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为什么会排斥家人?

抑郁症不是狂躁症,也不是反社人格障碍。抑郁症是一种心境障碍,它的主要症状是人的情绪低落,兴趣爱好丧失,活动能力下降,伴随着各种各样社交及生活机能的丧失,甚至会引发严重的极端行为。

抑郁症者常自责,而非仇视父母。

抑郁症者不一定就是仇恨父母,恰恰相反,抑郁症之所以成为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主要是因为一些不良的情绪和心里冲突,包括仇恨,不满,猜疑,自责,自卑,妒忌,疏离,并不是向外宣泄伤害他人,而是转而向内伤害自己。抑郁症病人往往不会谴责他人,更多的是自责自罪。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仇视父母呢?

当前社会非主流心理咨询界所谓原生家庭理论造成父母成为万恶之源。

这个结论过度强调父母对于孩子一生的负面影响,这为很多现实生活中过的不如意,对自己人生感到不满和厌倦的人,找到了出气的借口,父母成为了孩子长大后不成功的替罪羊。

根据原生家庭理论设定,所谓成年后的生活,绝大部分受到同童年时代原生家庭的影响,其个性,气质,命运都被原生家庭关系所塑造——

  • 原身家庭父母不和则孩子缺少安全感,表现为一种焦虑依恋;
  • 原生家庭父母过于严格,责任性受到压抑,孩子成年后变得拘束,表现出强烈的讨好人格;
  • 原生家庭的母亲过于强势,这男孩变得懦弱胆小回避,在长大之后无法承担生活的重责,变成一个窝囊的男人;
  • 原生家庭贫困,对物质匮乏产生焦虑,则长大以后生性吝啬,害怕匮乏;
  • 原生家庭父母家暴,则还将来长大,长大后同样的是充满暴力和各种人格障碍,这种暴戾会遗传下去。

因此原生家庭这个理论成了一个万能的垃圾桶,它成功地帮助了失意者轻松甩锅。很有可能这个理论的推广者,本身就极度自卑,对原生家庭充满着愤恨,他把传播该理论作为怨愤的发泄——

而众多粉丝把原生家庭理论当作某种心理防御,凭借这个扭曲的理论,让自己感到更加舒服一些。这就是心理学的供需市场双方的平衡:一边输出理论,一边消费情绪。

  • 凡是在成年之后生性胆小,一事无成的人,错在父母;
  • 凡是不善于社交,人群中感到恐惧焦虑的人错在父母;
  • 凡是情商不够,无法和异性愉快相处的人,错在父母;
  • 凡是生性冷淡,爱无能,对婚姻感到失望和恐惧的人错在父母;
  • 凡是敏感多疑,看人脸色生活,又倍感痛苦的人,错在父母;
  • 凡是生性孤僻不合群,无法与人共同配合相处的人错在父母;
  • 凡是在内心隐藏的角落里感到极其自卑,无法见人,怨天尤人者,错在父母…

原生家庭理论真的非常合理吗?

但是有没有人反思过,同样在一个原生家庭中,为什么有的人性格健康,而有的人生性阴暗?

为什么传统中国的家庭价值观延续千年,至今代代相传,优秀者辈出,反而实到如今则个个成为了原生家庭的受害者?

既然童年时代深受家庭的困扰,而长大之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为什么不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反而将所有的失败躺倒在原生家庭阴影上?

父母成为替罪羊是不合理的。

可能这些人都已经是没有心情去认真反思原生家庭理论的合理性,但是他们却非常乐意于讨伐父母的罪恶滔天,父母简直成为了社会危机和人生悲剧的始作俑者。

在原生家庭理论拥趸者眼中,天下父母皆是祸害,只有不合格的父母,没有不合格的孩子。而在他们的眼中,中国的绝大部分的家庭,父母都不配为人父母,几乎每个家庭都是原生家庭的牺牲品。

