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改之城 变身 东京地标,每年客流4000万,到底凭什么?

纽约的曼哈顿,东京的六本木,上海的陆家嘴。

谈及一座城市,人们总会第一时间想到它的地标式区域

它们以TOD项目为主导,逐渐成了公认的城市繁华中心

旧改之城 变身 东京地标,每年客流4000万,到底凭什么?


这其中,东京的六本木新城又最为典型。

年均4000万人次的客流量,远超度假胜地迪士尼,成了人人奔赴的“网红之地”:

海内外游客来六本木,因为它是东京铁塔的最佳观赏地;

高净值人群居住在六本木,因为它是东京房价最贵的地段,汇集了大量的商务办公区和高级的消费场所;

地产从业者前来参观六本木,因为它是“旧城改造”的成功范本,值得深入研究。

旧改之城 变身 东京地标,每年客流4000万,到底凭什么?


很多人并不知道,六本木新城,从1986年到2003年,历经17年的规划和建设,才从过去的低矮平房变成如今的高楼大厦。

旧改之城 变身 东京地标,每年客流4000万,到底凭什么?


又一个17年过后,如今当我们再次回看,它依旧充满了新意和潜力,丝毫没有过时的意思。

今天,我们不妨就来聊聊这个旧改项目,看看他是如何逆风翻盘,蜕变成当下备受欢迎的城市地标。

(一)

纵观全球,每个成功的地标,往往都有两大关键词:交通枢纽+超级综合体。

六本木新城,2003年正式开业,占地面积仅11.6万平米,但却打造了78万平米的总建筑面积。

在这里,不仅有能通往全城的便利交通,步行十分钟之内,还能享受办公、购物、居住、文化、娱乐一体化的生活方式。

旧改之城 变身 东京地标,每年客流4000万,到底凭什么?


六本木新城的成功,有四个重点:

一是交通的便利;二是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规划;三是功能的划分;四是未来生活方式的引领。

旧改之城 变身 东京地标,每年客流4000万,到底凭什么?


1)地理位置与交通布局

从位置上,六本木新城位于东京都港区六本木地区,是东京的城市副中心,周边有丰富的商业和居住社区。

为盘活这些资源,六本木新城在规划时就着重考虑了交通和人群动线的布局,先是打通地铁和公共交通,又连通步行街、地下通道、及上下自动扶梯。

根据人流的动线,缩短客人的步行时间,构建了一个完善的交通网络。

旧改之城 变身 东京地标,每年客流4000万,到底凭什么?


2)景观设计与文化艺术

在改造之时,六本木新城保留了原址四成以上的绿地,并通过增加大楼的高度,来新增更多的绿地和公共空间。

旧改之城 变身 东京地标,每年客流4000万,到底凭什么?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绿化,屋顶上建造了空中花园,每幢高楼外围都有40%比例的绿地环绕。

每层楼中都有花园式休息区,曲线绿篱、石墙、小河、小草坪与树木,把散置庭园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主题。

旧改之城 变身 东京地标,每年客流4000万,到底凭什么?


此外,人文环境上,主楼森大厦的顶层,设置了由美术馆、展望台、会员制俱乐部和学术中心、会议设施等组成的综合文化设施——“森艺术中心”

旧改之城 变身 东京地标,每年客流4000万,到底凭什么?


图:森大厦的展望台

后期经营中,又适时引入了东京电影节、博物馆、艺术展等活动。

由世界知名艺术家创作的公众艺术作品,也在街头随处可见,整个区域充满了独特的艺术氛围,让六本木成为东京文化中心地区之一。

旧改之城 变身 东京地标,每年客流4000万,到底凭什么?


3)商业与办公,居住与休闲

六本木新城的功能规划上,划分了:写字楼、酒店、公寓、商业及文化中心。

旧改之城 变身 东京地标,每年客流4000万,到底凭什么?


其中,六本木森大厦,是六本木中心的超高层办公楼,实现了日本国内最大的单体约4500㎡的无柱空间。

办公楼和酒店各层之间通过天桥相接,极具设计感,又方便往来。

旧改之城 变身 东京地标,每年客流4000万,到底凭什么?


六本木新城的不同功能区,几乎可以满足人们衣、食、住、行、娱、商所有需求。

而这一切,早在20多年以前就规划完成,充分体现出城市建设的前瞻性:

不仅要做一个超大型的都会休闲文化商业中心,更要成为满足不同群体、多层次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品质生活圈

这样一个交通便利、环境宜人、功能丰富、又能把城市情感和未来生活方式结合得浑然一体的地标式片区,客流量的亮眼表现也就并不意外。

旧改之城 变身 东京地标,每年客流4000万,到底凭什么?


