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年轻人的结婚成本有多高?

当代年轻人的结婚成本有多高?

据调查,准备结婚的“80后”“90后”,其中99%的人坦承,自己结婚多多少少都花了双方家长的钱。“啃老”这一敏感话题,受访者均表示,都不想“啃老”,但是不“啃老”根本不现实。

研究发现,54.1%的受访者拒绝租房结婚,其中95后的接受度最低。近8成人购置婚房的预算在200万以下,且超半数受访者认为房产证要写上夫妻双方的姓名。

最年轻的90后已经20多岁,年龄最大的一批已经30多岁,90后已全部进入适婚年龄,谈婚论嫁也被提上日程,相亲、催婚也成为众多90后的生活常态,而其中大部分都是来源于父母的压力。

当代年轻人的结婚成本有多高?

如果你打算结婚,从小目标来看,三金、服饰(婚纱、龙凤褂、婚鞋)、婚戒、婚纱照、酒席(宴席、婚礼策划)、蜜月旅行等得提前准备好;从大目标来看,彩礼、房(硬装、软装)、车必不可少;从未来目标看,养娃、养老的开销得时刻列入计划表。


那么结婚,到底要花多少钱?

在我国,大多数人结婚都离不开传统婚俗,最基本的仪式和风俗都会有,虽说各地的风俗不同,但结婚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却相当普遍。根据国家民政局的统计数据,全国2011年因婚礼当日而产生的消费接近3000亿元,到2013年上升到5000亿元

从2013年开始,中国的结婚率逐年下降。2013年,全国结婚率为9.9‰,2014年降低为9.6‰,2015年为9.0‰,2016年降到8.3‰,2017年再降到7.7‰。而到2018年,中国结婚率只有7.2‰,创下自2013年以来的新低,而90后所占比重也在持续降低,同时离婚率则连续15年攀升。

根据中国青年报等机构的调查,受访者中有 72% 的人对自己的婚礼不满意。为什么费心费力,反而吃力不讨好呢?原因可能就出在费心费力上。新人以为结婚当日就是这场马拉松的终点,实际上是又迎来了一场不能喘歇的短跑赛。

“90后”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进入婚育年龄,给婚庆这个行业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如果把这个庞大的待婚群体平均分配到10年当中陆续完婚,每年也将有1000万对新人结婚,而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婚庆上的花费也会增加,这是必然的。

当前绝大多数90后处于未婚状态,未婚率高达63.3%。就其情感状况调查可见,当前90后多处于“单身狗”状态,其占比高达42.7%;有32.9%的90后已经结婚;有男/女朋友,但是处于未婚状态的90后占比为20.6%;另有3.8%的90后选择其他。

即使事前做好了各种婚前计划与预算,列出了婚礼的资金分配和时间轴,但变化永远赶不上变化。而如果说结婚最大的显性成本是买房,那么最大的隐形成为可能就是生孩子,只要看看账户中所剩无几的存款,便感觉到头皮发麻。

90后在对待婚姻无疑更加慎重,不愿接受试婚和闪婚。社会开放和经济独立使人们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进而导致结婚率逐年降低。而离婚率的逐年上升,则是人们越来越追求高质量婚姻的另一种体现。大家都渴望幸福的婚姻,如果婚姻不幸福,不婚、离婚便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当代年轻人的结婚成本有多高?

当然,90后“未婚”状态的因素很多,每一个城市的经济结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不同,这都会影响当地的婚姻状况。

在影响90后未婚的相关因素中,经济因素无疑占据主导,39.7%的人认为“结婚成本过高”成为其未婚的主要因素,17.6%的人因“婚后生活压力大”而选择未婚。

综合来看,一半以上的受访者普遍认为结婚应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这意味着有情饮水饱已经成为天方夜谭,90后在面对婚姻时更加务实,要爱情更要面包。

有21.6%的90后因持有宁缺毋滥的婚恋态度而选择未婚,毕竟90后是一个追求个性和自我的群体,相对于80后、70后来说,90后的自我意识更加强烈,对待爱情和婚姻的态度更多的是从“我”的角度出发,“我是否需要?”“我是否喜欢?”成为他们考量婚姻的标准。

除此之外“阻碍个人职业规划发展”也是影响90后未婚的重要因素,其占比为10.6%。

面对忙碌的工作,90后更希望通过包容理解达到事业与爱情的平衡,而非盲目取舍,爱情与事业不再是单选题,在同时拥有爱情与工作的同时,90后会设法平衡事业与爱情,他们既享受事业带来的安全感,也不想因此错过爱情。

众所周知买房已成为结婚的必要条件,而房屋成本也是决定当地结婚成本的关键。

如果30年前结婚的花费是300元钱,那么如今就涨到了30万元。关键是,现在30万元在一二线城市可能连一套两室一厅的房款都不够吧?

西安某适婚男子表示,目前仅30桌婚宴、婚庆化妆、给女方买的首饰、婚纱、结婚照、彩礼等费用,就已经花了40万元。而之前家长为他购置的房子和车子,如今算下来也值60多万元。他估算结婚至少要花费100万元左右。这样算来,的确比30年前要高出太多太多。

孤身一人时,可以为了更好的机会说走就走,租房生活,但组建家庭、结婚生子后,还有多少人愿意漂泊?

《报告》显示,54%左右的受访者拒绝租房结婚,从年龄来看,80后到95后做出这一选择的比例依次递增,说明越年轻的群体越难接受租房结婚。此外,根据相关调查,接受租房结婚的90后独居青年中,66%的人认为“可暂时性租房,未来需要有自己的房子”。买房的时间范围可放宽,但结婚买房这件事不能妥协。

那么,对于那些把买房作为结婚必要条件的人来说,他们愿意承担多大的成本呢?调查发现,近8成人能接受的购房价格范围在200万以下,同时,不同城市级别人群的选择里,100-150万元区间占比均是最高的。

放眼一线城市和部分新一线城市,情况就截然不同。北京、深圳、上海三城刚需房“上车”门槛最高,超过300万,其中北京以350万领跑样本城市。

厦门、杭州、广州、南京等城市排名稍微靠后,但“上车线”均超过了150万,在这些城市打拼和结婚的青年往往享有更丰富的资源,也需背负更大的压力。

和房子一样,彩礼也是谈婚论嫁避不开的话题。

调研数据发现,近六成受访者认为,结婚是需要彩礼的,至于原因,“习俗”、“尊重”、“安全感”等是被提及最多的词汇。同时,超半数人不赞成对彩礼不满意而退婚的行为。这说明在年轻人眼中,彩礼依然是表达诚意的一种重要载体,但不是结婚的决定性条件。

同样地,在彩礼方面,假如男方出彩礼,62%左右的受访者认为女方需要附赠同等价值的嫁妆。

分年龄段看,越是年轻的群体,持肯定意见的占比越高,反之亦然。这意味着,在当代青年的婚姻观中,不再片面强调某一方的付出。

当代年轻人的结婚成本有多高?

此外,对于彩礼的归属,4成受访者认为“女方父母留一部分,其余返还男方”,这样既遵守了传统习俗,同时也减轻了男方家庭的经济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越来越多人赞同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经济压力,但在调研中,选择“AA制”生活方式的仅占19%。在彼此扶持的婚姻关系里,无论是金钱还是感情,都很难算得明明白白。

爱情、房子、存款、彩礼……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到底哪个才是“结婚必需品”?


读到这里,你是如何看待结婚成本高的现象?欢迎下方留言~

(小橘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成本   彩礼   受访者   男方   女方   群体   当代   婚礼   年轻人   因素   房子   状态   婚姻   事业   爱情   城市   经济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