这就是当代中国年轻人对父母的仇恨之源头。




不是抑郁症仇视父母,是有些人的抑郁症本来就是父母造成的。

有个朋友,从小被亲生父母送到乡下抚养,然后亲生父母又给她生了一妹一弟,自己养着。

当她知道兄弟姐妹七人当中,唯独她一人被送到乡下,其他人都是父母在城里自己养着的时候,心里就不舒服。

她从小到大,性格孤僻,不喜欢跟邻居的孩子高高兴兴一起玩,总是拉着脸,一副不开心的样子。养父母和两个哥哥对她很好,但是她忘不了自己是被亲生父母送到乡下这个事实。

成人后,在城里找了对象结了婚,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可是婆婆总是瞧不起她,再加上她倔强的性格,不会也不愿意讨婆婆欢心。婆婆总是挑唆她老公找她的麻烦,说她不孝。

亲生父母见她有工作了,每月有了固定收入,总想从她那里得到一些。

父亲每次有事找她,打电话都是响一声就挂断,然后让她回拨,给儿子省钱。平时问她要一点钱,让她买一点东西,她心里虽然不舒服,也就忍了,该给的也给了。

因为她在婆家生活压力很大,特别是公公去世以后,没有人在家里替她排解忧愁。公公在世时,为了缓解婆媳矛盾,有时候会当着全家人的面跟她开玩笑,让她放松心情。

公公过世第二年,亲生父亲过生日,要她拿3000元作为生日礼金。她所有的愤怒爆发了,抑郁的心情一瞬间崩溃。她患上了抑郁症。

她老公终于明白婚后十几年老婆在家里受了多少委屈,自己因为愚孝,一直责怪老婆。所以,在岳父要3000元生日礼金后,老公主动给岳父送去3000元。生日当天,因为她身体不好,老公担心触景生情,让她病情加重,所以他俩就没有参加她父亲的生日宴。

以后她老公为了给她治病,让她去陪女儿读高中,跟婆婆分开住了三年。女儿考上大学后,她回单位上班,但是跟婆婆分开住了。

婆婆想住她的新家,她老公没有答应。

这些年她经常不见婆婆,也不见亲生父母,抑郁症好多了,不过老公还是小心谨慎的陪着她。

抑郁症有它形成的环境,特别是性格内向的人,最容易患上抑郁症,如果说当父母的都不理解,不给孩子帮助,孩子患上抑郁症后不恨父母恨谁啊?




撇开很多的理论,单独说一件发生在我好兄弟身上的真实事情,他的经历就能很好说明这个问题。

1、他为什么会得抑郁症?我们认识的时候已经是高一,十几岁的年纪,文理分科之后我们就到了一个班。文科班男生本来就很少,我们就肯定是一个宿舍,关系慢慢就变得很好。当时看不出来有什么不对,不对的事情发生在高三。他在寒假的时间拿刀子割自己的手腕,大过年的我去医院看他,才知道从初中开始他就有抑郁症。只是没想到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严重,而不是慢慢减轻。家中就他一个孩子,父亲却还是在他小学的时候出轨了,跟一个护士好了起来。他的妈妈发现这件事之后选择了忍让,为的就是能给他一个完整的家庭。这些都是他在高中之后才知道的事情,也就是说在他成年之前他的爸爸妈妈都掩饰的很好,就像是没事一样。

那为什么初中就有了抑郁症?因为他的父亲家暴妈妈,不是一年一次的那种,经常就是一家人原本在桌子上好好吃饭呢,突然就动手了,很暴力,他说就像是那种武打片一样。接着就是妈妈声嘶力竭的哭喊。他爸爸从来不会因为他在而不动手,他想动手的时候都是立马就动手。这种环境之下,他就变得不怎么说话,并且还很乖,好好学习,从来不哭不闹,他害怕自己也会被打。家中就他一个孩子,也没有一个人能和他说说话,甚至是母亲也只是沉默着沉默着。时间久了之后,他就不喜欢说话,也不喜欢和人交流,甚至是觉得活着没意思。对于他来说,没有家庭没有可以倾诉的人,一切都让他很绝望。其实那个时候开始,他就已经是轻微抑郁。