(二)

1986年启动,到2003年竣工。六本木新城可以说是日本规模最大、工期最长的城区开发项目。

在东京政府“让城市立起来”的思想下,六本木新城的成功,提升整个城市的格局,成为日本又一世界级商业区,也成为各国城市建设学习的经典案例。

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腾飞,国内不少城市,也在出现像六本木这样大规模、长周期、高品质的城市更新项目。

旧改之城 变身 东京地标,每年客流4000万,到底凭什么?


例如位于云南昆明的巫家坝片区,也正在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城市升级之路。

昆明作为国内知名的宜居度假城市,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有着“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的定位,近年经济飞速发展。

按照昆明最新规划,巫家坝将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金融中心、总部基地、多元生态商业中心。

与六本木一样,昆明政府希望把巫家坝打造为一座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商业繁荣、消费旺盛的未来之城。

旧改之城 变身 东京地标,每年客流4000万,到底凭什么?


环境上,周边规划5070亩中央森林公园,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四的国际级CBD公园,生态环境一流;

交通上,将建设6条地铁线,10条主干道,四通八达。

配套资源上,辐射范围内有28所幼儿园,20余所小初高中,5家医院。

可以说,这里是昆明集最顶级商业环境、人居环境、教育医疗环境于一地的城市新中心。

昆明对巫家坝的开发企业,也有着严格筛选。能够在这里拿地的,都以国企、央企全国top20房企为主,品质有保证。

而作为地标专家,在全国建设最多摩天大楼的绿地集团,其旗下的绿地香港,也将在巫家坝建设一座428米的超高层建筑——绿地东南亚中心,希望将这里打造成昆明的六本木新城。

旧改之城 变身 东京地标,每年客流4000万,到底凭什么?


(三)

在东南亚中心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绿地以六本木为参照,结合巫家坝片区定位,融入了许多前沿理念:

1)CBD里的核心地标

昆明是连接东南亚的中心,巫家坝CBD是昆明未来的中心,而绿地428米超高层,则坐落于巫家坝的核心。

这体现出了绿地超高层一贯的选址逻辑:新一线城市、CBD繁华地段、政府大力发展的区域

同时,这也与六本木地标森大厦的定位如出一辙,通过CBD里的核心地标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成为资源聚集的中心。

旧改之城 变身 东京地标,每年客流4000万,到底凭什么?


2)建设一座“立体的城市”

建筑不仅仅是钢筋水泥,更是一个功能丰富、设施完善的生活空间。

商务办公方面,绿地引入多家企业总部入驻,并设计西南顶级的高端办公、空中会议中心等,营造国际化的商业环境。

同时,在超高层中将落成一座五星级豪华酒店,让宾客在“葡萄美酒夜光杯”的高空中,俯瞰巫家坝CBD全景。

旧改之城 变身 东京地标,每年客流4000万,到底凭什么?


休闲购物方面,7万方的公园式购物中心,将汇聚来自全球知名品牌,形成一个时尚消费品的展示橱窗;

人文艺术方面,主塔顶端将建设一座云端艺术馆,它也将成为“世界上最高的艺术馆”,融艺术展览、高空观光于一体,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

在绿地的构想中,这里不仅要满足国际商务的需求,还要能引领城市的生活方式,成为城市的文化地标。

旧改之城 变身 东京地标,每年客流4000万,到底凭什么?


3)倡导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

绿地428主楼在设计之初,就希望能构建一个与众不同的、能带来独特体验的场所。

商场外观融合云南独特的梯田景观和“丝绸之路”特色,打造了层层退台的建筑立面。

旧改之城 变身 东京地标,每年客流4000万,到底凭什么?


并且还在室内引入自然花园,与外部的垂直绿化花园,组成了一个立体的生态景观商业,流线型的外观和瀑布般的穹顶,给人带来身处大自然的感觉。

甚至主塔造型,也别有用心地设计成绽放的花瓣,以融合昆明世界花都的特点。

旧改之城 变身 东京地标,每年客流4000万,到底凭什么?


设计上的匠心、围绕人文艺术构建的生活体验,可以看出,绿地在用自己的产品传递面向未来的生活方式,同时展示昆明新时代下的崭新面貌。

旧改之城 变身 东京地标,每年客流4000万,到底凭什么?


结 语

亚里士多德曾说: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从1986年六本木的老旧城区,到如今成为世界级商业中心,通过优质的规划、商业资源、交通配套的引入,

在时间力量的作用下,城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化出崭新的面貌。

多年前押中六本木这块宝地的人,想必已在繁华的城市中心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如今,在昆明巫家坝,同样的大规模旧城改造,同样的TOD商业体,同样完善的配套资源和舒适的环境,再加上绿地428米地标的势能引领。

一个属于昆明的六本木新城,正在崛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东京   地标   南亚   东南亚   昆明   客流   生活方式   绿地   新城   未来   功能   环境   交通   商业   城市   财经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