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连险、年金险、分红险哪个更好?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被保险业务员安利各式各样的理财险,而且宣传总是带有迷之高级感,

诸如:金融轻资产、金融房产、空账生息、到账双息、生效三息、月领分红、高档预期……

直接能把人给搞懵。

再具体到产品类别,年金、万能、投连、分红等繁杂的分类又会把人给绕晕,让人完全搞不清楚。

【补充几句话简要说明“万能”,“分红”,“投连”不是险种,只是产品设计形态,且只能附加在寿险和年金上面等。而年金是个险种概念。】

这时候大家不要慌,我们来回到这些产品的本质上,帮大家一一梳理清楚。

1、给常见的理财险分分类

大家平时买理财最看重的是什么?保本、保息对吗?

理财险也是一样,产品的关键点就是本金和利息。

所以,回到产品的关键点,无论是年金、万能、投连还是分红,这些理财险我们按照是否保本、保息,就能很清晰地区分出各产品的差异:

①先看保不保本

②再看保不保息


投连险、年金险、分红险哪个更好?


如图所示,

保本保息的是年金险(收益确定)

不保本也不保息的是投连险(可能亏损)

保本不保息的有万能险和分红险(不会亏损,收益不确定),其中分红险的收益可能为0。

看着有点复杂是不是?别急,下文我们将围绕这个分类详细展开说。

1)不保本的产品——投连险

理财保险作为最为保守的投资方式之一,基本上都是保本的,也就是说,绝对不会亏。

但是其中也有意外,就是投连险。

投连险属于收益比较高的理财险,根据各家保险公司的运营能力,有不同的收益,好的年份7%,8%年化的一抓一大把,但也有亏损的可能。


投连险、年金险、分红险哪个更好?


平安就曾经因为大规模的投连亏损事件被愤怒的投保人围住了公司大楼:

2001年12月6日,《南方周末》刊登了记者杜卫东撰写的调查《平安“世纪理财”:被隐瞒的亏损真相》。该文称“0.67%的人赚了,99%以上的用户至今入不敷出”。

报道发出后,平安福州分公司被愤怒的投保人围住,要求进行退保。

这就是业内戏称为“投连之殇”的事件。

相比于其他的理财型产品,投连险风险中等(介于股票与证券之间),收益不错,属于可谨慎选择的产品。

好多人会被投连险在某个时点的高收益迷惑双眼,一定要先确认自己能接受亏损之后,再考虑选择投连险。

2)保本且保息的产品——年金险

除开投连险之外,别的理财险都是保本的(不计各种手续费的情况下)。

其中,最简单的就是年金险,属于保本保息的产品。

当然,年金险的保息跟我们理解的不太一样:

它不是固定的利率,而是固定的领取金额。

一般的理财产品会告诉你,我(某一年)的年化收益是N%,快来买;

年金险则很单纯不做作,只会告诉你,你在XX岁能领多少钱。

年金险的领取时间和领取金额都是被写入合同的,正因为如此年金险才被誉为“给你一个确定的未来”。

同理如果你准备购买一款年金险却有销售告诉你关于:

享受双息!

保底收益n%

之类的话,你就要留神了。

年金险跟百分比有关的数字只有两个,一个是保险公司设计产品时候的利率,也就是预定利率(链接预定利率文章),代表年金险的收益上限,2019年底炒得很火热的4.025%年金险,其4.025%就是预定利率。

另一个是IRR(链接irr文章),叫做内部收益率,是我们通过领取金额倒推出来的一个数字,用来判断一款产品在某个时间点的收益怎么样。

这两个数字呢,都是越多越好,而且没有写入合同,除此之外年金险就没什么跟百分比有关的数字了。


投连险、年金险、分红险哪个更好?


如果销售告诉你这是一款年金险,却告诉你预定利率、内部收益率(IRR)之外莫名其妙的利率、生息、计息之类的文字,就说明这款产品不是一个纯粹的年金险。

而这些花哨的数字恰恰是引起销售误导的重灾区。

所谓的“五息”都跟年金本身无关,而是另外一个单独的账户享受到的利息,并且这些利息是会变动的。

遇见这种宣传的时候请淡定,去问一下销售员:

年金几岁开始领,写到合同里的数字是多少;

年金险的预定利率是多少;

这款年金险的面目就出来了。

3)保本却不保息的产品——万能和分红

在非保息(收益不固定)的情况下,我们也有两种理财险可以选择,

一种是万能险,它有保底收益;

一种是分红险,没有保低收益。

1.有保底收益

所谓保底收益就是指最低年化收益,比如说今年投了1万块钱万能险,承诺保底收益为3%,那今年万能险保底的收益就是10000×3%=300,这是一个最低值,还可以拿到更高的收益。

万能险的保底收益,不同的公司设置的不一样,一般为2%,较差的设置在1.75%,优秀的设置在3%。

很明显,保底收益越高的万能险对我们越有利。


投连险、年金险、分红险哪个更好?