2、高三那年割手腕是因为他知道了父母的事情,且两个人已经办理了离婚证,在他刚十八岁那一年,他们就离婚了。他爸爸的意思很明白,他和他妈没有爱情了,这么多年还能继续呆在一切就是为了他,如今他也成年了,应该去追求他的幸福了。其实,他爸说的也有道理。可是呢?他觉得是他的爸爸故意欺负母亲,也不懂为什么这么多年要一直骗他,早点告诉他可能更好。他不想让父母离婚,只能是用这种手段进行威胁。可一切都没用了。这种愚蠢的行为反而是让大家觉得是他不懂事。以前,不管那个家庭多么残忍,可终究是还有一个家,如今他真的是没有家了。还没等他高三毕业,他的父亲就搬走了,家中就只有母亲一个人,又过了没多久,他知道自己的父亲不但又结婚了,而且还有了一个孩子。他知道这一切之后,自己坐在椅子上喝了好多酒。就像是他跟我说的一样,所有的道理他都是明白的,所有的事情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他都知道。只是面对一切的时候还是控制不住自己。为什么别人有的,他不能用,为什么他成为一个被抛弃的人。他始终不能放过自己。

3、这些年里,他经常失眠,所以不管是什么时候看到他,总是能看到他厚重的黑眼圈。睡眠不好,自然就会精神紧张,整个人像是魔怔了一样。他始终把自己包起来,不恋爱,不社交,不敢跟人说太多。喜欢一个人呆一个房子,喜欢黑暗。他的内心深处也是想改变,只是太难了。医生给他开了药,他也积极的配合医生,可心里的那个结总是打不开。他大学毕业之后就留在了山东,一个海边的城市。他就是想远离自己的父母。毕竟今天的这一切其实都是因为父母。恨父母吗?肯定的。为什么别人轻而易举得到的东西,他却怎么也得不到。母亲的懦弱,父亲的冷漠,从小家中缺少的欢声笑语,一切都成为了他恨父母的理由。我总是觉得他跟别的孩子不一样,毕竟现在父母离异的家庭太多了。可是我有什么资格跟他说些什么呢?

4、后来我接触的人多了,抑郁症也多了,这些人当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因为童年的家庭变故,没人一生下来就是,却有太多人因为父母的不在意,因为原生家庭的种种而导致抑郁症。可能这就是往往大多数抑郁症患者痛恨父母的理由吧,毕竟他们是刽子手。




因为抑郁症病人,一般都有情绪低落,悲观厌世,失去生活乐趣,更有常人无法体验到的精神和躯体的巨大痛苦,一般有自杀倾向。

痛恨这个世界,痛恨把自己带来这个世界的人。

因此,痛恨把自己带来这个苦难世界的人一一父母。




在抑郁症的范围内,患者“怨恨父母”是十分常见的现象,为什么呢?

抑郁症患者是如何怨恨父母的?

抑郁症患者的“怨恨父母”并不能苟同为一般人的“怨恨父母”,究其原因,只是“妥协与否”这一点。怎么理解呢?

一般人怨恨父母,其实是带着很大的愤怒以及“想要去改变”的态度的。

而抑郁症患者怨恨父母,有时候更像是一种叙述,更像是一种讲述,患者好像是在讲一些和自己无关的、但确实是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并且更重要的一点是:抑郁症患者往往会在这件事情的开始或者结尾强调“自己并不是有意冒犯,只是为了解决问题”。

想必但凡对抑郁有一定了解的读者都会知道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抑郁症患者超敏感的内心和善良的本质:他们确实认为自己小时候所经历的一些事情深深地改变、伤害到了自己,但是在给自己认为的最亲近的人讲述的时候,由于事件本身的主人公也一定包括父母,但是自己又不愿意让父母觉得自己是在“找事情”,所以,总是像“步步为营”一样,强调自己没有“敌意”。

这实在是抑郁症患者最为让人心痛的地方:自己承受着巨大的悲痛,但是在向即使已经表示愿意倾听的人讲述、倾倒的时候,仍是小心翼翼,怕别人产生误解。

在这整个“怨恨父母”的过程中,充满着抑郁症这种病本身所拥有的:矛盾感。

抑郁症患者为什么会怨恨父母?

