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说:随便看看,药店店员如何提高成交率?

店员:“您好!需要什么?”

顾客:“随便看看。”

作为一线的销售人员,这样的对话场景,相信不会陌生。

对于进店“随便看看”的顾客,很多销售人员不知道如何接待,那是因为对这类顾客不了解。

“随便看看”的顾客,到底是怎样的心理呢?对于喜欢逛街的女生,可能很容易理解,有时候,不停地逛街,不停地试衣服,真的只是为了逛逛,满足自己不断试衣服的快乐。

除了线下实体店,存在这种“随便看看的顾客”,在线上的网店,也有这种“随便看看的顾客”。

记得某宝,做大数据分析的时候发现,有些人在某宝里连续逛几个小时,一件东西都没卖,真的就是在网店里面“随便看看”。

顾客说:随便看看,药店店员如何提高成交率?


这两个例子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现实中,真的存在“随便看看的顾客”。

那么,我们是不是以此可以推断,走进药店“随便看看的顾客”,真的就是随便看看呢。

如果你这样想,那就错了。因为药店的场景不符。一个人的任何行为,最终本质都是为了满足心理需求。

女孩子逛街尝试不同款式的衣服,她可以感受到自己穿哪种衣服更漂亮,虽然不一定买,但是,她能体验到那种快乐。

在线上逛网店,也具有同样的效果,虽然这个东西我不会买,但是,我可以对着图片,想象自己在各种场景下使用它的快乐。

想象的快乐,也可以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带来快乐的体验。这跟“望梅止渴”有类似的道理。

但是,药店为什么不具备这样的功能呢?仔细想一下,就明白了,药店里的商品,大部分都是药品,各个不同类别的药品。

顾客去药店随便看看,总不可能对着一堆药品,想象自己使用它的快乐吧。

所以,一般进入药店,说“随便看看”的顾客,即便没有刚性需求,一定会有潜在需求。

关键在于,销售人员能否识别顾客的需求,如果能够精准识别顾客的需求,一定会带来成交。

那么,走进药店随便看看的顾客,到底有哪些可能的需求呢?

1.购买隐私产品

走进药店,顾客购买任何类别的药品或保健品,对于销售人员来说,都是习以为常的,不存在购买一些特殊商品,就会被另眼相看的那种。

但是,对于顾客来说,却是不一样的心理。他可能会很在意别人如何看他,只想买完,匆匆离开。

或者他不在乎销售人员的目光,但会介意其他顾客的目光。

所以,针对这类顾客,一定注意他的感受,让他在舒适的状态下,完成购买。

这类顾客,本身有明确的购买目标,所以,他一定会往门店里面走,并且眼睛在不断寻找。

这个时候,可以跟顾客说,“您随便看一下,有什么需要可以招呼我,我们的药品分类是这样,这边是xx类,那边是xx类,那边是xx类……”

这样的情况,需要对顾客快速作出基本判断,能够帮助顾客找到他需要的商品类别。

药店常见的隐私产品:避孕药具、妇科用药、男科用药等。

顾客说:随便看看,药店店员如何提高成交率?


2.对自己想买的产品只是有个初步的意向

一个妈妈模样的顾客,走进门店,很快停留在保健品的展架前面,拿起每个保健品都看看,当销售人员询问她需要什么时,她只回答了“随便看看”。

这个时候,销售人员应该怎么做?有效建立起链接,很关键。

例如,“这些保健品,都有不同的使用功能,适用人群也不一样。你自己先看看,如果有什么疑问,可以随时问我。”

这样的回答有两个好处:一、允许顾客自己随意看,没有给顾客带来紧迫感;二、随时可以提供帮助,建立了潜在的沟通链接。

这类顾客,后面一定会咨询的,只是必须先让她对商品有个大体的了解。

3.害怕被推荐高价产品

一个顾客走进店里,在血压计的展架前停留,不停地看着各个品牌的血压计。当销售人员询问他,是否想购买血压计时,他却回答“随便看看”。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很明确判断,顾客对血压计这个产品感兴趣。

但是,他说“随便看看”,说明在初步阶段,还没有建立起对销售人员的信任感。

这类顾客,需要的不是销售人员为他介绍产品,确切地说,即便介绍了,他也听不进去几句。

但是,可以鼓励顾客,让他亲自测试一下产品,让他自己去感受,体验。在感受的过程中,适当地说出各个产品不同之处。

这类顾客,你对产品介绍得越多,他离购买的距离越远。

销售人员只表达他体验到的,让他相信他的感受,让他自己做出判断和选择,购买的概率更大。

顾客说:随便看看,药店店员如何提高成交率?


4.寻求倾诉者

一个顾客走进店里,可能会拿起这个问问,拿起那个问问,而且没有什么明确的类别,但是,当销售人员问她需要什么时,她又会说“随便看看”。

顾客在不停地询问过程中,如果发现销售人员很有耐心,没有任何反感的情绪,他可能就会慢慢打开话匣子。

这类顾客虽然进店没有明确购买目标,但是,其实,往往是一个潜在的高购买力顾客。

能够主动找人倾诉,并且与健康相关的专业人士,说明他潜意识中,是一个注重自己健康状态的人。

情绪的困扰,给他的身体带来一些亚健康状态,在和专业人士聊天的过程中,既舒缓了自己的情绪,也能接受到专业的健康建议。

举个例子吧,一个大妈,早上在店里量完血压,测完血糖,又东问问西问问,坐下来,倾诉了一堆家长里短,最后,心结解开了,买了一提益气养血口服液,一瓶维生素C加E片。

你解决了别人的痛点,自然会收获相应的回报。

5.想量个血压

有些顾客走进门店,看到销售人员都很忙的时候,她可能不太好意思,直接说出自己的需求。

所以,当销售人员询问她时,她会说“随便看看”,但是,行为上,既没有往里走的意思,也没有往外走的意思。

一般这类顾客以老年人居多,碰上这类顾客,销售人员可以顺带说一句,“大姨,天气很热,你可以先做那歇歇,有什么需要,就招呼我们。”

当顾客的潜在情绪被照顾到时,她才会更加愿意表达出自己的诉求,“我在这坐坐,你不忙的时候,给我量量血压吧。”

这类顾客,虽然没有购买需求,但是,她可能是口碑的传播者,会带动她身边的人,成为这里的顾客。

总结!

销售,从表面来看,是在卖产品或者卖服务,其实,本质上还是满足顾客的需求。

同一个商品,对于不同的顾客来说,需求不同,那么,在销售过程中,与顾客的沟通方式,就要不同。

*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店原创,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药店   顾客   随便   血压计   店员   店里   保健品   血压   场景   情绪   类别   需求   药品   商品   快乐   财经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