由于万能险的收益存在不稳定的情况,所以经常有公司这么玩:

把产品前几年的实际年化收益做的很高,用来吹牛吸引人,“近5年产品收益率持续在5.3%!未来也有望保持”。

等到吸引进来足够多的用户后,就把大门紧闭,实际年化收益逐年降低直到贴近保底。

(某款万能险的利率变化情况)

我们以某公司的一款万能险公示的利率来看,初始结算利率为4.6%,之后一路下降目前已经跌倒3.7%了,目测未来还可能继续下降。

所以如果你听到一款产品说收益率n%,千万不要心动,冷静下来,分三步走:

①看看是不是万能险,问一下保底收益

②再去保险公司官网查一下近年来的实际结算利率

③再结合自身需求看看是否要买相应的产品

万能险的结算利率是销售误导的重灾区之一,经常有公司一某一年的高收益当幌子进行误导,看到之后请务必小心!看准再买。

目前市场上的万能险主要搭配年金险来使用:

万能险就像一个余额宝账户,年金险开始领取后就将相当于我们的工资,每个月or每年给我们发钱;

发出来的钱如果不用,就放到余额宝(万能险)享受利息。

需要提醒的是,万能险的存入取出都有一定的限制:

①存入、取出都可能会收手续费;

②取出的资金有限制,一个年度只能取出保费的20%左右。

手续费和具体限制各家公司都不一样,建议大家关注一下。

对于万能险,我个人的态度是可以当做长期储蓄来用,也可以配合年金险进行二次生息用,但因为领取方面没办法进行太好的规划,不太适合单独拿来养老用。

2.无保底收益

说完有保底的万能,我们再说一下无保底的分红。

分红保险是一种收益没有保底的产品,也就是说如果公司当期经营状况不好,分红可以为0。

很多人把分红险类比为了股票,实际上这是不恰当的,因为我们从分红险所拿到的分红属于保险公司“可支配盈余”的分红,这个可支配盈余很不透明,并且不可控。

不同于万能和投连,分红型保险的分红是不进行公示的,到底当期有多少收益、持续有多少收益也只有买过的人才知道。

看不透就容易掉坑,不建议大家对分红型产品有过高的期待。


投连险、年金险、分红险哪个更好?


另外香港的理财险很多也是分红型的产品,比如说X升。

由于政策不同,港险的分红相对透明一些,但也存在着很严重的误导现象的发生,按照过往的经验来看,正常预期下,一些产品20年的平均年化收益能突破5%,但也存在分红持续走低的可能。

另外香港还处于波动状态,希望大家不要看到年化就贸然购买,汇率、资金入境等方面都需要考量。

分红险可以用作长期储蓄用,收益不透明,保底收益可能为0,但理论上有高收益的可能,目前阶段不推荐购买,一定要购买的话也请找稳定的公司及产品。

2、理财型分类小结

分类过后,我想大家就对各种理财保险有所了解了,最起码不会被瞎糊弄过去了。

什么?你说你没记住,我们再来画一下重点:

这几款产品的核心区分点在于保本保息

保本保息的是年金险(收益确定)

不保本也不保息的是投连险(可能亏损)

保本不保息的有万能险和分红险(不会亏损,收益不确定),其中分红险的收益可能为0。


投连险、年金险、分红险哪个更好?


当然除此之外理财型保险还有两个常见的特点希望大家记住:

①理财型保险属于长期持有型的资产,短期内的流动性很差,甚至有亏损的可能,适用于做养老金、教育金而不适用于做短期理财,短期内取出甚至会亏损!

②很多理财型产品是组合型的,比如(年金险+万能险),比如(分红型)年金,遇见这种产品大家还是很容易晕。这里交给给大家一个傻瓜型的判断方法——只看确定部分!

不管产品怎么组合,吹的怎么眼花缭乱,我们只看白纸黑字写进和合同的领取金额,然后计算收益,什么利息、分红、双息、五息,对不起,我看不见!

OK,再重复一遍重点,请大家牢记:

①区分理财保险,主要看是否保本保息!

②理财险建议长期持有,短期内优势不大!

③搞不懂就只看确定部分!看写入合同的领取金额!

④是理财神器,但非万能工具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当然不是反对理财险,因为它确实有优势。

除了某些特定产品,理财型保险在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可以很好地作为财富传承,养老金、教育金规划的工具。

但因为销售误导的盛行,很多人对理财保险抱有了不切实际的幻想。

幻想来自于人性本能的贪婪。

我们都知道,没有任何一个金融产品能在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上三者都做到最优,其中必然会有一个角色的缺失。

好多人误以为P2P会是三者的一个完美结合,一头热血就扎进去了,结果却连本金都赔光。

保险作为一个风险管理的金融工具,往往会更重视安全性,适当牺牲一定的流动性。

“黑天鹅”事件的提出者塔勒布在其最新著作《反脆弱》中提到:反脆弱性是积极主动加上保守偏执的组合。

唯有保守偏执的那部分才能锁定住你既有的资产,进而才可放心地将剩余那部分资产做积极主动的投资。如此,损失是确定的,收益却是不设上限的。

这些理财险产品都是家庭资产配置的有效工具,经过合理组合后,家庭财务方能够在长期的经济波动中形成强韧的反脆弱性,实现持久的健康和稳定。

前提是你对理财险抱有合理的预期、理性的态度和正确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年金   教育金   组合   平安   流动性   收益率   利息   保险公司   利率   金额   收益   资产   数字   财经   产品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