幼年时期的经历的确会对一个人的一生都产生持续影响。这句话是无可否认的,不是吗?“三岁看大,六岁看老”,一个人在年幼时期,是思维建立的重要时期,而这个时期,又往往是家长们难免都会忽略的时期。因为小孩毕竟是小孩,你还真能无时无刻去考虑他的感受的思维的变化吗?而在被家长所忽略的时候,偏偏有一些小孩,他是敏感而又自卑的,他是孤独而又懦弱的,在这个时候他被“不公平对待”或是发生了与其本身所矛盾的事情但是家长又没能给出或者给出了错误的解答的话,其内心,黑暗的种子就会被种下,不可否认的是,这的确是个对未来不好的伏笔,这一刻,孩子的心智是异化的,是不健康的,而且这个时刻本身,也是容易被大人所忽略和遗忘的。于是就会产生:除了抑郁症患者,别人总是觉得患者对父母的这种“怨恨”是太小心眼的,是太没有度量的。

其实怨恨父母只是你们以为的,解决问题才是患者的目的。我因为抑郁症,已经真真切切的去自杀,去自残,难道朋友们不能够行行好,让我自己去寻找一些原因吗?你们为什么要对我这么残忍?难道真的只有死亡才可以告诉你们我此刻是有多么的痛苦吗?难道只有死亡才能让因为我“怨恨父母”而让你们产生的对我的诋毁完全消失吗?到那个时候,你们真的就明白了吧?到那个时候,你们真的就觉得错怪我了吧?但是我却不在了!

现在,我想改变,于是我找问题的原因,我知道,你们觉得我是怨恨父母,说我不孝,随你们怎么说吧。我觉得我现在的状态比你们好,因为我想着去解决问题,而你们却在品头论足。

我们并没有不爱父母,相反的是,我们爱父母,胜过于爱自己,因为我们之所以此刻还真切的存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想让父母因此而为自己担心,才是首要原因。

 





不是所有的抑郁症患者都仇视父母,先把边界厘清,再深入探讨抑郁症患者与父母的关系,就相对要容易多了。

抑郁症患者走向抑郁的起点是原生家庭,这点已经得到很多专业人士的认可。

我们常说家是每个人的安全港湾,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家往往并不安全,如父亲或母亲性格暴躁,往往容易让孩子内心产生恐惧感。原本家庭之外的大小环境,就让一个孩子心怀戒备,回到家里后发现自己害怕爸爸或妈妈的斥责,甚至是打骂。哪怕有些时候考试成绩不理想也要被粗暴对待,哪怕有时被老师投诉也要被责骂,哪怕有时与小伙伴或同学发生矛盾与冲突,也要被责怪说无能,凡此种种,都会让孩子不断被强化一种自卑感。恰是这种自卑不断潜滋暗长,最终会让孩子的心被放入小黑屋见不到明亮的阳光。总之,抑郁症患者走向抑郁的起点肯定是原生家庭,这点专业人士已达成共识。

抑郁症患者缺乏自信,不断怀疑自己,最终让自卑充满着一个人全部希望世界。

很多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有一种假性抑郁症临床表现,这与青春期成长的迷茫现象有关,经常会产生很多幻想,追问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去何方?我该怎样做才能不比别人差?我该怎样实现我要追求的目标?但这些随着走出青春期绝大多青春期少年慢慢都会有答案。可是总有一少部分人找不到答案,不管做什么都找不到自信,不断怀疑自己的判断,总之在充满自卑的心理世界,总是感觉到极度压抑,才通过努力看到一丝丝光亮,很快就又把希望之门关闭了。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少年,如果对父母产生极度不满情绪,真会对父母有仇恨感。

身患抑郁症的成年人往往受工作、婚姻、社交三重压力的困扰,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时,便如身陷沼泽。

