喜欢中医科普与养生,请关注此号!欢迎转发帮助更多的朋友!)




在中医里,一般没有胃动力这个病名,这个病中医上一般称为:胃脘痛、痞证、嘈杂、纳呆、胃缓等,在中医看来,胃动力不足,一般病变部位涉及到了胃本身以及肝脾的运行。

我们根据胃动力不足的典型临床表现来看,早在《内经》中,就有“否”“满”“否塞”等概念的提出,《伤寒论》中有“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的明确定义,《本草经疏》更明言“痞气属脾气虚及气郁所致”的病机基础,《丹溪心法》中也有近似的论述"有中气虚弱不能运化精微为痞者:有饮食痰饮不能施化为痞者”。

什么是胃动力?

胃动力就是胃上本身有自己起搏细胞,可以使胃规律的运动,正常的情况下进食以后,我们胃底部就会有容纳食物的作用。胃的收缩、蠕动可以使食物在胃里与胃酸充分地结合,把食物研磨成食糜,并且经过初步的消化,食糜进入十二指肠被进一步的消化吸收,这个胃排空的过程就是胃动力。

胃动力不足的原因?

胃动力是胃的肌肉组织的收缩,推动食物从食道到胃,进入小肠。如果胃动力一旦出现异常,我们通常会出现饱胀,进食以后胃底不能很好的容纳,吃饭时吃一点就出现腹胀、早饱、食欲下降,甚至还可以出现嗝逆、胃逆蠕动、嗳气,严重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反流性食管炎,所以促进胃动力的正常运转,可以帮助我们消除饱胀等不适症状。

其发病原因较复杂,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工作压力比较大,饮食不规律,胃没有得到正常的休息和工作,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功能会逐渐下降,会出现胃动力不足的表现。

2、精神、情绪的原因,每天在高强度的压力下,思想包袱较重,也可引起胃肠道动力下降,这种情况通常为一过性,通过及时的调整心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怒、过度思虑等负面情绪,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胃动力不足会得到改善。

3、由于糖尿病控制较差,出现糖尿病的胃轻瘫,也是导致胃动力不足的一个原因。

胃动力不足怎么办?

第一、饮食。

建议饮食上要养成一个规律的习惯,定时定量,少量多餐,以优质蛋白和富含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主要包括奶制品、鱼肉、新鲜的水果蔬菜等;戒烟禁酒,避免高油、高脂、浓茶、咖啡和碳酸饮料等,少进食生冷、油腻、辛辣、盐腌、熏烤、粗硬等刺激性和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吃饭细嚼慢咽,不要暴饮暴食,否则均可增加胃的负担,进一步加重病情。

第二、锻炼。

进食后适当活动,避免平卧,一般情况下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让机体分泌的多巴胺,促进胃肠道蠕动,进一步缓解胃动力不足症状。

第三、药物。

我们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可通过促动力药缓解症状,常见药物有:吗丁啉、莫沙必利、多潘立酮、伊托必利、胃复安等,一般情况下,这些药物一般建议在餐前服用。另外,促进胃动力的中药也有很多,像常见的有紫苏、陈皮、半夏、生姜、香附、砂仁等,这些中草药也可以使胃肠动力得到改善,具有疏肝理气、增进胃动力的作用,可以改善消化不良。在临床应用中,多数是应用中成药,来促进胃动力,像保和丸、健胃消食片、枳实消痞丸、六味安消胶囊等等,这些药物改善胃肠动力效果也是很明显,像治枳实消痞丸,就可以针对于胃动力不足出现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进行很好的治疗,很适合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等等胃部疾病进行调治,临床上在医生的指导下来进行应用。

第四:其它疾病

单纯的功能性消化不良,通过上述方式即可缓解。若为其它疾病导致的胃动力不足,如糖尿病血糖控制较差、肾功能不全导致肌酐较高等,应通过积极治疗原发病,才可真正缓解。


最后,友情提醒,是药三分毒,不要遇到疾病乱吃药,很多药物对胃粘膜都有一定损伤,明确病因,针对治疗,才能到达良好的效果。




中医整体观念上,主体问题有:

1.脾胃功能差。

2.肝胃不和。

3.脾肾阳虚。

胃动力不足者,以中气不足为本症主要因素,病理有寒热与虚实复杂化。其中又以湿困,阳气虚,气滞或胃下垂为主要表现形式。

胃动力不足症多由胃病日久,脾胃气虚,胃体胃络失养失荣所致。久病入体入络或禀赋不足为病因病机,多为本虚标实。治疗原则:实者泻之,虚者补之。

需整体辩证施法。

中气不足者以补中益气汤。

寒热错杂者用半夏泻心汤。

虚寒滞者可选枳实理中汤。

肝胃脾不和者,用四逆散。

随证制宜调理。

本证宜医院检查,排除器质病变及恶性。

胃动力不足,临床症状为正常排空的动力不足,廷迟、减弱下降,可见纳差、上腹胀满、饭后腹胀、及胃气不顺、恶心、甚至呕吐、伴吸收功能及营养失调引起精神不适、出现消化不良等症状。

另:寒、湿、中气不足、气滞者,可参考选用外敷用药法:艾叶 桂枝 高良姜、当归或生姜苍术香附子等。咨询当地中医生。

原创作者,本文为知识共享。

如使用不当,概不负责,并保留相关法律事项。

作者 罗占光 中医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枳实   中医   动力   方药   脏器   胃部   脾胃   西医   中成药   胃病   虚弱   消化不良   食物   饮食   疾病   功能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