如果我们去观察一些在单位混的风生水起之人,往往都是油滑之人,他们游走在规则与潜规则之间,从容地变换着节奏,对这些人来说只要能实现个人目的,完全无视自尊。也恰是能放下自尊,这些人反而活的很轻松,哪怕是做一些良知所不允许的事,也照样内心自得其乐。但反之,有些人由于受性格与脾气的影响,受个人处事原则的影响,不管是在单位,还是在家庭里,都有一种特别的固执,这类人固执到看不惯一切。在单位和同事或上司闹矛盾,在家里和家人闹矛盾,最后把自己搞成孤家寡人。当一个人陷入无边的孤独之后,突然发现周围射来的全是冷箭(其实就是幻想),慢慢这个人便感觉全世界都抛弃自己了。

抑郁症对爱的感知如同身上没有痒痒肉的人,不管你如何关心,都无法真实体验。

打一个形像的比喻,不知道你见到没有痒痒肉的人没有?不管你抓挠这个人身上哪处,人家都没有痒痒的感受。而抑郁症患者对爱的感知,就是如没有痒痒肉的人,不管你如何关心,他(她)都感受不到你的爱与呵护。因为长期的压抑与怀疑,持续的自我否定与放弃,最终让自己的情绪感知能力深度退化。但是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有相当一部分却会对最亲近的人发泄内心的极端情绪,如父母或子女,他们的行为看起来像对待仇人一样。他们知道这种方式最为安全,父母或子女并不会反击,因为知道他(她)是病人。

无法实现自身价值感,更无法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慢慢就没有努力的动力。但如果换一个全新的环境,或可会重生。

我曾经帮助过一位抑郁症患者,他说自己极度痛苦特别想寻短见,在单位找不到工作价值,因为工作对象都是强制戒毒人员,这些人在里面关两年出去,而后又进去,并且这些人还经常讥讽他,和同事相处也常受到排斥。在婚姻中因为无法满足妻子对物质的渴望而自己又无力挣大钱,只要回到家里就会受到妻子无休止的指责和冷暴力。而父母年龄已大,接到身边却受制于妻子不愿意接受他们,经常受她的冷脸子,想对父母尽孝可根本没有能力。由于受妻子的思想观念影响,孩子也瞧不起他这个当爹的。当无力承担起那份责任时,颓废、迷茫、消沉便整天迷漫在这个人内心世界。如果有可以发火的人,那就是他的父母,因为只有他们含着泪接受着儿子的苦楚。后来我就建议这位患者,辞职、离婚、把父母送回老家,重新到外地开始新的生活,不要和原来的社交圈有任何交集,一切从零开始,只要相信你可以就好。结果这个人还真采纳了,三年时间他康复了,并没有用过药。原来卸却身上的全部压力,换一个全新的环境,对抑郁症患者来说如果获得了新生的力量。

结束语:我帮助过的那个抑郁症患者,并没有遵从于专业治疗手段,只是对症下药罢了,所给出的建议尽管冒着风险,但是这个人最终采纳了,也成功了。说明在治疗抑郁症时,必须要摆脱专业思维定势,否则,有可能对治疗没有任何效果。




我猜,抑郁症的人,父母对待他的方式,让他特别气愤,特别想要反抗。所以才会仇视父母。

从父母那里得不到理解,甚至得到的是否定和攻击,指责和评判。父母说话的方式可能很难听,听着很心痛,或者心里堵挺。跟父母已经无法沟通,总是不在一个频道,所以就无话可说。

如果,父母再使用暴力的方式,伤害孩子的身体,打孩子,就会让孩子更加愤怒了。

孩子小的时候,可能内心更多的是恐惧,难过,委屈,无助。

随着不断成长,这些积压的感受就被埋藏在身体和内心深处,不会跟其他人讲述自己的痛苦故事,毕竟,中国文化讲,家丑不可外扬。

于是,这些痛苦就只能自己一个人默默地承受,无人可说。也不知从何说起,说了别人也无法理解。可能还是一顿说教,谁不是这么过来的,水的父母不是这样,等等。

其实,被父母不公平对待的孩子,内心的愤怒有很多,明明父母该是爱孩子的,为什么要这样对待自己?为什么?为什么?这些质疑在心里一遍一遍地呐喊。愤怒也在显露。

首先,如果父母对待你的方式是不尊重的,是充满伤害的,你是可以对父母愤怒的。

中国文化讲“孝道”,子女要孝敬父母。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这,都是屁话。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很多人因为这样的观念,哪怕在父母对待自己已经很越界,很过分的时候,还不敢发声,不敢说不。这,是病态的孝顺,是愚孝。

健康的亲子关系,是平等尊重,且充满爱的。

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孩子爱父母还来不及呢,哪会有愤怒??人的内心都是柔软的,有感情的,有同理心的,孩子从父母那里感受到爱,自然内心的爱也会被触发,爱,就在家庭里流动。

如果,父母没有尊重孩子,甚至欺凌孩子,暴力对待孩子,言语攻击孩子,孩子当然有权利对父母说“不”,而且孩子要大声地说,愤怒地说,“你不可以这样对待我”。

父母没有上岗证就上岗了,对待孩子不公平了,谁来管?没有。没人管,还不让受了委屈的孩子愤怒,天理何在?孩子的愤怒,就是在告诉父母,你对待我的方式有问题,你需要调整,你需要学习。

孩子的愤怒也是在呼唤爱。

所有的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爱,理解,支持,尊重,信任,如果没有,就会很气愤,为什么作为我的父母,你生我养我,却不好好爱我?

所以,允许自己愤怒,理解自己愤怒。

因为,你的愤怒一定是有原因的。

重要的是,去看看这愤怒背后,在诉说着什么?

父母和你之间,都发生过什么?

如果你愿意去深入探索,可以通过读书,听音频的方式,来了解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可以学习心理学知识,释放自己的愤怒,疗愈自己受伤的心。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治疗抑郁症的精神科医生,对于抑郁症的了解一定比别人更多,在我看来,也不能说抑郁症患者是仇视父母,起码作为医生,肯定的说,抑郁症症状表现中真没有仇视父母这一说。那么问题出在哪?为什么你会人为抑郁症仇视父母呢?我觉得可能与患者于父母紧张的关系有关。


为什么抑郁症患者与父母关系多紧张?

在我认识的抑郁症患者,确实有一些和父母的关系比较紧张,但绝对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和父母关系紧张,仇视父母,也就更谈不上了。

在我这个医生看来,抑郁症患者,尤其是青少年的抑郁症患者,与父母关系紧张,甚至发生过激烈争吵,很大原因在父母身上。或是用不适合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抑郁症,或是干脆在孩子没办法维持原本的学习或工作时,仍然要求患者要坚强,要自强,要挺住,可这哪是坚强不坚强的事情啊,抑郁症给患者带来全面的社会退缩,什么都不敢都会感受到精疲力尽,你让他坚持原本的学习或工作,他真的没有办法做到。

我有一名高三的抑郁症患者,因为罹患抑郁症一年多,原本的小学霸已经没办法坚持最低强度的学习,每天上学都昏昏欲睡,老师讲的东西脑子完全跟不上,甚至就连注意听讲都显得那么奢侈。父亲陪同她来住院治疗的时候,她哭着对我说,家里人都不理解自己,认为自己在浪费生命,就快高考了,怎么也要坚持下去,但她说她就是坚持不住,就是没有办法像以前一样自由的学习和生活,明明一切都变了,只是家人不认可。

记得女孩第一天来住院的时候,玩了玩手机,父亲看到了说了一句“有这时间背几个单词好不好”,就这么一句话,让女孩瞬间崩溃了,大哭,大喊,父亲也慌了手脚。这还是在我已经告知父亲,不要要求她什么,只要给女孩情感的支持就可以,所以也许你觉得父亲没有错,但女儿在发病的状态里,真的做不到他的要求。


家人的要求也是出于好意,但是基于他们对抑郁症的理解来提出的,实际上他们还是将抑郁症当做了单纯的心理问题,而不是有生物学特性的疾病,不管抑郁症的患者主观上多么努力,绝大部分患者朋友,都做不到家人希望的改变,因为这是病,是要去治疗的。

另外,在持续低落的情感之下,抑郁症患者朋友很难静下心来听周围人的“心灵鸡汤”,人家生病,你劝人家坚强?要不你坚强一个让我看看??所以越是抑郁严重的患者,越会表现的精神激越,没办法心平气和的去思考和交谈。

所以,抑郁症患者哪会什么仇视父母啊,先想一想自己有没有没完没了的说教,有没有要求人家坚强,有没有指责人家懦弱吧。多了解一些抑郁症的知识,别再把他当成心理问题了,这是疾病啊,去陪伴患者治疗吧,一切都会好的。




我爱人患的是重症抑郁症,已经五年了,他并不排斥我,所以说不能说抑郁症患者都排斥家人,只能说她排斥不理解他的家人。

患上抑郁症本身的确是很痛苦的,很多抑郁症的家人更是痛苦。本来是出于一种关心,一种爱,想去劝慰抑郁症者,结果使得患者更加排斥家人。主要的原因是抑郁症的家属对抑郁症这种病了解度不够。更谈不上掌握如何对待抑郁症者的好的方法。

很多时候无效的劝慰,还不如静静的陪伴。记得我和爱人在北京三甲医院看病的时候,在医院的走廊就听见一位母亲说着自己的女儿。那位母亲说,这孩子年龄不大,就是想的事儿太多,就是我一天天太惯着她了,她现在太矫情了。这孩子现在越来越懒惰,在家不想上学,又不想运动,我们当家长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了。那位母亲不停唠叨的时候,眼神中流露出的是一种绝望。

再看看那个女孩子,用两只手堵着自己的耳朵,嘴里不停的念叨着,我没有听清女孩子说着什么,但我知道女孩子特别反感妈妈唠叨的一切内容。

我们不能质疑母亲对女儿的爱,但我们可以质疑母亲对女儿的教育方法。青春期的孩子特别反感母亲不停的唠叨,特别是患上了重症抑郁症的孩子,母亲不停的唠叨,就好似一把毒剑刺中孩子的心房。

为了避免抑郁症者排斥人,我觉得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静静的陪伴,因为这就是一种爱,也许这爱的光线很微弱,但却能照亮抑郁症者活下去的路。












我是从事心理学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心理老师左叔,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你说的这个问题存在,即抑郁症患者仇视父母,到不是普遍现象。

我是做心理咨询工作的,我接触的抑郁症患者中,有些抑郁症患者对父母有看法,但不至于仇视父母。

具体来说,抑郁症患者对父母有看法或者有恨意,主要是抑郁症患者对父母的教养观念和方法,以及对待患者的态度有看法。

第一,抑郁症发病的原因中有一个因素,是因为父母对孩子采取了否定式教育,不接纳孩子,不欣赏孩子,动不动训斥、指责孩子,有时甚至打骂孩子,让孩子在心理上觉得自己是个无用的、没有价值的、没有存在意义的人,致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非常严重的人;这是导致抑郁症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抑郁症患者发病以后,患者会有抱怨或者指责父母的心理,把自己目前的状况归咎于父母。

第二,有些人患了抑郁症,特别是青少年患了抑郁症以后,很多父母不以为是,要么认为孩子装病,认为孩子找事;要么认为孩子患病是给大人找麻烦,不接纳孩子生病的状态;致使亲子关系对立,父母不是积极配合治疗孩子的抑郁症,而是指责或者忽视孩子,导致孩子的抑郁症更加严重,亲子关系更加冲突。

当然,也有极个别的抑郁症患者会在患病以后,把自己的所有怨气发泄给父母,认为自己的现状是由父母造成的;但是,这是比较少的个案。

因为,抑郁症患者一般不会向外表达或者发泄自己的情绪情感,而是把自己目前状况的原因都归咎于自己。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再次感谢你的邀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患者   怨恨   婆婆   自卑   愤怒   家人   情绪   内心   父亲   父母   事情   母亲   原因   理论   孩子   心理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